青海恢复青海湖流域天然草原景观
作者:毛翠香
来源:中国藏族网通
时间:2008-09-15 11:19:55
点击数:
翻过日月山,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片碧绿的草原风光。绿草如茵的草原上,洒落着洁白的羊群,正如德德玛在歌中唱的那样“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彩蝶纷飞百鸟儿唱,一弯碧水映晚霞,骏马好似彩云朵,牛羊好似珍珠撒”。
几年前,来过青海湖的游人都曾被青海湖边大片大片的油菜花所吸引,万亩集中连片种植的油菜花盛开时,青海湖边一片金黄。
环湖原本大片大片的油菜地,现已被大面积的人工草地所替代,退耕还草工程的实施,使青海湖流域天然草原景观正在得到逐步恢复。
在刚察黄玉农场退耕还草工程现场,长势良好的人工种植的牧草已有20多公分高,微风吹过,芳草萋萋。
十几年前曾是一片荒芜之地的鸟岛,如今也已旧貌换新颜,没膝深的草覆盖了盐碱地,一片生机昂然的景象。植被恢复后的鸟岛带给游人的是赏心悦目的景象。
共和盆地的塔拉滩草地退化和固沙种植实验地,用麦草围成的固沙的方格,固定住了流动的沙丘。美丽的青海湖逐渐以她原有自然淳朴的风貌展现在世人的眼前。
由于气候变暖和长期以来人为的破坏等多种原因,造成青海湖水位下降、植被覆盖率低、土壤沙化、流失严重,生物多样性锐减。加之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盲目超载过牧、开垦荒地、堵截入湖河流灌溉农田,使原本就比较脆弱的青海湖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这些严峻的现实对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构成巨大的挑战。
2002年起,我省积极响应党和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在环湖地区开始实施大面积退耕还林草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防沙治沙工程、封山育林工程,累计完成退耕还林还草47万亩,保护天然林84.9万亩,治理沙化土地4875万亩,封山育林6万亩。昔日的拓荒者成为了今日的种草植树能手,在退耕还草地里,种上了披肩草、无芒麦、沙棘、红柳等适宜环湖地区生长的抗旱、耐寒的高原植物。
水利部门积极组织实施了包括环湖地区的共和县在内的黄河源区水土保持预防保护一、二期工程,加大封育管护力度,开展了大面积的禁牧育草、休牧育草、人工辅助等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建设项目,完成生态修复面积200多平方公里,并完成了辖区人为水土流失调查和“水土保持预防保护区、监督管理区、重点治理区”划定工作,二期项目完成退化草场围栏封育面积81.6平方公里,政策性封育管护面积800平方公里,建立克才北山湾水土保持综合监测站1处。
流域内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防沙治沙工程、封山育林工程、水土保持取得了预期成果。经过几年的努力,已实施退耕还草的地区林草茂盛,成为环湖地区最好的一片区域,“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风光再现青海湖周边,也成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普氏原羚和各种鸟类的繁衍生息地。
站在青海湖南岸的南山上,我们还能看到大面积的油菜花,据了解,青海湖流域尚有部分耕地未实施退耕还草,还种植着油菜,为了灌溉,还需将入湖的水截留用于灌溉耕地,在确保农牧民生计与保护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之间,如何权衡、如何取舍?是我省在开发与保护中尚需研究的重要问题。
几年前,来过青海湖的游人都曾被青海湖边大片大片的油菜花所吸引,万亩集中连片种植的油菜花盛开时,青海湖边一片金黄。
环湖原本大片大片的油菜地,现已被大面积的人工草地所替代,退耕还草工程的实施,使青海湖流域天然草原景观正在得到逐步恢复。
在刚察黄玉农场退耕还草工程现场,长势良好的人工种植的牧草已有20多公分高,微风吹过,芳草萋萋。
十几年前曾是一片荒芜之地的鸟岛,如今也已旧貌换新颜,没膝深的草覆盖了盐碱地,一片生机昂然的景象。植被恢复后的鸟岛带给游人的是赏心悦目的景象。
共和盆地的塔拉滩草地退化和固沙种植实验地,用麦草围成的固沙的方格,固定住了流动的沙丘。美丽的青海湖逐渐以她原有自然淳朴的风貌展现在世人的眼前。
由于气候变暖和长期以来人为的破坏等多种原因,造成青海湖水位下降、植被覆盖率低、土壤沙化、流失严重,生物多样性锐减。加之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盲目超载过牧、开垦荒地、堵截入湖河流灌溉农田,使原本就比较脆弱的青海湖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这些严峻的现实对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构成巨大的挑战。
2002年起,我省积极响应党和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在环湖地区开始实施大面积退耕还林草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防沙治沙工程、封山育林工程,累计完成退耕还林还草47万亩,保护天然林84.9万亩,治理沙化土地4875万亩,封山育林6万亩。昔日的拓荒者成为了今日的种草植树能手,在退耕还草地里,种上了披肩草、无芒麦、沙棘、红柳等适宜环湖地区生长的抗旱、耐寒的高原植物。
水利部门积极组织实施了包括环湖地区的共和县在内的黄河源区水土保持预防保护一、二期工程,加大封育管护力度,开展了大面积的禁牧育草、休牧育草、人工辅助等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建设项目,完成生态修复面积200多平方公里,并完成了辖区人为水土流失调查和“水土保持预防保护区、监督管理区、重点治理区”划定工作,二期项目完成退化草场围栏封育面积81.6平方公里,政策性封育管护面积800平方公里,建立克才北山湾水土保持综合监测站1处。
流域内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防沙治沙工程、封山育林工程、水土保持取得了预期成果。经过几年的努力,已实施退耕还草的地区林草茂盛,成为环湖地区最好的一片区域,“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风光再现青海湖周边,也成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普氏原羚和各种鸟类的繁衍生息地。
站在青海湖南岸的南山上,我们还能看到大面积的油菜花,据了解,青海湖流域尚有部分耕地未实施退耕还草,还种植着油菜,为了灌溉,还需将入湖的水截留用于灌溉耕地,在确保农牧民生计与保护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之间,如何权衡、如何取舍?是我省在开发与保护中尚需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