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要过两个年——甘肃白马藏族同胞乐开怀
作者:连振祥、陈俊、王艳明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9-01-28 11:25:12
点击数:

文县铁楼乡麦贡山村的藏族群众在跳火堆舞
农历正月初一,记者来到海拔1800米的铁楼乡麦贡山村,大老远就听见“咚咚”的锣鼓声和嘹亮的歌声。进到村里,在一处宽阔的平地上,只见村寨里的男女老少穿着色彩艳丽的民族服装,跳着“池歌昼”舞和“火圈舞”,欢庆农历春节。
今年农历春节,居住在甘肃陇南地震重灾区文县的白马藏族群众格外喜庆:原本只有在藏历新年才跳一次的神圣的“池歌昼”舞蹈,从农历正月初一起就在村寨隆重登场了。文县铁楼乡麦贡山村村支书班兴仁说,今年春节特殊,白马人要感谢政府,今年白马人要过两个春节,一个是农历的,一个是藏历的。
白马藏族是藏民族的一个分支,主要居住在甘肃东南和四川西北的平武、九寨沟和文县,至今还保留着原始古朴的民族文化和独具特色的奇异风俗。文县的白马藏族主要居住在铁楼乡。“池歌昼”是白马藏族人从先祖的信仰和崇拜里继承至今的一种传统祭祀活动中的民间舞蹈,每逢重大节会喜庆时日,许多村寨都要表演,意在驱邪除鬼,祈祷吉祥、安宁。记者看到,跳舞的男子头戴白色圆顶、镶有荷叶边的毡帽,帽顶上插有一支或数支白色的雄鸡尾羽,反穿皮袄,足登长筒毡靴,身后系一根长长的牛尾巴,头戴着青面獠牙的各种动物的木雕彩绘面具,在大锣大鼓的伴奏下,屈腿跳步,摇肩晃膀。村民自制的三捻炮不时响起,炸得平地上冒起一股股尘土。
班兴仁告诉记者,今年是地震后的第一个农历春节,大灾之年,白马藏族人能衣食无忧、温暖过冬,多亏了党和政府的救助,所以原本到藏历新年才跳的“池歌昼”,村民破例提前到了农历正月初一。
班兴仁说:“对白马藏族人来说,‘池歌昼’既是舞蹈,又是一项神圣的祭祀活动,不能轻易跳。每年只有到藏历新年时,在杀鸡敬神后,才能请‘池歌昼’面具,连跳几天后,就得将面具、服装、道具等收藏起来,等到来年春节再跳。”
今年农历春节,居住在甘肃陇南地震重灾区文县的白马藏族群众格外喜庆:原本只有在藏历新年才跳一次的神圣的“池歌昼”舞蹈,从农历正月初一起就在村寨隆重登场了。文县铁楼乡麦贡山村村支书班兴仁说,今年春节特殊,白马人要感谢政府,今年白马人要过两个春节,一个是农历的,一个是藏历的。
白马藏族是藏民族的一个分支,主要居住在甘肃东南和四川西北的平武、九寨沟和文县,至今还保留着原始古朴的民族文化和独具特色的奇异风俗。文县的白马藏族主要居住在铁楼乡。“池歌昼”是白马藏族人从先祖的信仰和崇拜里继承至今的一种传统祭祀活动中的民间舞蹈,每逢重大节会喜庆时日,许多村寨都要表演,意在驱邪除鬼,祈祷吉祥、安宁。记者看到,跳舞的男子头戴白色圆顶、镶有荷叶边的毡帽,帽顶上插有一支或数支白色的雄鸡尾羽,反穿皮袄,足登长筒毡靴,身后系一根长长的牛尾巴,头戴着青面獠牙的各种动物的木雕彩绘面具,在大锣大鼓的伴奏下,屈腿跳步,摇肩晃膀。村民自制的三捻炮不时响起,炸得平地上冒起一股股尘土。
班兴仁告诉记者,今年是地震后的第一个农历春节,大灾之年,白马藏族人能衣食无忧、温暖过冬,多亏了党和政府的救助,所以原本到藏历新年才跳的“池歌昼”,村民破例提前到了农历正月初一。
班兴仁说:“对白马藏族人来说,‘池歌昼’既是舞蹈,又是一项神圣的祭祀活动,不能轻易跳。每年只有到藏历新年时,在杀鸡敬神后,才能请‘池歌昼’面具,连跳几天后,就得将面具、服装、道具等收藏起来,等到来年春节再跳。”

文县铁楼乡麦贡山村的藏族群众在跳面具舞
汶川大地震中,居住在铁楼山上的白马藏族群众损失严重,90%的房屋倒塌。地震发生后,当地政府在第一时间将救灾物资送到了藏族群众手中。冬季到来时,当地政府又给每户村民送来了火炉、500公斤煤。村民班层柱说:“我家仅棉被就送来5床,电褥子、棉衣、补助款、米、面、油等生活用品都是政府送的。真要感谢党和政府啊。”
记者看到,目前麦贡山的村民基本上都建起了二到四间简易暖房,有的一家还有两顶帐篷。地震的废墟已经清理完毕,灾后恢复重建的基础工作已经做好了。班兴仁说:“过年后就开工建设,每家建60平方米的3间房。目前政府的补助款都到位了,今年白马人就能住上结实的砖瓦房了。”
记者看到,目前麦贡山的村民基本上都建起了二到四间简易暖房,有的一家还有两顶帐篷。地震的废墟已经清理完毕,灾后恢复重建的基础工作已经做好了。班兴仁说:“过年后就开工建设,每家建60平方米的3间房。目前政府的补助款都到位了,今年白马人就能住上结实的砖瓦房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