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高原迎春塔尔寺游客香客络绎不绝

作者:拉吉卓玛 来源:青海湖网 时间:2009-04-08 09:38:56 点击数:
4月的高原天气逐渐暖和,阳光充足,圣地塔尔寺在这个初春的季节迎来了青海省内外众多游客香客前来旅游观光、转经拜佛。
    塔尔寺位于青海省湟中县境内鲁沙尔镇正南方的八瓣莲花山中,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塔尔寺藏语称“兖本贤巴林”,意为十万尊狮吼佛像的弥勒寺。始建于1379年,是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塔尔寺是甘、青、川、藏地区佛教信徒的朝拜中心、安多地区最大的格鲁派寺院,至今已有640年的历史。它是藏族宗教、文化艺术的宝库,其建筑艺术独特,布局严谨,气势威严,色彩华丽;被誉为艺术“三绝”的酥油花、壁画(唐卡)、堆绣,更是藏族艺苑中的奇葩。塔尔寺占地40万平方米,殿堂僧舍9300多间,佛殿52座,鼎盛时期住寺活佛80多位,僧众达3600余人。其中,大金瓦殿为塔尔寺的核心殿宇。塔尔寺是国家4A级属历史文化类人文旅游景区。

如来八塔  
如来八塔,以赞颂释迦牟尼一生八大功德。建于1776年。八塔从东到西分别是:莲聚塔(纪念释迦牟尼降生时行走七步,步步开一朵莲花);菩提塔(纪念释迦牟尼修行成正觉);四谛塔(纪念释迦牟尼初转四谛法轮);神变塔(纪念释迦牟尼降伏外道时的种种奇迹);降凡塔(纪念释迦牟尼从天堂返回人间);息诤塔(纪念释迦牟尼劝息诸比丘的争端);胜利塔(纪念释迦牟尼战胜一切魔鬼);涅磐塔(纪念释迦牟尼入涅磐,不生不灭)。如来八塔每个塔底周长九点四米,底座面积五点七平方米。

塔尔寺内
大经堂(显宗经院)藏语俗称“从灵多活”,位于大金瓦殿正前方,是本寺僧侣礼佛,颂经的集合场所。始建于1612年。原为三十根柱子的小经堂,后改建为八十根柱子的中型经堂,最后在1776年扩建成一百六十八根柱子(其中六十根在四壁墙内)的两层平顶藏式建筑。1912年突然失火焚毁,在塞多·次称嘉措活佛的资助下,用两年半时间,依原样重建。建筑面积为2750平方米,周长为210米。经堂内矗立的108根柱子上部雕有优美图案,柱上围裹蟠龙图案的彩色毛毯。地设长条禅座,上铺五彩条毯,供喇嘛集体颂经时用。彩绘栋梁,斗拱,藻井和佛教故事壁画,悬挂着帷幔,经布,幢,幡,伞盖,刺绣和堆绣等。堂内四壁神龛中供有宗喀巴的千尊铜制镏金佛像,两侧经架上存放有树以百计的经卷。正面设有达赖,班禅和法台的弘法宝座。屋顶安放各式各样高大的镏金铜经幢,刹式宝瓶,道钟,宝塔,法轮,金鹿等,把大经堂装潢得金碧辉煌,光彩夺目,与大金瓦殿交相辉映。大经堂也是本寺的显宗经院,藏语称“参尼札仓”,是研究显宗教义的学经部门。主要修习五明义理,分析,辩论法相的论点。设有多仁巴(显教博士)学位,授予修习教义有深厚造诣的僧人。

转经

游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