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舞蹈获第七届舞蹈荷花奖金奖
在第七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大赛上,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选送的作品《翻身农奴把歌唱》获群舞组“作品金奖”。编导徐小平介绍说,把中国古典舞的水袖融入到藏族舞蹈中是该作品最具创意和精彩的地方。
该赛事2009年9月23日至28日在贵阳举行。大赛收到来自全国29个省、自治区、市,涵盖了31个民族的300余个作品;比赛期间,全国19个省、18个民族的43件作品争奇斗艳。经过3天角逐,共评定金奖7个、银奖12个、铜奖17个。
编导徐小平介绍说,把中国古典舞的水袖融入到藏族舞蹈中是该作品最具创意和精彩的地方,“藏族服装的袖子一般没这么长,我要把袖子加长,长得像哈达一样。”
“它坚持了藏族舞蹈的属性,而且有所发展,坚持了民族民间舞发展的三个原则,即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丰富的时代内涵。”中国舞蹈家协会理事宝向新评价道。
在比赛的过程中,各位舞蹈界的专家、艺术家都提出了要保护和发展民族民间舞,提出发展民族民间舞应从本民族的土壤出发,灵感和素材要源于生活。
“根不能变,但枝可以发散,比如朝鲜舞可以吸收京剧和傣族舞蹈等其他艺术和舞蹈的元素,但是自身的韵律不能变。”池福子老师结合朝鲜舞举了例子。
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刀美兰说:“美的东西就要保留下来、要借鉴,不适合的就不能要,编导应该深入人民,深入基层,去体验生活。”她回忆过去,“舞台上就是两束追光,服装上顶多加一些亮片,简陋得很,但我们保持着民族纯洁、真实善良的东西。”
中国舞蹈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冯双白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民族民间舞的发展要从孩子抓起;二是在保持民族民间舞原汁原味的同时,要进行舞台创新,符合都市舞台艺术的审美。据他介绍,为保护和传承民族民间舞,中国舞协做了大量的工作,如推出了中国秧歌节,设立了花鼓灯艺术研发基地等。
“不是光学动作,要把人民的感情化作自己的感情。”这是中国舞蹈家协会名誉主席贾作光老师提出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