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增重庆参加会务 坦言最期待吃火锅
丹增接受记者专访(摄影:黄海)
3月29日中午,中国作协副主席丹增来到重庆,参加即将召开的中国作协七届九次主席团会、七届五次全委会。曾经参与翻译《红岩》成藏文的丹增表示,这是他第一次来到重庆,一定要借这个机会,到《红岩》小说里的地方去走走看看,还要大吃一顿期待已久的地道的重庆火锅。
曾参与翻译《红岩》
中午12点,才从机场赶到酒店的丹增,没顾得上休息和吃饭,便一口答应了记者的采访,丹增给人的第一印象非常和蔼。
丹增透露,自己与重庆还有不解的渊源,他曾经参与过重庆著名革命小说《红岩》的藏文翻译工作。丹增说,他从80年代开始参与文学创作,非常荣幸参与翻译《红岩》,让他对重庆的红岩文化有深刻的了解。
“《红岩》里的每个地方我都很熟悉,但从来没有去过。”丹增表示,在渝期间,他会抽时间到白公馆、渣滓洞等“红岩”革命圣地去走走看看,了结多年的夙愿。
喜欢上网看网络文学
高科技并没有改变丹增,他现在依然坚持用笔写稿,如果用电脑,他会觉得没有灵感,影响写作思路。
虽然不用电脑写稿,丹增并不排斥新生事物。在网上看小说,看作品,是他的一个新爱好。“从出书、刊物到网络,文学的表达方式发生了变化。”丹增说,过去,生活不紧张,可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的节奏也随之变快,竞争越来越大,人们阅读的方式发生了改变,快速的阅读成就了网络文学的发展。
“网络文学发展非常神速,这是一个好事。”丹增表示,社会发展的多元化也使得不同派别的作家呼之欲出,文学发展需要多元化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网络的平台可以真正做到百家争鸣。
网络小说的泛滥也引起了丹增的关注。丹增认为,网络文学作品质量有好有坏,不能单凭专业眼光衡量好与不好,如果一部作品,有非常多的网友都想阅读,那它也差不到哪里去。评价好坏,除了专业队伍外,更应该交给读者。
称郭敬明作品值得尊敬
谈到年轻一代的作家时,丹增说,他曾经看过郭敬明的作品。“虽然郭敬明的作品有争议,但我觉得他的作品非常不错,值得尊敬。”
说到博客、围脖等新型文学创作的表现形式时,丹增表示,自己目前还没有学会如何使用。不过,他认为,这是一个发展的趋势,应该去接受和学习。
期待吃地道的重庆火锅
对于地道的重庆火锅,丹增期待很久了,一听到“火锅”二字,就特别激动,还赶紧叫记者帮忙推荐。“我最想吃的就是重庆火锅!”丹增说,他经常出差到各地,不管是在北京、西藏、云南、成都等,只要看到有重庆火锅的招牌他就会被吸引进去。
吃辣,是丹增的一大爱好。可吃了这么多的“火锅”,一直没有机会吃到正宗的。难得这次到了重庆,丹增表示,准备约朋友,出去一尝为快。
丹增简介:
男,藏族,1946年12月出生,西藏比如人,1965年11月入党,1966年10月参加工作,复旦大学新闻系新闻专业毕业,大学普通班学历。现任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国作协党组副书记、书记处书记。在2006年11月第七届全国作代会上最新当选为全国作协第七届副主席。
主要作品:论文《从西藏稳定和发展论军政军民团结的重要作用》获1992年全国优秀论文奖、《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在西藏的光辉实践》获1993年《人民政协报》有奖征文二等奖,报告文学《来自世界屋脊的报告》获1979年西藏自治区优秀短篇小说奖,《西藏工布江达县脱贫的启示》获全国首届优秀调演报告奖。
2005年出版文化专著《文化产业发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