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高原遗传适应机制研究获国际重大成果
国际高原医学界“哥德巴赫猜想”被破解为有效破译高原病发病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藏族高原遗传适应的机制是什么?这道困扰国际高原医学界多半个世纪的“哥德巴赫猜想”被有效破解,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5月14日,美国《科学》杂志全文发表由青海大学格日力教授同美国犹他州大学学者共同完成的有关《藏族高原遗传适应的机制》研究报告,报告首次从基因水平揭示了高原人能够在高海拔生存的部分可能原因,该成果在世界高原医学界引起强烈反响。
《科学》杂志是目前国际科学界影响最大、读者最多、发行最广、最受科学家重视的科学类专业学术期刊。《藏族高原遗传适应的机制》是我国高原医学界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首篇论文。该成果在《科学》杂志的发表标志着该项目研究水准及成果达到国际顶级水平。
《藏族高原遗传适应的机制》研究小组对居住在海拔4350米地区的若干藏族人的遗传基因进行了分析。并同“国际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计划(简称HapMap计划,目标是通过比较不同个体的基因组序列来确定染色体上共有的变异区域。)”中取得的中国人和相关人的基因数据进行比较后首次发现,藏族人的“EGLN1”和“PPARA”两种基因异于低海拔人群。由此认为正是这种原因导制藏族人具有特别的高原适应性。各个民族由于地理、宗教、风俗等的不同,彼此相互区别,并聚集在各自相对稳定的区域里, “可能”会积累下不同的祖系基因及群体间遗传差异。为证明这种“可能”,世界高原医学界做了半个多世纪的努力都无果而终。《藏族高原遗传适应的机制》研究组采用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研究方法历经多年艰苦研究使之得以印证。本次获得的成果所以在高原医学界引起世界轰动,不仅在于其为治疗高原反应,以及其他与低氧血症有关的疾病提供了重要基础理论依据,更在于其将为保护各民族遗传资源、建立各民族基因数据库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该项重大成果的获得为有效破译高原病发病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对根本解决高原人,尤其是我国藏区少数民族生存状态问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