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95项科技成果为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护航

作者:蔡文斌 李锦 来源:西海都市报 时间:2010-08-26 09:03:00 点击数:

   黑土滩生态治理、培育退化草地治理所需商品草种、生态畜牧业技术示范、沙地治理和湿地修复……省科技厅集中科研力量,通过数年努力,在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方面取得95项技术成果,为保护和改善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在三江源地区,我们通过实施网围栏保护人工补植、沙方格化学固沙、化学固沙植生等技术措施,已完成防沙治沙示范区2000亩,这些地区的植被覆盖度已经达到30%以上。”省科技厅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处副处长何志说,采用人工增雨、封育减畜、引水灌溉、人工建植四项湿地修复技术,在三江源建立湿地修复技术示范区3个,面积3293亩,对湿地保护修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省科技厅在调查三江源黑土滩退化草地的面积、类型及分布的基础上,提出治理黑土滩的方案,目前已建成退化草地地理信息系统,不仅完成2000亩的示范样地,还积极参与完成14000亩黑土滩治理任务。
  缓解家畜冬春缺草的现状,提高草地植被覆盖度,是促进三江源地区畜牧业发展的关键。为此,省科技厅选育适合三江源地区种植的中华羊茅、青海冷地早熟禾两个草种并大力扩繁,使中华羊茅、青海冷地早熟禾商品种子年产达到30万公斤,彻底解决三江源地区草种不足的现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