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西北民族大学60周年校庆活动将于19日举行

作者:拉吉卓玛 来源:青海湖网 时间:2010-09-15 10:31:00 点击数:

  9月迎来了西北民族大学建校60周年大庆,在此之际社会各界纷纷为该校发去贺电、贺信,表示对西北民族大学全体师生和广大校友的热烈祝贺。


西北民族大学西北新村校区


西北民族大学西北新村校区丁香园

  另外,通过西北民族大学校庆办公室了解到,原定于2010年9月13日举行的建校六十周年校庆活动,因故调整到2010年9月19日(星期天)。

  西北民族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建的第一所民族高等院校,直属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学校前身是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兰州分校第三部。从1950年2月起,在“革大三部”的基础上开始筹建,同年8月,西北民族学院正式成立,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汪锋任院长。2003年4月,经教育部和国家民委批准,更名为西北民族大学。

  西北民族大学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占地2880多亩(含绿化用地),分西北新村校区和榆中校区。经过60年的发展,学校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研究生教育、预科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教育和国际教育等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拥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是一所优势和特色比较鲜明的多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为国家培养了各级各类人才8万余人。学校现有47个民族的各类在校生15712人,其中普通本科生13338人,研究生555人。


西北民族大学榆中校区


西北民族大学榆中校区体育场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推进以学分制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方式改革,推进课程建设特别是精品课程建设,重视和支持教学改革研究。2000年以来,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甘肃省教学成果奖10项,省级精品课程10门。长期以来,学校形成了艰苦奋斗、同舟共济、与时俱进、超越自我、严格管理、从严治校的优良传统,培育了以黄土地精神、黄河精神为内容的优良学风和教风,赢得了社会的高度评价。

  学校注重科学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2000年以来,学校承担重点科研项目418项,其中“863”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4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子项目3项,国务院其它部门的科研项目90多项,地方政府科研项目91项;出版专著300余部,发表论文4000多篇,被SCI、EI、CSSCI等收录280篇。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奖励34项,省部级奖励190项;获发明专利授权15项,获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项。学校研发的“藏汉双语文字信息处理系统”,取得成果数十项,其中《藏汉双语信息处理系统》获199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藏文视窗平台、字处理软件和藏文网站》获200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受到了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学校在互联网上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藏文网站。
[FS:PAGE]

  学校编辑出版的《法藏敦煌藏文文献》和 《英藏敦煌藏文文献》出版计划,实现了我国珍贵历史文献的回归与面世,在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被誉为敦煌学与藏学研究的又一个里程碑。
  学校大力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开发的动物血清、氧化淀粉系列产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学校编辑出版《西北民族研究》(国家级核心期刊)、《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国家级核心期刊)、《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藏文版)、《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蒙古文版)、《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北民族大学报》等。其中《西北民族研究》是ULICH’S国际期刊指南刊物,民族类核心期刊,被评为“甘肃省一级名牌期刊”,《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和藏文版被评为甘肃省高校优秀期刊。
  学校坚持德育为先,以民族团结进步为价值追求,汇聚各民族优秀文化,发挥多元文化共生共存的优势,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努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曾先后两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光荣称号。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成为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与对外交往的重要窗口,先后同美、英、法、德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和合作关系;成功举办了四次大型国际学术会议;先后聘请了70多位外籍专家,接收培养了400多名留学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