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疏勒——青藏高原特有物种野牦牛的家园

作者:东主才让 索南多杰 来源:青海湖网 时间:2010-09-25 09:50:00 点击数:

  近日,本站特约记者有幸去疏勒拍摄野牦牛的机会。终于在疏勒草原上见到了野牦牛。黑色的牦牛,绿色的草原,褐色的山峦,白云和蓝天构成一幅美丽的画。  


野牦牛群

  野牦牛的分布究竟有多广,还无史料记载供参考,目前它们主要分布在新疆南部、青海、西藏、甘肃西北部和四川西部等地。据纽约野生动物保护学会野生动物专家乔治·B·夏勒博士经过多年对野牦牛的跟踪调查后发现,目前全世界野牦牛的总量不会超过15000头。野牦牛的体型似家牦牛,但要大得多,肩部也特别高耸。体长200~280厘米,肩高160~180厘米,体重在500千克以上,雌雄均具角,四肢粗短,蹄大而圆,蹄甲尖小,但特别强硬。头和躯体背面的毛短而光滑,喉、颈、腹、体侧及尾部均具长毛,腹毛可长达70厘米。除鼻吻部周围有少许白毛以外,全身呈暗褐黑色。 它们步态轻捷,拥有让人咋舌的速度;它们耐苦、耐寒、耐饥、耐渴的本领,引人瞩目。它们性情勇猛,在强敌面前,总是战斗到底。在“世界屋脊”,体重可达1000多公斤的它们,大多群居在一起,喜食柔软的邦扎草。 野牦牛因为叫声似猪,所以在产地又被称为“猪声牛”,藏语中称为“仲”。野牦牛的消化器官比黄牛粗大,牙齿质地坚硬,鼻镜小,嘴唇薄,采食能力很强。主要在夜间和清晨出来觅食,食物以针茅、苔草、莎草、蒿草等高山寒漠植物为主,白天则进入荒山的峭壁上,站立反刍,或者躺卧休息、睡眠。野牦牛的嗅觉十分敏锐,有危险时,雄兽必首当其冲,护卫群体,而将幼仔安置在群体中间。一旦天敌接近,野牦牛会头向下、尾朝空,马上狂奔乱跑,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


青藏高原特有物种野牦牛

  野牦牛分布范围仅限于青藏高原,是青藏高原的特有物种,也是我国最珍贵的动物遗传资源,已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海拔4900米以上的高原地带,空气中的含氧量约为我国东部平原地区的三分之一左右,可野牦牛常常以小跑的步式前进,步态十分轻捷自如;有时候,为了躲避吸血虫的叮咬,少受皮肉之苦,它们还经常登到6000米的山坡上歇息。野牦牛的耐力好,善于长途跋涉和爬山越岭,这是因为它们的呼吸频率、脉搏频率以及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会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加快或增多,这样,血液中的氧含量也跟着增加了,所以在高寒缺氧的环境下,它们的行动自如,不愧为是“高原之舟”!
  生长在青藏高原的野牦牛,无论何时,它们都斗冰熬雪,无所畏惧。野牦牛确是一种喜寒怕热的动物。它们的肩部、体侧下方、胸腹部及腿部有一层又长又密的毛被,体毛一般长40多厘米,尤其是腹部的毛常常垂及地面,所有的体毛富有弹性且弯弯曲曲,起到了极好的保温作用。难怪野牦牛不管遇到多么恶劣的天气,它们照样睡冰卧雪,漫步高原。


青藏高原特有物种野牦牛

  在这些自然财富中,有一部分已被挥霍殆尽,但是从实际角度来讲,在广阔的疏勒地区,如果努力,有许多部分是能够得到挽救的,包括野牦牛等野生动物数量逐步恢复。(青海湖网特约记者 东主才让 索南多杰 报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