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正在建设少数民族古籍资料保护中心
作者:何伟
来源:新华社
时间:2010-12-19 09:41:00
点击数:
经过一年多的筹备工作,青海省首家少数民族古籍资料保护中心目前已进入实施建设阶段,预计明年年初开始投入运行。
青海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负责人介绍,根据初步设计,该中心包括民族古籍资料室、文本陈列室、文化实物陈列室;还计划同步成立专门的保护研究学会,并以此为平台建设少数民族古籍综合信息数据库,借助数字化等现代技术手段,抢救保护少数民族古籍,实现民族古籍的科学管理和有效保护。这将成为青海省第一家具有专业特色、具备现代化抢救保护能力的少数民族古籍资料保护机构,也是一处新时期民族古籍整理出版成果展示机构。
青海省拥有以藏文、蒙古文为主,藏语、土语、撒拉语、蒙古语和汉语为载体的大量民族古代文献典籍和口碑古籍,但古籍版本载体较为复杂,收藏分布极为分散,收藏条件千差万别,大量的民间文献经典、口碑古籍还没能完全掌握,存在古籍底数不清、古籍老化破损严重、古籍修复手段落后、保护和修复人才极度缺乏、口碑古籍传承人日益减少等诸多问题,有些少数民族古籍面临失传危险,加强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工作刻不容缓。
据《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青海卷》词条收录情况来看,目前青海省掌握有藏族古籍36100种(书籍类19686条,讲唱类16314条,铭刻类100多条)、回族古籍3253种、土族古籍1336种、撒拉族古籍1806种、蒙古族古籍512种。专家认为,这只是青海省少数民族古籍的一个部分,还有更多少数民族古籍亟待保护和抢救。
青海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负责人介绍,根据初步设计,该中心包括民族古籍资料室、文本陈列室、文化实物陈列室;还计划同步成立专门的保护研究学会,并以此为平台建设少数民族古籍综合信息数据库,借助数字化等现代技术手段,抢救保护少数民族古籍,实现民族古籍的科学管理和有效保护。这将成为青海省第一家具有专业特色、具备现代化抢救保护能力的少数民族古籍资料保护机构,也是一处新时期民族古籍整理出版成果展示机构。
青海省拥有以藏文、蒙古文为主,藏语、土语、撒拉语、蒙古语和汉语为载体的大量民族古代文献典籍和口碑古籍,但古籍版本载体较为复杂,收藏分布极为分散,收藏条件千差万别,大量的民间文献经典、口碑古籍还没能完全掌握,存在古籍底数不清、古籍老化破损严重、古籍修复手段落后、保护和修复人才极度缺乏、口碑古籍传承人日益减少等诸多问题,有些少数民族古籍面临失传危险,加强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工作刻不容缓。
据《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青海卷》词条收录情况来看,目前青海省掌握有藏族古籍36100种(书籍类19686条,讲唱类16314条,铭刻类100多条)、回族古籍3253种、土族古籍1336种、撒拉族古籍1806种、蒙古族古籍512种。专家认为,这只是青海省少数民族古籍的一个部分,还有更多少数民族古籍亟待保护和抢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