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封湖育鱼工作会议在西宁召开
3月28日,青海省封湖育鱼工作会议在西宁召开,会议研究贯彻落实省政府通告精神,认真总结第四次全省封湖育鱼工作,全面分析封湖育鱼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并安排部署了第五次封湖育鱼工作。副省长邓本太出席并讲话。
邓本太在讲话中说,青海省连续10年采取封湖育鱼零捕捞措施,在我国鱼类资源保护中尚属首次,得到了国内乃至国际鱼类专家的充分肯定和赞誉,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同时,也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和做法。首先,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为封湖育鱼提供了有力保障;其次,部门通过合作,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第三,健全法律体系,为封湖育鱼提供了法律保障;第四,狠抓宣传教育,为封湖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第五,加强科学研究,保护渔业资源的科技支撑能力不断提高。
邓本太指出,历时10年的第四次封湖育鱼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目前,青海湖湟鱼资源虽已恢复到3万吨,但不足原始蕴藏量的十分之一,尚处于缓慢增长期。受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影响,湟鱼生存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改善。青海湖湖岸线长,渔政人员少,装备落后,管理难度较大,湟鱼资源保护能力有待提高。
环湖"捕鱼村"的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违法捕鱼现象时有发生,已成为封湖育鱼工作的难点和重点。随着旅游人数增加,在暴利驱使下,个别餐馆违法经营湟鱼的现象屡禁不止。
邓本太指出,第五次封湖育鱼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促进"四个发展"和推动生态立省战略的要求,以基本恢复青海湖复合生态功能为目标,创新管护机制,强化管护能力建设,加强综合治理,确保青海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复合生态功能得到恢复,湟鱼资源快速增长,达到适度开发利用的技术标准。
邓本太强调,扎实搞好第五次封湖育鱼工作,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创新宣传方式,积极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严格执法,坚决遏制违法偷捕贩销湟鱼行为;密切配合,建立健全群防群治联动工作机制;加强执法能力建设,努力提高渔政队伍执法水平;加强科学研究,不断提高封湖育鱼科技支撑能力;抓紧编制规划,切实解决突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