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脱贫攻坚我争先】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

作者:姚占山 成海斌 来源:西海都市报 时间:2018-11-19 16:44:00 点击数:

  她,丈夫早逝,独自养育着一双儿女,儿子智力三级残疾,长期需要家人照料,女儿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只能靠在外打零工维持家用。家庭条件十分拮据,生活一度陷入困境,而她却不向命运低头,在政府扶贫政策的帮扶下,顺利脱了贫,她就是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景阳镇泉头村村民蔡存英。

  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与蔡存英共同探讨符合她家庭发展的方式方法,制订出详细的帮扶计划。2016年2月,针对蔡存英家四间房屋陈旧简陋,采光不良的问题,确定蔡存英家庭为精准扶贫危旧房改造户,政策性帮扶45000元,10月份建设完工,房屋一并封闭,并落实“节能示范户”项目2500元帮扶。2016年5月份,实施贫困户产业发展项目,让这个家庭看到了希望。人均5400元的发展资金,蔡存英全部用来养殖生猪,购买了9只小猪和猪饲料。2016年3月底,听到村委会主任顾军林说大葱等蔬菜在西宁周边能卖出好价钱,蔡存英和其他几户贫困户果断加入合作社种植蔬菜,由合作社负责种植技术指导、销售等问题。

  大通县就业局针对贫困家庭劳动力人口下设公益性岗位,驻村工作队第一时间找到蔡存英的儿子顾柏林。顾柏林很能吃苦,当他拿着第一份工资露出笑容时,蔡存英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2016年底,一家人搬进了敞亮的新房,大葱、白菜也全部卖了出去,除了有1只小猪病死外,其余的8只全部出栏,1.6万元一下子攥在手里了。低保、公益性岗位、扶贫专项贷款……一项项惠民政策的落实,让一个家庭在一年时间发生了巨大变化。

  2017年,蔡存英一家和泉头村一起实现脱贫,脱贫后的蔡存英对生活有了期盼,对今后的生活有了规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