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桑旺堆和霍巍教授在兰大开坛讲授吐蕃文明
巴桑旺堆和霍巍教授在兰大开坛讲授吐蕃文明
5月28日至5月30日,应兰州大学藏缅-阿尔泰研究所所长、民族学研究院宗喀·漾正冈布教授(Prof. Yongdrol K Tsongkha)邀请,著名藏学家巴桑旺堆研究员、著名考古学家霍巍教授作为答辩委员会主席,来兰州主持兰大民族学研究院藏学、民族学专业博士论文答辩,并就吐蕃文明做系列学术演讲。兰州大学、西北民族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敦煌研究院、青海民族大学、青海师范大学、青海大学等校和研究机构的近千名师生聆听了两位著名学者的精彩讲演,饱餐了多场博大精深的吐蕃文明盛宴。
5月30日上午,巴桑旺堆研究员、霍巍教授做客兰州大学最高级别的荣誉讲座——“萃英大讲坛”,先后就《西藏文明史研究的几个问题》和《欧亚文明史视野中的吐蕃——以出土金银器为例》做学术报告。
巴桑旺堆研究员进行精彩讲座
巴桑旺堆研究员就古藏文写本、碑铭文献的研究价值做了系统阐释。他提到敦煌藏文抄经文献与卫藏保存抄经写本在题记人名上的一致性,阐释了吐蕃抄经文化和汉、藏佛教文化的交流。在总结吐蕃文明的历史作用时,他提到公元8世纪末,吐蕃已成为中亚地区举足轻重的政权,吐蕃文明与西边的波斯文明、东边的大唐文明,成为当时三大鼎立的文明,在欧亚文明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霍巍教授进行精彩讲座
霍巍教授结合自己多年来以西藏为中心的田野考古调查,向在场师生展示了大量吐蕃特别是都兰吐蕃墓葬群的金银器,讲解了吐蕃高超精湛的金银器工艺技术,并从艺术史的角度解读了吐蕃金银器与欧亚草原金银器的内在关联。他并以拉萨大昭寺收藏的银壶为例,展示了吐蕃酒文化和与敦煌飞天形象不同的男性反弹琵琶图案,他说“甘肃不是有个民族舞剧叫《丝路花雨》吗?在我的印象中,里面做反弹琵琶这个动作的都是身姿曼妙的女子,但是在这个吐蕃酒器的图案中,反弹琵琶的却是一个有着满脸络腮胡子的壮汉,看来反弹琵琶也不是女子的专利”,他风趣幽默的语言和讲解引起了在场师生的极大兴趣。霍巍教授最后总结说金银器是吐蕃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它们是研究藏族古代历史文明的珍贵文物,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宗喀·漾正冈布教授和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郑炳林教授在演讲结束后向两位教授颁发了演讲纪念证书和纪念品。
此间,巴桑旺堆研究员在兰州大学萃英学院(“珠峰计划”兰大特设学院)、民族学研究院先后做《吐蕃史研究热点问题》和《古藏文文献研究方法》、《西藏列山墓葬的发现与研究》的学术讲座。他在讲座中就佛教传入吐蕃时间、吐蕃族源神话与佛教史观、藏文创制与吐弥桑布扎的人物真实性问题做了详细阐释。在讲解古藏文写本学方法时,他在国外藏学家总结的古藏文写本9种特点基础上,进一步归纳总结了古藏文写本的16种特点,通过一百多张古藏文文献写本照片,现场演示了古藏文文献的甄别方法。巴旺先生通过精细的文献学和历史地理学考证,表明西藏列山墓葬群属于吐蕃贵族“琛”氏族。
霍巍教授在萃英学院做了《考古新发现与藏族古代史研究》的学术讲座。霍巍教授梳理了百年来青藏高原的考古发掘情况。在石器时代考古部分,阐释了藏北细石器与华北类型的关联性;在吐蕃墓葬考古部分,介绍了他所带领的研究团队在山南琼结藏王陵等墓葬的新发现;在佛教考古部分,展示了阿里古格王朝遗址的精美洞窟壁画。他还就都兰墓葬群的族属和石棺葬等问题与在场师生进行了热烈讨论。(摄影:凯珠嘉措)
【新闻链接】
巴桑旺堆研究员(Prof. Pasang Wangdu)
巴桑旺堆研究员是有国际声望的著名藏学家、古文献学家。他现任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2003年在牛津大学举办的第10届国际藏学大会(IATS X)上作为中国藏学家的杰出代表当选国际藏学会(IATS)中方理事。1993年以来,先后在奥地利科学院、维也纳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讲学和从事研究工作,并在巴黎东方语言学院、德国波恩大学、奥地利维也纳大学、中国社科院、中国藏学中心等地举办系列学术讲座。
巴桑旺堆研究员在吐蕃史、藏传佛教史、西藏墓葬考古、敦煌-西域古藏文文献、西藏古代碑铭文献、教法史文献等领域进行了开创性研究,成绩斐然,出版多部藏、汉、英文专著和学术论文。他与蒂姆伯格博士合作,英译、注释出版了《协噶教法史源流》(奥地利科学院出版社出版,1996)、《普彤教法源流》(意大利菲拉里出版社,1997)、《〈韦协〉英译注释本》(奥地利科学院出版社出版,2000)等著作;近年来,在学术界陆续出版了一系列重新得到翻译、注释和研究的藏族历史文献,如《韦协》汉文注释本以及西藏古代碑文的研究。他的研究推陈出新,解决了不少原有文献的注释和研究问题。
霍巍教授(Prof. Huo-wei)
霍巍教授是国内外知名的考古学家和藏学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所长,四川大学博物馆馆长,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日本文部省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香港城市大学客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西藏考古、汉唐考古、美术考古、文物学与艺术史、中外文化交流等。近十余年来主持过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国家文物局边疆考古研究项目、中日、中美国际合作项目、美国亚州文化协会(ACC)资助项目、重庆三峡考古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开展了以西藏为中心的田野考古与综合研究,具有丰富的田野考古经验及综合研究能力。先后出版了《西藏古代墓葬史》、《吐蕃时代:考古新发现及其研究》等多部学术著作,在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