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青海民风淳朴 农家姑嫂绣制香包喜迎端午节

作者:李崇轩 拉吉卓玛 来源:青海湖网 时间:2014-05-29 10:23:00 点击数:

  端阳节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在青海河湟农业区,盛行着一种绣香包、赠香包、链香包的习俗。居住在这里的汉、回、土、藏、撒拉族农家妇女,历来很看重针线活儿,视为女子能干与否的标志。这里的女子小时候就开始飞针走线,尤其喜爱刺绣。端阳节做香包,自然是这里姑嫂们的拿手活儿。

  在西宁市小桥大街卖了好几年香包的城北区总寨镇的农家妇女张嫂说:“做香包实惠又花钱少,只需买点丝线,用的布料条是缝做绸缎衣服时剪裁下来的零碎布片片,有时到熟悉的缝纫店去搜集做衣服剪下不用的边角料,拿来缝成各式各样的小包、装上山野里采摘生长的香草即成。


街市上的手工香包

  青海农家姑嫂们,平时都很注重购买五颜六色的丝线,收藏五光十色的绸缎碎布片。在闲暇之余,尤其是每当端阳节快到来的时候,她们便在劳动间歇的地头,或炕头上做起香包来。张嫂说:“做香包先是按照要做的样式,剪好布片片后,便用各色丝线一针一针的细心缝做,在里面垫些棉花,内包少许香草。近年来,有的农家妇女把自已做的香包,拿到城里出售,香包也走进了市场。张嫂的香包就是众多农家妇女走进市场象征之一。

  在端阳节这天,青海人不管男女老少都喜欢链香包儿,大人把香包链在衬衣内,孩子们佩戴在胸前或背子里。端午节早晨,孩子们身着新衣,胸前背后链着溢金流彩的大小香包,跑跳起来,香气扑鼻,显得格外显眼、俊俏。

  农家女们更喜欢在端阳节给情人赠送香包,视为爱情的信物。在一首青海“花儿”里唱的好,“墙头上蹲着只鹦哥儿,鹦哥儿摆动着尾巴;你给我做给个香包儿,我给你买一块手帕” ,赠送的香包儿端阳节过后,便做为珍贵的纪念品珍重的保存起来,表示他们之间的爱情依旧,情缘愈来愈深重。


街市上的手工香包

  而对于藏家人,农历五月初五是安多藏区一年一度的“桑杰曼拉节”, “桑杰”是佛祖的意思,“曼拉”是药师的意思,也就是说这天是桑杰曼拉来人间的日子,因此当地藏族人认为这天的水是佛祖和药师赐予的圣水、药水,这天满山遍野的花草是佛祖和药师赐予的药材。这天,人们在太阳没有出来前就来到泉水边或者河边,喝水以及洗脸,家中的男性要去树林,选最茂盛的树,采来树枝,小孩们去采摘一些叫“吉玛梅朵”的野花。回家后将树枝插在自家大门上,小花则插在窗户上。有的地方小孩们还要去附近的河中游泳,意在将自己身上的疾病统统的洗去。在这天采摘树枝和花草是没有罪过的。

  这天,家家都要做韭菜包子吃,有的地方也做“咋谷”包子,有的地方还要做凉面吃。 一些经济条件好的家庭还要在村附近的森林里野营三天。据了解,在安多恰嘎地方举行上述仪式之后,上午加拉村为首的尕寺、索吉 、恰仓和吉东等几十个藏族村庄的男士们穿着盛装,前去被称为“灿岗董嚷”的树林中为了这一年牲畜发达、五谷丰登进行煨桑拜“恰嘎知杂多杰托达”山神祭祀鄂博。下午在此树林中载歌载舞以示庆祝。上述习俗安多恰嘎地方至今仍在延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