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农历春节紧邻藏历新年“双节合璧”同胞共庆

作者:庞书纬 沈伟涛 来源:新华社 时间:2016-01-27 09:45:00 点击数:

  2月9日是传统藏历新年,与农历春节仅相差一天。随着节日临近,在位于青海西宁的金塔寺、大佛寺等藏传佛教寺庙,前来煨桑(点燃干松柏枝叶)、点酥油灯的各族群众络绎不绝。

  “春节和藏历新年临近,我的好几个藏族‘老闺蜜’都约我去她们家过年,还准备给我送‘卡塞’(藏族油炸面点)呢。”家住西宁的汉族大妈刘惠敏说。

  藏历新年在藏语中被称为“洛萨”,据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教授、藏族学者扎保介绍,现行藏历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11世纪,全年共有12个月354天,每四年有一个闰月。由于藏历“置闰”方式与农历不同,加之其中有“重日”和“缺日”,即有些特殊日子要重复计算或直接跳过,使得藏历与农历的“大年初一”常会相差几天,最长可能相差一个月左右。

  2011年,藏历年被中国政府正式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青海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在全省580多万人口中,藏族约占25%。近年来,在青海多地特别是广大城镇,藏汉年俗日益相互融合。除煨桑、点酥油灯外,藏族传统的“卡塞”“古突”(面糊肉粥)、“羌枯”(放有糌粑、红糖和奶渣的青稞酒)等新年节庆食品,同样受到汉族群众欢迎。

  西宁阿妈啦藏餐吧大堂经理仁增措毛告诉记者,刚过腊八,这里的年夜饭就被预订一空,其中超过一半是汉族客人。

  “藏历、农历新年紧挨着,过节更热闹,也可以和更多的朋友分享节日的快乐。”青海民族大学藏族学生索朗措说。

  在青海东部的西宁市和海东市的周边一些村庄,由于长期多民族混居,生活习俗相互交融。西宁市湟中县共和镇新庄村,是一个藏、汉、回多民族混居的村庄,每到藏历新年前夕,村民都要通过藏族传统的“却西德哇”游戏,庆祝新年来临。游戏还吸引了周边多个村庄的各族群众。

  “很多游戏项目,都是从青藏高原传统生产、生活中演化而来,比如说‘乌朵’源于抛石驱赶牲畜,‘丢嘎尔’模拟牧民在野外午餐,‘江塔’则是一种高杆秋千。”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宗喀·漾正冈布说。

  “在村里,大家平时是一家人,过年过节更是一家人。新的一年快到了,就盼着大家都高高兴兴的,来年日子过得更好。”新庄村村民郭祖成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