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缅怀尕布龙副省长——你在天堂还种树吗
18年奋斗,留下了郁郁葱葱的西宁市南北两山; 30年坚持,将自家房子改成“住院部”“牧民店”,任八乡人往来;50年亲情奉献,心中始终装着群众的冷暖安危……这是尕布龙一生的写照,尕布龙事迹宣讲团成员宣讲的故事依然在耳畔回响。
这样一个人,他严肃的外表下,始终装着群众,装着他人,似乎没有家人。在他生前和走后的岁月里,他的亲人们自食其力,没有丰厚的资产,没有显赫的地位,都是普普通通的人。尕布龙还经常从家里拉羊,去扶贫、去帮助别人,听着这些,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脑海里浮现臧克家的短诗《有的人》。
如果说尕布龙是佛,那么他的亲人应该是天堂里的菩萨吧。有他们的默默支持和坚持,成就了尕布龙;有亲人的理解,使他义无反顾——手握重权不谋私利、身居高位心系百姓。却把对亲人的愧疚深深埋藏于心底,用破天荒地从王府井给孙女买棉衣等举动来表达他的愧疚。
他的外孙女给我们讲了一个尕省长许多故事中的一个故事。有一年,尕省长从家里拉走了50只母羊,他对女儿说,这50只母羊我明年还给你。但到了第二年,50只母羊没还回来,换来的却是让女儿到海东贫困户家中走了一圈,让女儿看到了贫困户家中的贫困生活,更看到了部分贫困户的不可理喻,他们把尕省长让他们搞繁殖的母羊给吃了、卖了,他们依然贫困……
与尕布龙生前身边工作人员聊天时说,跟尕省长下乡,吃不上饭是常事,更不要说吃上好饭,尕省长他舍不得吃,舍不得做耗油大的车,但却经常从家里拉羊,从家里拉走的羊都帮助了贫困户,宰了让病人吃,给在他家住店的人吃,也给身边的工作人员。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很清晰地记得下乡时在哪里吃过一顿好饭……他把一分一厘的钱都省下来去扶贫、去植树搞绿化。
尕布龙给后人留下的不仅仅是感动,更多的是思考。是对生命的思考,对履行工作职责的拷问,对生活意义的追问。作为一个普通的人,灵魂如何安置衡量一个人的品德修养,一位领导干部的灵魂如何放飞,考量的不仅仅是道德修养,而是如何行使权力、怎样正确行使权力的问题。
尕布龙给青海人民留下了郁郁葱葱的南北两山,他留下的不仅仅是改善生态环境的理念,而是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干事的精神绿洲。他手握重权,不滥用职权。
尕布龙一生受了许多苦、吃了很多亏。都说,好人都能去天堂,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天堂,但此时,我希望有天堂,让尕布龙去天堂,享几天清福。我还在想,在天堂,他还会种树吗?在天堂种树的日子里,他还是那样地亲力亲为,还是那样风餐露宿吗?想来想去,我确定,尕布龙在天堂还是闲不住,他还会去种树,还会去民间,还会去扶贫。
在天堂,他会不会留一些时间和财富给亲人,会的,必定是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