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可可西里热气球试飞拉开序幕
作者:宋海平
来源:青海日报
时间:2007-12-15 15:13:25
点击数:
2007年10月9日上午,一支由省体育局工作人员、飞行员、记者、摄影师、医生等16人组成的队伍,肩负特殊任务,分乘4辆车,载着热气球等装备,向黄河源头所在地——玛多县急速驶去。以此为标志,由青海省体育局、青海电视台组织并主办的“三江源、可可西里地区热气球试飞活动”拉开了序幕。
活动计划在黄河源头的扎陵湖和鄂陵湖两湖间的迎亲滩、约古宗列曲、长江源头的格拉丹冬东麓,可可西里地区的玉珠峰,选择4个放飞点进行试飞,以期达到3个目的:一是探索在高海拔、气象条件复杂多变的三江源及可可西里地区放飞热气球的可行性,并通过试飞,了解高寒地区热气球升空的承载能力等情况,获取相关资料,为今后在三江源地区举办热气球运动提供借鉴经验,以推动我省乃至我国的热气球运动;二是进行热气球空中立体拍摄,局部展现上述地区的自然景色和生态、环境状况,以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三是为让更多人了解青海,了解作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提供宝贵的资料。
(一) 10月10日,天高云淡,是黄河源头难得的好天气。上午10时50分,队伍来到扎陵湖、鄂陵湖之间的一片开阔地——海拔4300米的迎亲滩。经过调试,试飞队开始充气点火,12点进行系留试飞,10分钟后进行系留放飞实拍。 由于系留飞行高度达不到拍摄要求,领队张伟历、副领队郭全才、郑晖等人和玛多县张副县长现场研究决定,大胆进行自由飞行实拍,即解去系留绳,让热气球在空中自由飘飞,进行拍摄。
12时30分,飞行员杨俊东、祁世元,青海电视台记者刘明,摄影师李全举4人同时乘上五彩斑斓的热气球。热气球在大家的祝福声中缓缓升空,达到距地面近1000米的高空,稳稳地在云端飘飞着。在场的人们一片欢呼雀跃。这一刻,人类首次实现在黄河源头放飞热气球升空成功,在全国、乃至世界百年热气球运动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迎亲滩,史称柏海。公元641年,松赞干布在此亲迎文成公主进藏,被永远载入史册。如今,迎亲滩又迎来了令人激动的时刻。大家的旁边,是刻着“黄河源头”几个大字的牛头碑,正在为这一历史时刻默默作证。 热气球在空中自由飞行约15分钟。朵朵白云在脚下漂浮,飞鸟翱翔其间,与湖泊、草原、热气球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和谐、美丽的画面。刘明、李全举频频按动快门,拍摄了大量的影像资料。这是人类首次在这里实现热气球空中拍摄。当天晚上,试飞队一行赶到玛多县麻多乡政府。10月11日早上,队伍来到距麻多乡政府东南约12公里处的黄河源头之一的约古宗列曲,在一处地形地貌具有代表性的地段,选择了第一个放飞点。这里海拔4500米,地形起伏多端,河流众多,拍摄效果好。有了第一次的经验,这次试飞很顺利。9时整,进行系留放飞,热气球载着祁世元、李全举、西宁晚报摄影记者邢玉春同时升空,距地面高度100多米,并停留20分钟。又一个历史时刻诞生了:在黄河源头约古宗列曲的上空,实现了人类的空中漫步与拍摄。
(二) 10月12日,试飞队行程近千公里,赶到格尔木进行休整,养精蓄锐。第二天,队伍向长江源头——格拉丹冬大冰峰进发,迎接新的挑战。 10月13日中午12时,队伍终于到达格拉丹冬东麓的姜根迪如冰川下。这里海拔高度5231米,比黄河源高出近1000米。在这样极富挑战的环境下,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大家还不得而知,能否成功谁的心中都没数。 真是感谢老天爷的照顾,又是一个好天气。前面的经验又起了重要作用,1时许,热气球载着祁世元、李全举、邢玉春3人缓缓升空,宣告在长江源头热气球放飞获得成功。人们再次欢呼起来,庆祝又一个人类首次的诞生。这一次升空,不仅实现了人类首次在长江源头热气球成功放飞,同时还创造了我国热气球运动中升空海拔高度的最高纪录——海拔5360米。 黄河、长江,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维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的象征。在江河源头放飞热气球获得成功,具有重大的意义。此前,曾有人在此尝试放飞,但均告失败。而今,在青海体育工作者的努力下,终于实现了人类在江河源头云中漫步的愿望。
(三)10月16日凌晨3时,精疲力尽的队员们赶到格尔木,终于美美地睡了一觉。 10月17日,按预定行程,队伍向第四个放飞点——玉珠峰赶去。 玉珠峰,又称可可赛极门峰(蒙语为美丽的少女),相传为西王母之女玉珠的化身。山上以气候多变、地形复杂、充满神秘而著称。它位于格尔木市南200公里的可可西里无人区,是昆仑山口东段最高峰,海拔6178米,与昆仑山另一高峰玉虚峰并称为道教圣地。因其地形地貌非常适合登山,是登山初学者的理想之地。省体育局和格尔木市政府共同投资建设了玉珠峰登山基地。 连日的晴天过去了。途中,风越来越大,大雪纷飞。
11时4分,队伍来到海拔5020米的玉珠峰登山基地大本营。大风挟裹着飞雪,弥漫天际。天气如此恶劣,进不进山?能不能进去?进去后能起飞吗?会有什么危险?种种问题摆在大家的面前。
经过研究,大家一致认为,此次机会难得,再大的困难也得克服。或许是老天爷被感动了,当队伍赶到海拔5060米的放飞点时,风小了,雪停了,一个晶莹世界的美丽景色展现在众人面前。苍天的垂爱鼓舞了大家。中午12时,热气球成功升空,在白皑皑的天地间,这只五彩气球格外鲜彩夺目,令人激动不已。人类也终于实现了在玉珠峰地区热气球的首次成功放飞。
10月18日,试飞队回到西宁。至此,自10月9日从西宁出发,至10月18日返回西宁,历时10天,行程4000余公里“三江源、可可西里无人区热气球试飞活动”达到预期目的,取得圆满成功。
(四) “三江源、可可西里地区热气球试飞活动”的成功举行,其意义不仅在活动本身,更重要的是还有众多的收获:活动证明在气候恶劣多变,地势复杂的高海拔地区,热气球能升得起来,飞得起来;活动还总结了高原地区热气球飞行的规律和经验,为在这些地区开展热气球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活动的举行不仅实现了多个人类首次,而且实现了首次对这些地区的热气球空中拍摄,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人类以新的角度去认识三江源头和可可西里地区进行了成功而有益的尝试;活动的举行为生态考察等方面的工作提供了全新的手段,即能在空中看到较大区域的生态状况,又克服了高空航拍不清晰的不足;为进一步推动热气球运动在我省的开展,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开辟了全新的途径。
历时10天,行程4000余公里,4个放飞点均成功试飞。这三个数字不仅是世界热气球运动史上的新纪录,更值得历史纪录的是青海体育人克服种种困难,不畏艰险、勇于拼搏的精神,是一次高原体育精神的真实体现!
活动计划在黄河源头的扎陵湖和鄂陵湖两湖间的迎亲滩、约古宗列曲、长江源头的格拉丹冬东麓,可可西里地区的玉珠峰,选择4个放飞点进行试飞,以期达到3个目的:一是探索在高海拔、气象条件复杂多变的三江源及可可西里地区放飞热气球的可行性,并通过试飞,了解高寒地区热气球升空的承载能力等情况,获取相关资料,为今后在三江源地区举办热气球运动提供借鉴经验,以推动我省乃至我国的热气球运动;二是进行热气球空中立体拍摄,局部展现上述地区的自然景色和生态、环境状况,以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三是为让更多人了解青海,了解作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提供宝贵的资料。
(一) 10月10日,天高云淡,是黄河源头难得的好天气。上午10时50分,队伍来到扎陵湖、鄂陵湖之间的一片开阔地——海拔4300米的迎亲滩。经过调试,试飞队开始充气点火,12点进行系留试飞,10分钟后进行系留放飞实拍。 由于系留飞行高度达不到拍摄要求,领队张伟历、副领队郭全才、郑晖等人和玛多县张副县长现场研究决定,大胆进行自由飞行实拍,即解去系留绳,让热气球在空中自由飘飞,进行拍摄。
12时30分,飞行员杨俊东、祁世元,青海电视台记者刘明,摄影师李全举4人同时乘上五彩斑斓的热气球。热气球在大家的祝福声中缓缓升空,达到距地面近1000米的高空,稳稳地在云端飘飞着。在场的人们一片欢呼雀跃。这一刻,人类首次实现在黄河源头放飞热气球升空成功,在全国、乃至世界百年热气球运动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迎亲滩,史称柏海。公元641年,松赞干布在此亲迎文成公主进藏,被永远载入史册。如今,迎亲滩又迎来了令人激动的时刻。大家的旁边,是刻着“黄河源头”几个大字的牛头碑,正在为这一历史时刻默默作证。 热气球在空中自由飞行约15分钟。朵朵白云在脚下漂浮,飞鸟翱翔其间,与湖泊、草原、热气球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和谐、美丽的画面。刘明、李全举频频按动快门,拍摄了大量的影像资料。这是人类首次在这里实现热气球空中拍摄。当天晚上,试飞队一行赶到玛多县麻多乡政府。10月11日早上,队伍来到距麻多乡政府东南约12公里处的黄河源头之一的约古宗列曲,在一处地形地貌具有代表性的地段,选择了第一个放飞点。这里海拔4500米,地形起伏多端,河流众多,拍摄效果好。有了第一次的经验,这次试飞很顺利。9时整,进行系留放飞,热气球载着祁世元、李全举、西宁晚报摄影记者邢玉春同时升空,距地面高度100多米,并停留20分钟。又一个历史时刻诞生了:在黄河源头约古宗列曲的上空,实现了人类的空中漫步与拍摄。
(二) 10月12日,试飞队行程近千公里,赶到格尔木进行休整,养精蓄锐。第二天,队伍向长江源头——格拉丹冬大冰峰进发,迎接新的挑战。 10月13日中午12时,队伍终于到达格拉丹冬东麓的姜根迪如冰川下。这里海拔高度5231米,比黄河源高出近1000米。在这样极富挑战的环境下,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大家还不得而知,能否成功谁的心中都没数。 真是感谢老天爷的照顾,又是一个好天气。前面的经验又起了重要作用,1时许,热气球载着祁世元、李全举、邢玉春3人缓缓升空,宣告在长江源头热气球放飞获得成功。人们再次欢呼起来,庆祝又一个人类首次的诞生。这一次升空,不仅实现了人类首次在长江源头热气球成功放飞,同时还创造了我国热气球运动中升空海拔高度的最高纪录——海拔5360米。 黄河、长江,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维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的象征。在江河源头放飞热气球获得成功,具有重大的意义。此前,曾有人在此尝试放飞,但均告失败。而今,在青海体育工作者的努力下,终于实现了人类在江河源头云中漫步的愿望。
(三)10月16日凌晨3时,精疲力尽的队员们赶到格尔木,终于美美地睡了一觉。 10月17日,按预定行程,队伍向第四个放飞点——玉珠峰赶去。 玉珠峰,又称可可赛极门峰(蒙语为美丽的少女),相传为西王母之女玉珠的化身。山上以气候多变、地形复杂、充满神秘而著称。它位于格尔木市南200公里的可可西里无人区,是昆仑山口东段最高峰,海拔6178米,与昆仑山另一高峰玉虚峰并称为道教圣地。因其地形地貌非常适合登山,是登山初学者的理想之地。省体育局和格尔木市政府共同投资建设了玉珠峰登山基地。 连日的晴天过去了。途中,风越来越大,大雪纷飞。
11时4分,队伍来到海拔5020米的玉珠峰登山基地大本营。大风挟裹着飞雪,弥漫天际。天气如此恶劣,进不进山?能不能进去?进去后能起飞吗?会有什么危险?种种问题摆在大家的面前。
经过研究,大家一致认为,此次机会难得,再大的困难也得克服。或许是老天爷被感动了,当队伍赶到海拔5060米的放飞点时,风小了,雪停了,一个晶莹世界的美丽景色展现在众人面前。苍天的垂爱鼓舞了大家。中午12时,热气球成功升空,在白皑皑的天地间,这只五彩气球格外鲜彩夺目,令人激动不已。人类也终于实现了在玉珠峰地区热气球的首次成功放飞。
10月18日,试飞队回到西宁。至此,自10月9日从西宁出发,至10月18日返回西宁,历时10天,行程4000余公里“三江源、可可西里无人区热气球试飞活动”达到预期目的,取得圆满成功。
(四) “三江源、可可西里地区热气球试飞活动”的成功举行,其意义不仅在活动本身,更重要的是还有众多的收获:活动证明在气候恶劣多变,地势复杂的高海拔地区,热气球能升得起来,飞得起来;活动还总结了高原地区热气球飞行的规律和经验,为在这些地区开展热气球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活动的举行不仅实现了多个人类首次,而且实现了首次对这些地区的热气球空中拍摄,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人类以新的角度去认识三江源头和可可西里地区进行了成功而有益的尝试;活动的举行为生态考察等方面的工作提供了全新的手段,即能在空中看到较大区域的生态状况,又克服了高空航拍不清晰的不足;为进一步推动热气球运动在我省的开展,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开辟了全新的途径。
历时10天,行程4000余公里,4个放飞点均成功试飞。这三个数字不仅是世界热气球运动史上的新纪录,更值得历史纪录的是青海体育人克服种种困难,不畏艰险、勇于拼搏的精神,是一次高原体育精神的真实体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