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黄河源头区域的青海省玛多县重现“千湖景观”
作者:任硌 马勇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8-08-24 10:05:34
点击数:
随着近年来气候的变化和国家“三江源”生态保护工程的实施,地处黄河源头区域的青海省玛多县重现了历史上曾有的“千湖景观”,生态环境得到一定改善。
8月20日中午,记者驱车行驶在国道214线青海省玛多县段看到,在这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的地方,蓝天、白云、草地、牛羊 ,更有公路两旁星罗棋布的大小湖泊,构成了一幅壮美的高原图画。不时还可以看到三五成群的珍稀野生动物藏野驴、藏原羚在湖边悠闲地饮水。
据玛多县委宣传部介绍,位于青海省南部的玛多县,面积25253平方公里,地处黄河源头区域,黄河在境内流程300余公里,具有黄河源头水位调蓄功能的鄂陵湖、扎陵湖的大部分水域也在这个县的境内。玛多县素有“千湖之县”的美称,据史料记载,县境内曾有大小湖泊4000余个。但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受气候变化和滥垦滥伐、采金、过度放牧等人类活动的影响,玛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水土流失严重,草场退化面积一度占到了草地面积的70%。冰川和高山积雪萎缩,直接影响了当地湖泊的水源补给,致使众多湖泊干枯,大小湖泊至上世纪末仅存数百个。
从2000年开始,玛多县开始开展生态环境治理工程。2005年玛多又被纳入“三江源”生态保护区,国家投入巨资在玛多境内实施生态保护工程,退牧还草、灭鼠、治理黑土滩、生态移民、人工增雨等项目大规模展开。388户1800余名牧民离开世代居住的黄河源头区的草场,移居到城镇,500多万亩草场实现了禁牧。实施生态保护工程几年来,玛多县水土流失和草场沙化得到一定遏制,生态环境得到局部改善。
随着局部生态环境的改善和近两年降雨量的增多,玛多县境内的一些原已干涸消失的湖泊得以恢复,一些湖泊面积增大。据不完全统计,县境内大小湖泊数量已恢复到1000个以上。果洛藏族自治州气象局介绍,根据青海省遥感中心2008年8月9日的卫星遥感监测,位于黄河源头部位的鄂陵湖、扎陵湖面积分别为695平方公里和552平方公里,比2007年7月22日的卫星遥感监测面积分别增大了75平方公里和30平方公里。
8月20日中午,记者驱车行驶在国道214线青海省玛多县段看到,在这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的地方,蓝天、白云、草地、牛羊 ,更有公路两旁星罗棋布的大小湖泊,构成了一幅壮美的高原图画。不时还可以看到三五成群的珍稀野生动物藏野驴、藏原羚在湖边悠闲地饮水。
据玛多县委宣传部介绍,位于青海省南部的玛多县,面积25253平方公里,地处黄河源头区域,黄河在境内流程300余公里,具有黄河源头水位调蓄功能的鄂陵湖、扎陵湖的大部分水域也在这个县的境内。玛多县素有“千湖之县”的美称,据史料记载,县境内曾有大小湖泊4000余个。但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受气候变化和滥垦滥伐、采金、过度放牧等人类活动的影响,玛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水土流失严重,草场退化面积一度占到了草地面积的70%。冰川和高山积雪萎缩,直接影响了当地湖泊的水源补给,致使众多湖泊干枯,大小湖泊至上世纪末仅存数百个。
从2000年开始,玛多县开始开展生态环境治理工程。2005年玛多又被纳入“三江源”生态保护区,国家投入巨资在玛多境内实施生态保护工程,退牧还草、灭鼠、治理黑土滩、生态移民、人工增雨等项目大规模展开。388户1800余名牧民离开世代居住的黄河源头区的草场,移居到城镇,500多万亩草场实现了禁牧。实施生态保护工程几年来,玛多县水土流失和草场沙化得到一定遏制,生态环境得到局部改善。
随着局部生态环境的改善和近两年降雨量的增多,玛多县境内的一些原已干涸消失的湖泊得以恢复,一些湖泊面积增大。据不完全统计,县境内大小湖泊数量已恢复到1000个以上。果洛藏族自治州气象局介绍,根据青海省遥感中心2008年8月9日的卫星遥感监测,位于黄河源头部位的鄂陵湖、扎陵湖面积分别为695平方公里和552平方公里,比2007年7月22日的卫星遥感监测面积分别增大了75平方公里和30平方公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