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荒漠披绿装 青海三江源区成为“野生动物乐园”

作者:姜辰蓉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0-01-03 09:34:51 点击数:
生态移民、退牧还草、人工增雨、鼠害防治、水土保持……随着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的持续推进,昔日荒漠化的土地再次披上了绿装,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正在恢复并呈上升趋势。
    被誉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及澜沧江的源头,总面积36万平方公里。上世纪后期的近30年,三江源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生态环境持续恶化。
    为了使三江源重返“生态天堂”,建设青藏高原“绿色屏障”,2005年,我国政府规划投资75亿元,启动了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三江源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李晓南介绍,这一工程主要包括生态保护、农牧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和生态保护支撑三大建设项目,已完成投资约27亿元。工程实施四年来,三江源生态退化趋势得到了明显缓解。
    青海省卫星遥感中心获得的卫星资料表明,实施生态保护工程后,三江源中、高覆盖度草地面积呈逐年增加趋势。与2003至2004年相比,2005至2008年,三江源高覆盖度草地面积增加23050平方公里,中覆盖度草地面积增加6746平方公里。
    2008年年底,由来自国内测绘、遥感、水文、地质、气象、环境等领域的优秀科学家组成的一支科学考察队,在三大江河源区进行了为期40多天的综合性考察。
    科学考察队队长唐千里说,在三江源区考察时,发现各类野生动物三五成群,随处可见。在长江源区楚玛尔河谷,考察队员在几个小时的行程中就看到了12头野驴,25只藏原羚,3只藏羚羊。
    玛多县副县长万玛加说,黄河源区整体生态环境趋于好转下,各类野生动物栖息生存的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由于种群数量的快速增多,甚至出现了野生动物与家畜争食牧草的现象。”
    唐千里介绍,据粗略普查,现在地处黄河源区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境内的藏原羚数量已达4万只以上,比10年前增加了1.5万只,藏野驴3万多头,增加了2000多头,岩羊7000多只,增加了4800多只,其他野生动物和各种野生鸟类的数量也有明显增加。
    采访中,车行三江源,成群结队的藏原羚、藏野驴在广袤的高寒草地上悠闲地觅食、嬉戏;翱翔于蓝天白云间的雄鹰、猎隼等猛禽,机灵的狐狸等野生动物随处可见;草原上野生动物与牧人“和谐”共处的场景也不时映入眼帘。
    “近年来,野生动物数量的增加,我们有着最直观的感受。”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索加乡乡长多才仁说,“生态保护让三江源再次成了名副其实的‘野生动物乐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