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灾后文物抢救保护修缮工程拉开序幕
世界三大藏传佛教佛塔玉树藏娘佛塔及桑周寺远眺
玉树藏娘佛塔及桑周寺紧急排险抢救修缮工程启动仪式4月16日在藏娘佛塔及桑周寺所在地——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仲达乡西40公里处的通天河南岸举行。
藏娘佛塔及桑周寺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仲达乡治西40公里处的通天河南岸,号称世界三大藏传佛教佛塔。藏娘佛塔及桑周寺2001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藏娘佛塔及桑周寺周边山势
玉树州目前共有4处国家级文保单位,其中3处离震源较近, 藏娘佛塔及桑周寺即属其中之一。根据国家文物局公布的消息,截止2010年4月19日 ,在“4.14”玉树地震中,玉树州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受损,不可移动的文物100%受损。地震中,藏娘佛塔及桑周寺建筑等附属文物均存在一定残损。为了保护修复这一处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国家文物局的高度重视和青海省文化新闻出版厅、省文物局的具体指导下,玉树州人民政府全力以赴,配合青海省文化部门快速开展了文物保护单位的紧急排险修缮工作,向受损的文物保护单位紧急拨付了抢救经费,投入震后文物保护维修的全面启动工程,为宗教活动场所的尽快恢复提供充物质保障。
玉树州人民政府副州长周洪源在启动仪式上讲话
承建方总工程师木雅.曲吉建才,设计方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院主任设计师军镁扎西,玉树州人民政府副州长周洪源
在恢复重建过程中,为了抢救修缮受损文物,青海省成立了专门的文物保护工程领导小组,委托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敦煌研究院壁画研究保护所等国内一流的团队,为玉树震后文物修复进行全面、严谨的规划。青海省文化新闻出版厅副厅长陈通,玉树州人民政府副州长周洪源出席启动仪式并讲话。青海省文物局、玉树灾后文物抢救保护工程建设修缮工作组负责人、玉树州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及藏娘佛塔及桑周寺寺管会成员也出席了启动仪式。
玉树藏娘佛塔及桑周寺紧急排险抢救修缮工程启动仪式标志着玉树州灾后文物抢救保护工程就此拉开序幕。
前往启动仪式的领导(玉树州人民政府副州长周洪源,青海省文化新闻出版厅副厅长陈通,玉树州文体广电局副局长昂文格来)
作为承建单位代表的西藏轩辕古建筑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木雅.曲吉建才与玉树新闻媒体人合影
据悉:玉树藏娘佛塔及桑周寺文物保护维修工程将由拥有国内古建筑文物修复一流资质的西藏轩辕文物古建筑保护工程有限公司承建。
相关链接:
藏娘佛塔,藏语全称为“藏娘切旦巴吉伦波”,其意为“藏娘佛塔旺伟自成”,藏传佛教萨迎派寺院。位于距青海省玉树州府结 古镇80公里的通天河南岸藏娘村,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藏娘佛塔为土、石、木结构的藏传佛教佛塔,坐西朝东。塔心上下部有预留的暗室和“地宫”,其余为实心,据说暗室内藏有被称为圣物的七色沙。独特的土、石、木结构,内壁画回廊、暗室、暗道、地宫及进入这些部位的通道设计是藏娘佛塔最为突出的建筑特征。 该佛塔由印度著名学者弥底于公元1030年到玉树地区在通天河流域弘扬佛法时所建,距今已有979年的历史。佛塔高40余米,周长200米。藏娘佛塔的塔形集印度古塔的特点和藏族古建筑特色融为一体,塔身独特,雄伟壮观,古泽恢弘。整个佛塔造形按照佛教关于世界形成的结构原理和佛教对宇宙学说的解释而建造,具有深刻的佛教文化内涵及寓意。藏娘佛塔的修建,标志着藏传佛教在康区“后弘期”的开始,也是标准藏传佛教佛塔的实物样本,被后世藏传佛教各派著名法王、大师共认为是藏传佛教佛塔之精华,与尼泊尔的巴耶塔、西藏的白居塔(也说印度的金刚塔)共称世界三大座藏传佛塔。
藏娘佛塔及桑周寺有很高的古建筑文物价值,珍藏有一批宗教、历史文物:有从苯教寺院传下来的宋代以前的铜铃、银碗、鼓号等;有元朝皇帝封为国师的巴思八亲临寺院赠送的“吉祥天母”泥塑造像及部分法器;有历代僧人和信徒供放的数以千万计的泥制小佛像;有藏娘佛塔及桑周寺创建人孟德嘉纳大师的僧衣、靴子、经文及经卷、唐卡等;有宋至清代的寺志,高僧大师的颂文,官府文件等文献资料;有数千件历代宗教法器、供器、佛像,还有为数极多的历代石刻佛、护法、人物像及嘛呢石等;佛塔回廊墙面上有宋代壁画50多平方米,至今仍鲜艳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