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州召开文艺界与部分玉树籍博士生座谈会
初秋的高原山巅上渲染了几笔吉祥的白雪,山下的结古新城依然一片翠绿。8月21日结古镇的一处小型会议室里青年学子哈达飘胸、书香浓郁。玉树州文艺界与部分玉树籍博士生座谈会正在热烈而又隆重的的气氛中举行。
来自中央民族大学、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的博士后、博士生先后汇报了在外地求学苦读的经历和取得的成果。玉树州文联、州三江源报社、州佛教学院的负责人代表玉树州及家乡父老对玉树籍学子淡泊名利、潜心学问、致力于民族文化发展的精神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玉树州文联主席彭措达哇说:牧民的后代大学本科、研究生已经蔚然成风,涉足更高层次的博士学问的博士后、博士生不仅实现了零的突破,而且也有了新的发展,虽然玉树的博士生比起毗邻地区数量上还显得少,但是现在已经在民俗、格萨尔、古藏文研究方面玉树籍的博士生犹如牛背上升起的太阳,这对于草原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希望玉树籍的博士们戒骄戒躁,继续弘扬新玉树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和性价值观,贴近玉树“绿色感恩,生态报国”的大背景和文化与旅游相融合的新形势,积极探究民族文化社会发展背后的动因,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研究敦煌古藏文的西南民族大学流动站做博士后索南多加说:“感谢家乡各级党委政府及家乡父老的垂爱,我们作为草原的新一代仅仅做了我们应该做的事情。我们在家乡得到如此重视和荣誉,首先取得的成就归功于家乡的养育,归功于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我本人虽然在古藏文研究方面取得一些成绩,但是身上的担子和责任依然很重,我要坚守清苦寂寞的学海,不负家乡人民的期待,为家乡挣得荣誉。”
中央民族大学民俗博士生央吉卓玛说:“我出生于格萨尔手抄世家,在父母和老师们的支持下继承家学传统,在研究格萨尔和本地民俗方面另辟蹊径,得到了各方肯定和鼓励。但是成绩属于过去,我将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坚守格萨尔史诗是康巴文学根基的理念,不求高大全,在本地特色方面进行新的研究和探索。”
西南民族大学藏学院拉姆求占是一位有着丰富阅历的藏学博士生,她结合曾在基金会当志愿者、牧区小学当老师的经历,始终将研究方向定在民族民间文化在当今的传播和要用方面。她说:“传统文化在目前发展诗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如何有机地将本地的传统文化运用到现今社会的发展,这是具有较高层次的思辨,要把握好内在逻辑,如因明学如何应用到人们社会角色的定制和本地产业的开发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座谈会结束后简朴的联谊活动中,玉树州文联为各位博士敬献了哈达、赠送了《康巴文学》丛书,藏族男高音歌唱家张林演唱了《心中的祝福》、《我爱拉萨夜色美》、《我的太阳》等歌曲,勉励各位博士生不忘时代的重托、家乡的期待,再攀知识的新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