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传承手工技艺 产品走向国内国际
作者:谷雨
来源:中国西藏信息中心
时间:2009-09-11 09:49:58
点击数:

次仁多吉和他的同学们(左一次仁多吉)

胡修平手把手指导培训班学员
西藏拥有很多古老的民族手工艺艺术,它们风格迥异、独具特色,令无数游客为之着迷:江孜的地毯、杰德秀的围裙、扎囊的氆氇、浪卡子的藏被、加查的木碗、拉孜的藏刀、拉萨的金银器具、仁布的玉器、定日的石雕等……
随着时光的流逝,有些手工艺正面临失传的困境。为了保护西藏传统的手工艺,西藏自治区妇联手工艺发展中心长期进行着民族手工艺培训。近日,记者走访了正在进行的为期45天的银器、石雕培训班。
该培训班由丹麦凌致基金会与西藏自治区妇联合作,丹麦凌致基金会提供培训资金,西藏自治区妇联西藏手工艺发展中心组织师资力量及学员。培训班共有11名学员,分别来自珠峰脚下的定日县和拉孜县。定日银饰品历史悠久、制作精良,在全区素来声誉很高。这次定日县来的学员大多都学过银器制作。据了解,最早在定日县做银匠的是尼泊尔人,后来与当地人结婚后将手艺一代一代传下来,如今已至第四代。
但在解放前,西藏的银匠和铁匠社会地位很低,很少有人愿意从事此职业。加上民间师徒传授的周期也较长,学徒工一般4—5年才能学会银器制作,全靠自己平时的经验积累,这使手艺的传承就存在一定困难。为了在有限的条件下,让民间匠人们掌握银器、石雕的关键技术,西藏手工艺发展中心从理论入手,花很大精力为学员们讲授工具使用、工具识别、设计理念、制作技巧等关键技术。随后又从定日请来熟练的老艺人,带领学员们进行实际操作。培训期间,中心人员还会在关键环节上手把手地指导。这种突出重点的教学方式让学员们在十天左右就能独立制作成形的手工艺品。
18岁的次仁多吉来自定日县一户银匠家庭,爸爸和叔叔都是银匠。从县妇联得知消息后,家里送他参加了本期银器石雕培训班。次仁说:“培训班很有意思,能学到不少技术,打算回去之后跟有经验的同乡老艺人们再学习,一来可以提高家庭收入,二来也可以将传统手艺传承下去。”像次仁多吉家这样的民间银器家庭作坊一般只能做银碗,银腰带,主要供乡邻日常使用。如今学会了新技术之后,一方面可以把传统的银碗、银腰带等做得更精细,另一方面制作的产品也可以通过区妇联这个平台来拓宽销售市场。无论是在本地市场,还是在国内市场,他们的手工艺品都将更具生存力。
一直从事西藏民族民间手工艺调研、设计、开发的胡修平、旦增晋美介绍说,为了让西藏的手工业得到更好地发展,自治区妇联妇特别成立了西藏手工艺发展中心,为农牧区的手工艺人争取更多的资金和手工技术援助,旨在完善这些传统手工艺技术的挖掘和传承,致力于推动西藏传统手工艺品从本地市场走进内地市场,走向国际市场。如此民间手工艺人将从传统文化中得到更大实惠。
自治区妇联的领导和中心的工作人员将开发的银器、石雕、羊毛编织、皮革制品等手工艺命名为“江玛”。“江玛”在藏语中意为左旋柳,是西藏一种生命力极强的树种,寓意西藏手工艺品事业会像左旋柳一样生根发芽,蒸蒸日上。大家以这个名字寄托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西藏美好生活的期待。
随着时光的流逝,有些手工艺正面临失传的困境。为了保护西藏传统的手工艺,西藏自治区妇联手工艺发展中心长期进行着民族手工艺培训。近日,记者走访了正在进行的为期45天的银器、石雕培训班。
该培训班由丹麦凌致基金会与西藏自治区妇联合作,丹麦凌致基金会提供培训资金,西藏自治区妇联西藏手工艺发展中心组织师资力量及学员。培训班共有11名学员,分别来自珠峰脚下的定日县和拉孜县。定日银饰品历史悠久、制作精良,在全区素来声誉很高。这次定日县来的学员大多都学过银器制作。据了解,最早在定日县做银匠的是尼泊尔人,后来与当地人结婚后将手艺一代一代传下来,如今已至第四代。
但在解放前,西藏的银匠和铁匠社会地位很低,很少有人愿意从事此职业。加上民间师徒传授的周期也较长,学徒工一般4—5年才能学会银器制作,全靠自己平时的经验积累,这使手艺的传承就存在一定困难。为了在有限的条件下,让民间匠人们掌握银器、石雕的关键技术,西藏手工艺发展中心从理论入手,花很大精力为学员们讲授工具使用、工具识别、设计理念、制作技巧等关键技术。随后又从定日请来熟练的老艺人,带领学员们进行实际操作。培训期间,中心人员还会在关键环节上手把手地指导。这种突出重点的教学方式让学员们在十天左右就能独立制作成形的手工艺品。
18岁的次仁多吉来自定日县一户银匠家庭,爸爸和叔叔都是银匠。从县妇联得知消息后,家里送他参加了本期银器石雕培训班。次仁说:“培训班很有意思,能学到不少技术,打算回去之后跟有经验的同乡老艺人们再学习,一来可以提高家庭收入,二来也可以将传统手艺传承下去。”像次仁多吉家这样的民间银器家庭作坊一般只能做银碗,银腰带,主要供乡邻日常使用。如今学会了新技术之后,一方面可以把传统的银碗、银腰带等做得更精细,另一方面制作的产品也可以通过区妇联这个平台来拓宽销售市场。无论是在本地市场,还是在国内市场,他们的手工艺品都将更具生存力。
一直从事西藏民族民间手工艺调研、设计、开发的胡修平、旦增晋美介绍说,为了让西藏的手工业得到更好地发展,自治区妇联妇特别成立了西藏手工艺发展中心,为农牧区的手工艺人争取更多的资金和手工技术援助,旨在完善这些传统手工艺技术的挖掘和传承,致力于推动西藏传统手工艺品从本地市场走进内地市场,走向国际市场。如此民间手工艺人将从传统文化中得到更大实惠。
自治区妇联的领导和中心的工作人员将开发的银器、石雕、羊毛编织、皮革制品等手工艺命名为“江玛”。“江玛”在藏语中意为左旋柳,是西藏一种生命力极强的树种,寓意西藏手工艺品事业会像左旋柳一样生根发芽,蒸蒸日上。大家以这个名字寄托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西藏美好生活的期待。

“江玛”出品:以纯银和珠峰黑石头打造的项链

“江玛”出品:坛城图案的纯银饰品

“江玛”出品:纯牦牛皮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