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西藏藏剧团举行建团50周年庆典

作者:饶春艳 来源:中国西藏网 时间:2010-12-29 15:27:00 点击数:

 
12月28日晚,西藏藏剧团建团50周年专场文艺晚会现场。摄影:饶春艳

  12月28日下午,西藏藏剧团迎来了建团50周年庆典。从乞丐戏班开始,西藏藏剧团如今已发展成为西藏唯一的专业藏戏艺术表演团体,是西藏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主力军。近年来,国家和西藏自治区对藏戏的保护和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2006年藏戏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三年后,藏戏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现在,西藏藏剧团也是国内专业藏戏艺术水准最高的艺术团体。
  曾经被我国老一辈艺术家夏衍赞为“雪山红牡丹”的藏戏,以豪放潇洒、粗犷蛮野的舞姿,高亢优美、嘹亮甜脆的唱腔,韵味隽永的连珠韵白,诙谐怡人的喜剧表演,以及镶龙绣凤、绚丽多彩的演出服装,神奇古拙、瑰奇怪诞的面具,给中外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西藏藏剧团团长大次仁顿珠说:“我们这个以藏族为主体又有汉、回、蒙等民族组成的艺术团体,是从无到有发展起来的。1959年,随着西藏实行民主改革,在中共西藏工委、西藏自治区筹委会和拉萨市军管会的支持下,散落在西藏各地的原觉木隆藏戏班的40多位艺人重新回到队伍,又以十八军转业到地方的一批老艺术家为骨干,吸收当地具有艺术天赋的藏族人才,组建了西藏藏剧团。”西藏藏剧团在它成立50周年文献资料中提到,“从此,藏戏跃入文艺队伍行列,乞丐戏班获得了新生。”


12月28日晚,大型藏戏《古韵春晖》晚会现场。摄影:饶春艳


12月28日晚,大型藏戏《古韵春晖》晚会现场。摄影:饶春艳

  成熟于十四、十五世纪的古老藏戏在其600余年的历史中,一直是西藏民间的业余艺术。1960年成立西藏自治区藏剧团后,我国专业藏戏艺术获得了全面发展,从改编传统藏戏,新编历史、民间和现代藏戏,到面向市场发展,对外进行文化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优异成绩。50年间,西藏藏剧团在继承原有唱腔与面具艺术的基础上,运用了舞美、灯光、音响、乐队伴奏等现代舞台表演手段,增强了藏戏艺术的表现力。
  12月28日20时,庆祝西藏藏剧团成立50周年文艺晚会还未开场,观众席已是座无虚席,连过道上,也站满了翘首以盼的观众。“看藏戏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活动,就像吃牛羊肉,还需要配一些作料。”一位名叫普茨(音)的退休职工在观看藏剧表演时如是说。
  大次仁顿珠在西藏藏剧团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言时说,50年来,西藏藏剧团对具有深厚传统的藏戏艺术各方面技艺进行传授教育和培训,从中汲取营养,吸收藏族的姊妹艺术和先进外来文化艺术因素和手法,开创和发展专业藏戏艺术,改编和创作演出了一大批具有浓郁民族地方特色和时代感的各种题材藏戏剧节目。如改编传统藏戏《朗萨雯蚌》、《卓娃桑姆》、《诺桑法王》、《苏吉尼玛》等,新编历史藏戏《文成公主》、《唐东杰布》、《八思巴》等,新编现代藏戏《喜搬家》、《阿妈加巴》、《因果》、《仓决的命运》、《朵雄的春天》等,新编综艺藏戏《吉祥——阿吉拉姆》、大型藏戏歌舞《吉祥奥运》、《雪域欢歌》等,还与中国京剧院合作创演了京剧藏戏《文成公主》等。这些剧目多次荣获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的奖项。


晚会现场,藏剧《大元帝师》表演片断。 摄影:饶春艳


前来观看西藏藏剧团成立50周年专场文艺晚会的群众挤满了整个会场。摄影:饶春艳

  50年来,西藏藏剧团将藏戏的优秀节目不仅送到了祖国内地的许多城市,参演历届中国艺术节、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和比赛、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海世博会“西藏活动周”等国内重大活动。还将藏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艺术带出了国门,先后出访了西班牙、葡萄牙、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奥地利、加拿大、泰国等几十个国家。一些老艺术家还记得这样的往事:在上世纪八十年末,应美国亚洲友好协会邀请,西藏藏剧团20余名演员组成的中国西藏藏戏艺术团,带了《卓娃桑姆》的7个连续片断和白面具藏戏开场戏《扎西雪巴》等,在美国14个城市访问演出,《纽约时报》、ABC广播公司等新闻媒体当时这样评论演出效果:“中国藏戏团来到纽约,吹起了一阵西藏风,而且吹到了美国各地。”有一篇署名文章评论说:“请想象一下,整个剧场挤得水泄不通,见多识广的纽约人在一出戏剧表演过程中,笑得前仰后合。这些城里人看得不是杰基格列森的表演,甚至也不是《惯坏了的女孩子》,而是从中国邀请来的第一个藏剧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