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文化产业让西藏传统文化走出“珍宝馆”

作者:白少波 来源:中新网 时间:2011-11-13 10:40:00 点击数:

  洛桑,西藏博物馆经营部主任,藏文化走向市场的主要推手,也是藏文化参与市场竞争的主要见证人。11日,洛桑在拉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几年前从事文化产品开发并推向市场时的辛酸经历记忆犹新。
  洛桑在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房间办公,和四五个同事挤在一起。尽管空间不大,但小小的办公室却是一个微缩的商品展厅,他们近几年来开发的文化产品——唐卡、面具、徽章、钥匙扣、文物仿制品等,挂满了三面墙壁。
  西藏博物馆珍藏有不同时期、多种质地和造型的佛、菩萨人物造像,色彩纷呈的唐卡画,各种乐器、法器,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别具风格的陶器等文物。
  洛桑说,西藏博物馆涉足文化产业始于2004年,当时主要在博物馆展厅设立几个旅游纪念品销售点,销售一些从市面上采购的工艺品。经营部自主开发产品是从2006年正式开始的。
  2006年,西藏博物馆成立了文化艺术品开发中心,专事馆藏文物复制、仿制研究,开发文化产品。从第一件文化衫,到中国博物馆学会评出的“博物馆文化产品”二等奖《松赞干布迎亲织锦唐卡》,短短4年间,洛桑体味到创业的艰辛与成功的喜悦。
  洛桑说,起初为了能够把产品销售出去,他和同事们带着产品到各部门去推销,看到门口贴着“谢绝推销人员入内”的字样,他就把产品藏在衣服里偷偷溜进去,但还是有好几次被保安发现了,被赶出大门,他至今还觉得委屈。
  成功源于坚持。洛桑说,如果当时因为挫折而放弃了,就不会有今天的成绩。
  洛桑与同事们共同开发出来的文化产品后来成为“拉萨市雪顿节”的指定礼品,2010年更成为西藏自治区的官方礼品,打入高端市场,并扩大了声誉,变成了抢手的“香饽饽”。
  尽管如此,博物馆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还是遇到了瓶颈。西藏博物馆副馆长达珍说,虽然目前开发的文化产品较多,但是限于创新人才不够,多数文化产品的创意水平有待提高,做大做强西藏的文化产业,创新人才必不可少。
  对于未来的发展,洛桑有一个宏大的构想。他说,下一步将大胆改革,聘请创新人才,引进先进的生产工艺,联合内地厂家,探索文化产业多元化发展道路,向全国各地乃至世界推销他们的产品。
  与西藏博物馆一样,西藏的布达拉宫、罗布林卡等文物保护机构也意识到潜在文化资源的优势,正在探索各自的文化产业发展道路。洛桑说,文化产业能够把西藏民族文化传播到更远的地方。让更多的人了解藏文化,这是他和同事们工作的动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