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木藏族书法家赤列江才展示白徂体藏文书法
作者:马静
来源:中国西藏网
时间:2013-08-01 09:23:00
点击数:

藏族书法家赤列江才展示藏文书法 摄影:马静
赤列江才今年34岁,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整理布达拉宫里的经书,这一工作已经持续了11年之久。在整理布达拉宫的经书时,为了保持经书的完整性,赤列江才要翻看每一页经书,发现缺页要立即修复。在修复时不仅要对照同类经书中缺页部分经文的内容,还要用经书里的同一种藏文字体书写经书的内容。书写经书用的藏文字体虽然各不相同,但这些一点都难不到他。
赤列江才出身于藏文书法世家,父辈们都是在经书上写经文的人,世代的传习使他们家族形成了独有的藏文书法字体“尼次”。家庭的耳濡目染,使赤列江才五六岁时便跟着父亲学习藏文书法。最开始时,他主要用传统的藏文竹笔在木板上练习家传字体“尼次”,同时也练习其他字体。在木板上练习五六年之后,赤列江才才开始在纸上进行书法练习,这一练习又是十余年。
赤列江才出身于藏文书法世家,父辈们都是在经书上写经文的人,世代的传习使他们家族形成了独有的藏文书法字体“尼次”。家庭的耳濡目染,使赤列江才五六岁时便跟着父亲学习藏文书法。最开始时,他主要用传统的藏文竹笔在木板上练习家传字体“尼次”,同时也练习其他字体。在木板上练习五六年之后,赤列江才才开始在纸上进行书法练习,这一练习又是十余年。

赤列江才展示白徂体藏文书法 摄影:马静
藏文字体“雄次”(音),是以前布达拉宫常用的一种公文字体,现在并不常见,为了将这种字体写好,赤列江才特地去拜访近八旬的老人阿旺扎西,这一学又是三年。
在学习各种藏文字体的过程中,赤列江才也时不时会将各种字体放在一起对比,总结出各种字体的风格与特色,在他的眼里,这些舞动的藏文就像一串串跳动的音符,可以演奏出美妙的音乐。
现在经常用的藏文字体有乌金体、白徂体、朱匝体、簇、突一(音)。古老的、不常用的字体会写的人越来越少,为了不让这些字体失传,赤列江才在搜集各种藏文字体的资料,他说:“要写一本关于藏文字体的书,将平时使用很少、濒临失传的藏文字体里中的三种字体即乌金尼次、雄次、白徂体的历史来历、字体的发展以及字体现在的变化用文字表述出来,让后来的人可以从书中去了解并学习到古老的字体,一定不能让其失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