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 黄南唐卡订单火
作者:莫青
来源:西海都市报
时间:2023-01-12 09:14:28
点击数:
翻看一摞摞订单,格桑嘉措深知,忙碌的一年又开始了。
沉浸于创作中的桑杰加。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热贡桑杰唐卡文化艺术传播中心,在乡村振兴妇女重点帮扶车间内,女工在刺绣。
让家乡的群众靠手艺走上致富路
“2021年,同仁市23家乡村振兴帮扶车间(工坊)营业额达到2950万元,直接带动从业人员676名,年人均增收2万余元。这两天,同仁市的大小画苑都忙得很,大家加班加点完成积压的订单。如今新订单又雪片般飞来,恐怕画师们没有时间接受你的采访。”话音未落,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完麻加,迅速起身披上外衣,“走,我带你去画苑感受一下画师们忙碌的场景。”
1月6日,农历腊月十五,是小寒的第二天。在梦想成真的金色谷地同仁,午后直射的阳光依然让人感受到阵阵暖意。汽车在同仁市干净整洁的街道上穿行,意犹未尽的完麻加从副驾驶座位上扭过头说道:“咱们第一站去热贡桑杰唐卡文化艺术传播中心,第二站去格桑热贡艺术传播中心。”
说话间,汽车停靠在了热贡桑杰唐卡文化艺术传播中心门口,中心创始人桑杰加的徒弟才让东周早早在门口迎候。这个纯藏式建筑结构的传播中心有4层,院内有精美的木雕、石雕和砖雕,处处体现出中心创始人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承接大量订单的传播中心内或许是一派热闹繁忙的景象,满怀期待的记者进到二楼画室,看到的却是一幅静止的画面:唐卡绘画者沿着宽敞的画室四周围坐成一圈。只见他们左手托举精致的小碗,内里盛着五色颜料;右手执笔勾勒描绘晕染。冬日的阳光透过玻璃窗照射进来,屋内炉火正旺。
在才让东周的引领下,我们来到盘腿创作唐卡的桑杰加身边,剑眉下一双明亮的大眼始终专注于眼前的创作,直到结束绘画,收拾好画笔、颜料,桑杰加才将双眼从画布上移开,他热情地与大家一一握手。“我的理想就是让生活困难的家庭,一人学艺全家受益。”35岁的桑杰加出生于家家有画室、人人会作画的吾屯上庄村,从小耳濡目染,6岁开始学习唐卡绘制技艺,16岁出师,先在北京创业,经过12年的历练,不仅提高了画艺,也积攒下了创业资金。2019年,桑杰加回到了同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能够在家乡办一所培训学校,让有天赋肯吃苦的孩子学习唐卡技艺,那该有多好!”他的这一想法很快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2019年,桑杰热贡艺术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成立,在对口支援黄南州的天津市滨海新区的帮助下,桑杰加收到扶持资金5万元,培训建档立卡贫困户20余人,仅2019年就为家庭困难的学员出售作品200余幅,总收入达60余万元。
中心现有唐卡、刺绣、泥塑、堆绣、玻璃钢、木雕、手工艺文创7个扶贫车间。2021年,还开办了乡村振兴妇女重点帮扶车间,带动30人稳定就业。目前大家正倾尽全力完成2022年的订单,2023年接手的新订单还要再往后安排。“我们在北京、广州、深圳、太原等地都有长年购销合同,学员平均每户每年增收5万元至8万元。通过培训传授唐卡等绘画技艺,目前出徒的已有26人,年纯收入达60万元以上的徒弟已有10余人。“让家乡的群众靠手艺走上致富之路。”桑杰加兑现了自己的诺言。
格桑嘉措五湖四海的“圈子”
1月6日,农历腊月十五,是小寒的第二天。在梦想成真的金色谷地同仁,午后直射的阳光依然让人感受到阵阵暖意。汽车在同仁市干净整洁的街道上穿行,意犹未尽的完麻加从副驾驶座位上扭过头说道:“咱们第一站去热贡桑杰唐卡文化艺术传播中心,第二站去格桑热贡艺术传播中心。”
说话间,汽车停靠在了热贡桑杰唐卡文化艺术传播中心门口,中心创始人桑杰加的徒弟才让东周早早在门口迎候。这个纯藏式建筑结构的传播中心有4层,院内有精美的木雕、石雕和砖雕,处处体现出中心创始人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承接大量订单的传播中心内或许是一派热闹繁忙的景象,满怀期待的记者进到二楼画室,看到的却是一幅静止的画面:唐卡绘画者沿着宽敞的画室四周围坐成一圈。只见他们左手托举精致的小碗,内里盛着五色颜料;右手执笔勾勒描绘晕染。冬日的阳光透过玻璃窗照射进来,屋内炉火正旺。
在才让东周的引领下,我们来到盘腿创作唐卡的桑杰加身边,剑眉下一双明亮的大眼始终专注于眼前的创作,直到结束绘画,收拾好画笔、颜料,桑杰加才将双眼从画布上移开,他热情地与大家一一握手。“我的理想就是让生活困难的家庭,一人学艺全家受益。”35岁的桑杰加出生于家家有画室、人人会作画的吾屯上庄村,从小耳濡目染,6岁开始学习唐卡绘制技艺,16岁出师,先在北京创业,经过12年的历练,不仅提高了画艺,也积攒下了创业资金。2019年,桑杰加回到了同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能够在家乡办一所培训学校,让有天赋肯吃苦的孩子学习唐卡技艺,那该有多好!”他的这一想法很快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2019年,桑杰热贡艺术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成立,在对口支援黄南州的天津市滨海新区的帮助下,桑杰加收到扶持资金5万元,培训建档立卡贫困户20余人,仅2019年就为家庭困难的学员出售作品200余幅,总收入达60余万元。
中心现有唐卡、刺绣、泥塑、堆绣、玻璃钢、木雕、手工艺文创7个扶贫车间。2021年,还开办了乡村振兴妇女重点帮扶车间,带动30人稳定就业。目前大家正倾尽全力完成2022年的订单,2023年接手的新订单还要再往后安排。“我们在北京、广州、深圳、太原等地都有长年购销合同,学员平均每户每年增收5万元至8万元。通过培训传授唐卡等绘画技艺,目前出徒的已有26人,年纯收入达60万元以上的徒弟已有10余人。“让家乡的群众靠手艺走上致富之路。”桑杰加兑现了自己的诺言。
格桑嘉措五湖四海的“圈子”
道路边的一块巨石用藏汉两种文字书写的“热贡艺术”格外显眼,来到格桑嘉措创办的格桑热贡艺术传播中心。“从房屋设计到每一件作品的摆放,都是我自己设计的,我想用简单贴近生活的作品来展示热贡文化,也希望有更多的人通过我设计创作的作品认识了解热贡文化。”肤色白净,留着一头长发,颇有艺术家气质的格桑嘉措,谈起自己的创意,流露出明显的自豪感。
“最近,我设计的挂饰卖出去了近30单,订单来自北京、广州、成都等地,这些都离不开我的朋友圈。”在画室的门框上,悬挂着各式各样的物流订单,就在格桑嘉措展示这些订单的同时,手机铃声一直未间断,“你看这都是新来的订单。”忙着接收信息的格桑嘉措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之情。
“虽然我的文创产品形式多样,但每件作品都有一个主题,每一件都寄托着感恩之情,这种感恩源于对祖国、对亲人由衷的感激。”
出生于同仁市年都乎乡郭么日村的格桑嘉措,回忆起童年学习唐卡绘画时的艰难时光,那时的冬天感觉特别冷,双手冻得都伸不出来,双脚也都生了冻疮。如今,我们能坐在宽敞明亮的画室,安心创作,这些变化离不开国家对文化产业的扶持、离不开党和政府对热贡艺术从业人员的关爱。现在,我的家乡处处是艺术,人人是巧匠。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格桑嘉措致富不忘众乡亲。近年来,他不断加大对困难群众的捐款慰问力度,2014年至今,慰问贫困户390户,慰问老人190余名,走访学校32次,捐款帮扶学生3600人。
“2023年,我有个愿望,就是能继续扩大我的朋友圈,让大江南北的朋友都能感受到黄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格桑嘉措朗声说道。
“最近,我设计的挂饰卖出去了近30单,订单来自北京、广州、成都等地,这些都离不开我的朋友圈。”在画室的门框上,悬挂着各式各样的物流订单,就在格桑嘉措展示这些订单的同时,手机铃声一直未间断,“你看这都是新来的订单。”忙着接收信息的格桑嘉措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之情。
“虽然我的文创产品形式多样,但每件作品都有一个主题,每一件都寄托着感恩之情,这种感恩源于对祖国、对亲人由衷的感激。”
出生于同仁市年都乎乡郭么日村的格桑嘉措,回忆起童年学习唐卡绘画时的艰难时光,那时的冬天感觉特别冷,双手冻得都伸不出来,双脚也都生了冻疮。如今,我们能坐在宽敞明亮的画室,安心创作,这些变化离不开国家对文化产业的扶持、离不开党和政府对热贡艺术从业人员的关爱。现在,我的家乡处处是艺术,人人是巧匠。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格桑嘉措致富不忘众乡亲。近年来,他不断加大对困难群众的捐款慰问力度,2014年至今,慰问贫困户390户,慰问老人190余名,走访学校32次,捐款帮扶学生3600人。
“2023年,我有个愿望,就是能继续扩大我的朋友圈,让大江南北的朋友都能感受到黄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格桑嘉措朗声说道。
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增收优势
结束采访,一轮圆月从远处大山的缝隙中露出了脸,但大家的兴致依然很高。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10年之久的完麻加说:“热贡文化在黄南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最重要的原因是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文化自信自强的动力来自各族群众的团结奋进,这才是文化软实力中最核心的部分。”
多年来,同仁市在倾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同时,把准文化与经济交汇的脉搏,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依托乡村振兴帮扶车间,引导脱贫群众接受技能培训、支持就业创业、增强自我造血功能。通过传技带徒,辐射带动全市从事唐卡、石刻、泥塑等匠人2000余人,为农牧民群众搭建了掌握技能、稳定增收的平台。
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增收优势,同仁市积极采取“政府+帮扶车间+脱贫户”“帮扶车间+就业基地+脱贫户”“帮扶车间+合作社+脱贫户”等一系列模式,通过收徒传艺培养热贡艺术匠人。目前,全市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0名(2名已故),大师们各自招收学徒50名,100多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每人招收学徒30名,学员在学徒期间,由帮扶车间提供食宿、学习等费用,每年还为学员提供补助资金,在对脱贫户进行热贡技艺培训的同时,还签订产品收购协议,帮助他们解决销售难题,及时提供价格指导,通过“动态监测+鼓励免费”机制,闯出了一条共同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多年来,同仁市在倾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同时,把准文化与经济交汇的脉搏,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依托乡村振兴帮扶车间,引导脱贫群众接受技能培训、支持就业创业、增强自我造血功能。通过传技带徒,辐射带动全市从事唐卡、石刻、泥塑等匠人2000余人,为农牧民群众搭建了掌握技能、稳定增收的平台。
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增收优势,同仁市积极采取“政府+帮扶车间+脱贫户”“帮扶车间+就业基地+脱贫户”“帮扶车间+合作社+脱贫户”等一系列模式,通过收徒传艺培养热贡艺术匠人。目前,全市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0名(2名已故),大师们各自招收学徒50名,100多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每人招收学徒30名,学员在学徒期间,由帮扶车间提供食宿、学习等费用,每年还为学员提供补助资金,在对脱贫户进行热贡技艺培训的同时,还签订产品收购协议,帮助他们解决销售难题,及时提供价格指导,通过“动态监测+鼓励免费”机制,闯出了一条共同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