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2010年天峻县计划新建第二民族寄宿制小学

作者:旦正太 来源:青海湖网 时间:2010-01-20 09:23:48 点击数:
天峻县以改善办学条件为工作重点,积极向省州申报项目,衔接项目。通过各方面共同努力,教育项目争取工作取得实效,到2009年底,已落实各类项目建设资金1267万元,其中县民中图书楼捐资50万元,自筹115万元,民中标准化体育场300万元,民小标准化体育场200万元,中小学安全检查学校12所,目前从教育附加费中支付校舍维修专项资金600万元,维修学校数为6所。

 天峻县民族寄宿制完全小学食堂
为改善办学条件配备了53.2万元的教学实验仪器,配备了35.1万元的学生课桌凳、衣柜。截止2009年底,已到位寄宿生生活费省级95.3万元,县级53.5万元以“两免一补”54万元,非寄宿贫困生助学补助2.4万元,寄宿制学校燃煤补助11.7万元。已拨付到学校生活费47.65万元,贫困生助学补助1.2万元,燃煤补助5.85万元。向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全面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
    资源优化配置后的各学校由于完善了导向机制、运行机制、保障机制和奖励机制,校风校貌有了根本改观,而且80%的专业教师都在在岗进修。过去由于缺乏竞争意识,校际间几乎没有交流。现在健全了教学管理机制,校际间的教研活动、观摩教学和公开课等活动比较频繁。天峻县各学校自1996年开始探索素质教育活动模式,乡级学校由于规模小条件差,开展的活动没有明显的效果。比如:集中后的天峻县民族寄宿学校、生格寄宿学校等校园文化教育阵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基本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全方位活动体系,活动效果比较明显,深得家长和社会的好评。

天峻县民族寄宿制完全小学图书阅览室
针对天峻县地理位置的特点,结合点多、面广、生源少的实际,按照“方便就学,效益办学,事实求是”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天峻县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人口流动、变动情况,通过中小学布局网点的调整,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扩大校均规模,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投资效益,逐步实现学校布局合理,促使教育结构优化和用人机制的健全,使有限的教育投入发挥最大的教育效益。为此,计划新建第二民族寄宿制完全小学,逐步将木里乡寄小、阳康乡寄小、尕河教学点、舟群乡寄小、龙门乡寄小、苏里乡寄小、江河镇寄小、织合玛乡寄小撤并至天峻县第二民族寄宿制完全小学。(青海湖网通讯员 旦正太 报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