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一方文脉,书写延续故事
作者:才让本
来源:青海湖网
时间:2024-10-28 10:44:48
点击数:
贵德县境内丹山碧水蜿蜒相依、多元人文交融共存、田园风光层林尽染,境内“马家窑”和“卡约”文化遗址、汉唐古堡、明清楼阁记载着贵德灿烂的历史和文化,这是一个处处充满“文气”的地方。

明长城贵德段历史上隶属于明朝时河州卫管辖,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遗址现存共五段(贵德古城(墙)、上刘屯烽火台、刘屯边墙、查达三社烽火台、麻巴黄河沿烽火台),虽互不衔接,但自成一体,其中贵德古城(墙)在青海省境内属于保存较完整的一座古城(墙)。

近年来,贵德县长城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始终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方针,不断完善各项措施,长城文物保护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如今,历史上叱咤风云的贵德古城,虽早已逝去了几百年前的繁荣与喧嚣,但这些留存至今的古建筑群落,依然焕发着原有的雄姿,昭示着贵德辉煌的过往。经过几百年的风霜,古城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俯瞰黄河两岸岁月变迁的同时,也在无声地讲述着发生在这片土地上波澜壮阔的往事。
——提高全社会长城文物保护意识
文物保护宣传教育及社会文物保护的作用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迎来了更多发展机遇,其中文物作为我国精神文明的主要载体。
贵德县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广泛深入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文物保护活动,每年利用“5·18国际博物馆日”和“文化遗存日”、“文物安全巡查”以及“三下乡”等活动,在城乡主要地点悬挂宣传横幅,向民众发放有关长城文物保护资料进行广泛宣传,以此提高全民长城文物保护意识。

——完善措施,确保文物安全
贵德县成立县文物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职能部门的相关责任,切实履行相关职责,组建长城文物保护自愿者队伍,在全县了形成完善县、乡、村三级文物保护网络体系,从未发生一起文物安全责任事故。
2017年4月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政〔2017〕31号)将青海明长城贵德段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予以公布,确保了文物安全。
每季度组成专门人员,对全县的各级长城文物保护点段定期不定期的进行文物保护安全巡查,确保了长城文物本体的安全。

——加大文物保护设计维修力度
2015年10月年国家文物局审批后下达了青海明长城贵德段抢险加固工程资金1381万元,工程主要措施包括裂隙加固、遗址悬空区和坍塌区加固、剔除植被、表面夯实、片状剥离加固、整治冲沟、表面处理、防护围栏、考古发掘清理、标识牌等。

贵德古城项目建设正在开展策划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建成后将以独特的建筑风格、民族风情、特色美食吸引更多的游客来贵德县观光旅游,带动全县文化旅游业快速发展。

——全面落实长城文物保护“五纳入”工作
落实“五纳入”工作,贯彻落实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成立了文物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职责,强化了要求。把长城文物保护领导责任制落到实处。
明长城各点段聘请了保护员,确保了长城文物安全,坚决把长城文物保护工作纳入城乡建设规划,“五纳入”工作的全面落实,为贵德长城文物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守护一方文脉,书写延续故事。面向未来,贵德县结合实际,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广泛开展常识普及、非遗传承等活动,让优秀传统文化适应新需求,焕发新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