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保护与发展的“加什科路径”

作者:才让本 来源:青海湖网 时间:2024-08-08 11:21:21 点击数:
  夏至,走进共和县切吉乡加什科草原,在一处湿地,成群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翩翩起舞。它们时而低头觅食,时而交颈展翅,与辽阔草原和高大的风机同框,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高原风景。
  加什科村西临海西州,北接共和县黑马河、石乃亥乡,距离青海湖50多公里,是海南州切吉滩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周边河流密集,湖泊众多,牧草丰盛,膘肥体大肉质鲜美的“加什科羊”就出自这里。
  近年来,随着共和盆地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来加什科草原繁衍生息和迁徙经停的候鸟逐年增多。黑颈鹤每年三月底四月初到切吉乡加什科湿地繁殖,十月底十一月初回迁越冬。
  候鸟逐年增多的背后,是切吉地区生态良好舒适的生态环境的缩影,也是这些年海南州加强和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的生动实践。
  清晨,一缕阳光缓缓升起,斜撒在绵延数公里的草地。这时,加什科草原上万籁俱寂,只有晶莹的露珠在阳光的照射下交相辉映……
  牧民达哇太要比其他人早起半个钟头,他不仅是一位普通的牧民,还是加什科村普氏原羚支援巡护队的一员。起床洗漱之后,吃过简单的早饭,达哇太便开始了一天的巡护工作。
  在广袤无垠的草原上,达哇太一行人匆忙而又坚定的脚步。今年47岁的达哇太已经在普氏原羚志愿巡护队干了16年,每日巡护时强烈的紫外线令这个藏族汉子的面庞黝黑泛光。
  2008年,在政府的支持下,加什科村的牧民们自发组建了一支“加什科村普氏原羚支援巡护队”,吸收村里的牧民群众作为巡护员,对散落在草场周边的野生动物进行日常巡护,为草原上的精灵普氏原羚提供“贴心”服务,而达哇太也成为了保护野生动物这项艰苦工作中的一员。
  “我们都是自愿加入巡护队的,再累再苦都不怕。”达哇太说,在巡护队的这16年里,他亲眼见证了切吉地区普氏原羚越来越多、草原生态环境越来越好,而这正是他16年付出最好的回报。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巡护工作虽然艰苦,没有健全的设备,但草原上渐渐多起来的普氏原羚和其他野生动物,却带给达哇太和队员们莫大的欣慰。2013年,达哇太因致力于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保护,荣获全省青年五四奖章。
  更让达哇太感到高兴的是,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和不断宣传,如今村里保护普氏原羚等野生动物意识的人越来越多。“大家有了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一起为保护我们身边的生态环境尽心尽力,这也是我和队员们的最大心愿了。”达哇太说。
  原加什科村党支部书记南新友告诉记者,如今,越来越多的牧民开始自愿承担起保护普氏原羚和生态环境的义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牧民们赖以生存的草原更加和谐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发展不应是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应是舍弃经济发展的缘木求鱼,而是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那么,如何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多赢?加什科村从推广牛羊高效舍饲养殖、草料科学配比饲喂方式入手,让“牛羊”产业有了新气象,生态环境有了新改观。
  每年8月份,是草原上最美的季节。加什科村会和相邻的那仁村、乔夫旦村、哇玉村联合举办赛马节,村民们互相送茶叶、哈达,就像亲戚一样欢聚在草原上,共享民族团结的硕果和生活的美好。
  2011年,加什科村成立了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试着发展牛羊规模化养殖,许多村民们把自家草场上的牛羊赶进了养殖场。几年下来,加什科半细毛羊已经在周边地区家喻户晓。
  如今,加什科村的合作社已有718人入股,存栏羊30000只。看着高标准羊棚里进食的羊,村民们都高兴地说,村里人都在畜棚里养牛羊了,这样也就缓解了草场的压力,保护了生态环境。
  如果说,加什科村原本是个靠原始的畜牧业维系生产生活的“死脑筋”,那么现在便是生态环境保护与村子发展相辅相成的多元村,生态环境保护非但没有成为村子的负担,更多的是让村子有了发展的路子。
  依托村子原生态的特点发展绿色旅游,加什科村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村民也越来越富裕。“加什科羊肉品质自然淳正、无膻味,深得高端消费者喜爱,获得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南新友说,如今村民们靠着集中养殖腰包越来越鼓了。
  毫无疑问,青海湖流域被誉为“青藏高原基因库”,是青藏高原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这些年,海南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绿色转型,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具有鲜明特色的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路,是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典型样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