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同德县持续推进‘中国良种牦牛示范县’创建工作

作者:才让本 来源:青海湖网 时间:2024-01-09 09:32:06 点击数:
  前不久,同德县首届生态畜牧特色产品促销活动在尕干生态游牧露营地举办,促销环节中的“良种牦牛”评选大赛,吸引了众多农牧民群众参与。
  现场,被誉为“高原之舟”的牦牛,体型壮硕,野性十足。据悉,这些牦牛都是来自唐谷镇的高原型牦牛种公牛和高原型牦牛生产牦牛优良畜种。
  依据牦牛的外貌和体躯、体高等要求,经过层层筛选、优中选优,评审组分别评选除了种公牛组、生产牦牛群组的优良畜种,设置一、二、三等奖项给予奖励。
  首届生态畜牧特色产品促销活动,展示了唐谷镇绿色有机产业升级、人与草原生态和谐、乡村振兴建设的成果,也促进了牦牛特色文化、体育竞技、旅游事业的特色深度融合,对推进同德牦牛品牌打造推广、促进乡村振兴、提升畜牧业良好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同德县依托当地独特的地形海拔以及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牧草资源,这为牦牛和藏羊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河北乡,牧民家家户户都养牦牛。“没想到我们的牦牛还能被划入有机(良种)牦牛繁育示范园区。现在,高效养殖技术改变了传统的畜牧方式,良种牦牛提纯复壮,不但提高了牦牛的产量,还增加了牧民的收入。”河北乡格什格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才旦自豪地说。
  为了改良牦牛品种,打响“牦牛之乡”品牌,2018年格什格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全村92户牧民全部入股。合作社从大通、祁连、玉树等地引进种公牛开展繁育良种犊牛生产,目前共饲养超过1400多头改良牦牛。
 “去年合作社净利润超过140万元,人均分红3300多元。”格什格村党支部书记本巴介绍,村集体的“腰包”鼓起来,村民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全部由村集体一次性缴纳,解决了村民的后顾之忧。
 “牦牛之乡”并非浪得虚名。同德县天然草场面积约33万公顷,2022年出栏牦牛约8万头,出栏藏羊约24万只。作为全省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牦牛、藏羊产业是最具潜力、最有发展前景的农牧业产业之一。
  这些年,通过改良牦牛人工授精技术、加快牦牛产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优化牦牛种质资源,同德县全力推进中国良种牦牛示范县创建工作,提高良种牦牛覆盖面,达到畜牧业增产、农牧民增收的目的。
  投资两千余万元建设“同德牦牛”良种繁育场,引进同德巴宗畜牧有限责任公司和大通牦牛繁育场人才,培育出第一代良犊。2023年10月份,同德县牦牛产业园为牧民分发德良种牛犊是改良后第三代高原牦牛畜种。
  以饲草种植为重点,积极探索“种草养畜”的新模式,创新实施“饲草基地建设-草产品加工-规模养殖-有机肥生产还田-有机畜产品开发”为一体的产业链培育,彻底摆脱了以往产业发展受到季节和牧草生长掣肘的窘境。
  按照农畜产品标准化、绿色化、高端化、特色化生产的标准,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打造农畜产品和精深加工全产业链条,实现以农促牧、以种促养,推动产业结构大调整,走出一条农牧结合、资源互补、联动发展的现代生态农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目前,同德县以“牛场+合作社+牧户”的养殖模式,全力推进牦牛良种选育繁育工作,建成18个农牧村的同德县有机(良种)牦牛繁育基地,建有县级良种牦牛种牛繁育场1个,乡级牦牛良种选育繁育基地4个,并获得有机产地和产品认证。
  以往受加工、运输、冷链等因素制约,同德县牦牛产业很难走出高原。如今,随着道路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同德牦牛肉、牦牛肉制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
  同德县副县长扎西当周表示:“我们将持续推进‘中国良种牦牛示范县’创建工作,在延伸产业链上下足功夫,全力做好特色农牧产业布局文章,融入全州打造特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样板区。”
  依托优质天然草场和良种繁育平台优势,同德县创建“中国良种牦牛示范县’未来可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