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石藏丹霞 共享人文美景
作者:安普雪
来源:海南报
时间:2023-05-29 09:20:22
点击数:
美丽而神秘的同德县犹如一叶翡翠,镶嵌在“九曲黄河”第二曲。在这样的一个美丽的地方,你能看到河北林场目不暇接的绿、黄河草原水天相接的阔、石藏丹霞鬼斧神工的趣……古老的宗日文化、神奇的丹霞地貌、广袤的草原和黄河大峡谷等生态旅游资源赋予了同德县不可多得的精彩,而位于同德县南部河北乡及秀麻乡境内的石藏丹霞国家地质公园最为抢眼。
探秘不一样的自然奇观
探秘不一样的自然奇观
提起丹霞,相信很多人都不会感到陌生。坎布拉景区、阿什贡的丹霞之美都令人惊叹,而青海省最为年轻貌美的国家地质公园非同德石藏丹霞国家地质公园莫属。
驾车前往河北乡,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清新秀美的草原风光,草原辽阔、森林密布、奇峰耸立。远处的山坡上葱葱翠柏,另一侧就能看到裸露的红色地质风貌。周围环绕的山崖古朴奇特,这块迷人的地方相传是格萨尔王的马战场,令人产生无限遐想。

“石藏丹霞国家地质公园是目前中国唯一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的丹霞地貌类国家地质公园。2020年3月18日,同德石藏丹霞国家地质公园被授予国家地质公园资格。”石藏丹霞国家地质公园工作人员王亮介绍道。
走进石藏丹霞地质公园,置身其中,如入梦境,恍如隔世。石藏丹霞国家地质公园以同德县石藏寺丹霞、黄河多尔根峡及哇合雪山遗迹等地质遗迹景观为依托而建立,它以气势恢宏的高原丹霞地貌为主体景观,融冰川遗迹景观和黄河峡谷景观为一体,这里红层地貌与苍松翠柏相映成趣,岩廊洞穴与高原雄鹰相依相伴,险、峻、雄、奇、秀、幽自然结合。
“赤壁丹霞是公园的一大特色,公园内最高的丹霞山峰相对高度200米,裸露的崖壁垂直节理广泛发育,崖顶的地表水和冲刷崖面的雨水沿着崖壁的节理向下渗流,逐步冲刷出溶沟,呈纵向平行排列,形成石柱、石峰等。”王亮说。
走进石藏丹霞地质公园,置身其中,如入梦境,恍如隔世。石藏丹霞国家地质公园以同德县石藏寺丹霞、黄河多尔根峡及哇合雪山遗迹等地质遗迹景观为依托而建立,它以气势恢宏的高原丹霞地貌为主体景观,融冰川遗迹景观和黄河峡谷景观为一体,这里红层地貌与苍松翠柏相映成趣,岩廊洞穴与高原雄鹰相依相伴,险、峻、雄、奇、秀、幽自然结合。
“赤壁丹霞是公园的一大特色,公园内最高的丹霞山峰相对高度200米,裸露的崖壁垂直节理广泛发育,崖顶的地表水和冲刷崖面的雨水沿着崖壁的节理向下渗流,逐步冲刷出溶沟,呈纵向平行排列,形成石柱、石峰等。”王亮说。
石柱、石峰是岁月的见证,一道道冲刷出的溶沟述说着古往今来的变迁和故事。
王亮介绍,同德石藏丹霞国家地质公园目前确定的地质遗迹点有91处,它们不仅反映了地质历史时期青藏高原东北部的演化过程,也记录了黄河在同德段的发育以及同德自然环境的演变历史。
解锁不一样的人文美景
同德县位于黄河的第二道弯,黄河从公园南部奔流而过。高山与河谷间的高差达上百米,地势异常险峻,黄河叠瀑,气势浩大,无可阻挡,形成了“奇、险、秘”的地理奇观。

解锁不一样的人文美景
同德县位于黄河的第二道弯,黄河从公园南部奔流而过。高山与河谷间的高差达上百米,地势异常险峻,黄河叠瀑,气势浩大,无可阻挡,形成了“奇、险、秘”的地理奇观。
站在公园一处山顶上,王亮指着对面的草场对记者说:“那是多尔根河的上游处,细长的河流潺潺蜿蜒于宽阔的河谷内,景色宜人,有很多牧民选择在高原台地上居住。”独特的高原草场、牧民的帐篷、觅食的牛羊,原始风貌古朴,越发显得神秘而向往。多尔根河是公园内最大的黄河支流,位于公园东部,上游河流潺潺,下游两岸山峰跌宕起伏,森林密布,形成壮观的峡谷景观。
河北乡境内既有藏传佛教名刹石藏寺和拉加寺,又有动人的神话传说。格萨尔王养马场位于河北乡北侧约2千米处,成景地质体岩性为古—新近纪西宁组复成分砾岩,是距今约5000万年的河湖相沉积物。其中丹霞石墙长约270米,前缘高度60米,中部高度40米左右,后缘高度在2米左右,岩墙由西向东呈弯曲尖灭,形似一辆向河北乡飞驰而来的“火车”。相传这片大面积的草场就是格萨尔王的战马场,“火车头”是格萨尔王每每出征时的煨桑台。

奇特的丹霞地貌景观也给当地宗教信仰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传说石藏寺建寺前,曾有高僧发现当地的丹霞地貌景观别具一格,更有形似贝壳和海螺的丹霞峰丛,暗合阴阳,遂将石藏寺选址于此。
丹霞地貌与藏传佛教在此相融,成为公园独特的人地融合景观。
丹霞地貌与藏传佛教在此相融,成为公园独特的人地融合景观。
相传,藏传佛教高僧常常选择丹霞第一峰、丹霞凹槽峡谷、丹霞象形石(贝壳、海螺)等丹霞崖壁凹槽僻静处进行闭关修行,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藏寺的选址与其毗邻的丹霞地貌景观息息相关。丹霞景观之上的修行者,为公园增添了独特的神秘感。
通过对比可知,青海石藏丹霞国家地质公园是中国目前海拔最高的丹霞地貌类地质公园,赤壁丹崖雄伟壮观、深切峡谷纵深大、丹霞岩穴发育众多、丹霞象形石造型奇特,并与高原山地草原森林、雪山冰川、黄河峡谷、高原型藏民族特色文化等相辅相成,构成了与众不同的高原生态丹霞景观。

走出不一样的生态文旅
同德县地处海南、黄南和果洛三个藏族自治州的交接处,省道西久公路自北向南贯穿全境,黄河由东向西以半环状绕县半周,2004年被国家列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在黄河上游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德县民族宗教、文化历史悠久,民族风情浓郁,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同德县地处海南、黄南和果洛三个藏族自治州的交接处,省道西久公路自北向南贯穿全境,黄河由东向西以半环状绕县半周,2004年被国家列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在黄河上游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德县民族宗教、文化历史悠久,民族风情浓郁,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2021年11月,红外线相机在同德石藏丹霞国家地质公园拍摄到雪豹食鹿的场景,这在同德县尚属首次。
获得国家地质公园的资格后,石藏丹霞国家地质公园服务中心对标国家地质公园的各项要求,把建设国家级地质公园放在全县生态发展的首位,公园所在地—河北乡和秀麻乡的牧民们也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雪豹踪迹的出现也不排除生态环境的改善。
赛欠丹霞大峡谷是进入景区后的第一个丹霞峡谷,王亮告诉记者,它主要由大型深切割曲折型峡谷、大型直立崖壁、形态与大小不一的密集岩穴群、原始古柏林、顶部原生态草原森林、崖壁凹槽岩洞式佛教文化景观、黄河上游支流水体景观等组成,峡谷景色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幻,夏季青草茵茵,冬季白雪点缀,让人感到震撼。
像这样的美景,在同德县数不胜数,拥有海南州近一半的黄河岸线,最深、最险、最原生态的峡谷,全州独一无二的黄河峡谷群,还有三大原始林区,坐拥如此之多的生态资源,同德县委县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在保护生态的同时,充分发掘县域资源禀赋和生态优势,坚持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战略性主导产业,努力在推进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中展现同德担当。
近年来,同德县托石藏丹霞、宗日文化、黄河峡谷群等核心旅游资源,深入开发宗日文化探秘、黄河峡谷探险、石藏寺朝圣、碧水丹霞观光等系列旅游产业,全力打造高品质的宗日文化旅游景区和黄河天峡旅游景区。目前,同德石藏丹霞国家地质公园综合服务区建设项目已落实资金7520万元,分别为投资2720万元河北乡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1500万元的同德县石藏丹霞旅游景区建设项目;投资1500万元的石藏丹霞国家地质公园保护展示设施建设项目;投资1800万元的地质展馆设施项目。目前,综合服务区建设正在有序推进中。

赛欠丹霞大峡谷是进入景区后的第一个丹霞峡谷,王亮告诉记者,它主要由大型深切割曲折型峡谷、大型直立崖壁、形态与大小不一的密集岩穴群、原始古柏林、顶部原生态草原森林、崖壁凹槽岩洞式佛教文化景观、黄河上游支流水体景观等组成,峡谷景色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幻,夏季青草茵茵,冬季白雪点缀,让人感到震撼。
像这样的美景,在同德县数不胜数,拥有海南州近一半的黄河岸线,最深、最险、最原生态的峡谷,全州独一无二的黄河峡谷群,还有三大原始林区,坐拥如此之多的生态资源,同德县委县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在保护生态的同时,充分发掘县域资源禀赋和生态优势,坚持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战略性主导产业,努力在推进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中展现同德担当。
近年来,同德县托石藏丹霞、宗日文化、黄河峡谷群等核心旅游资源,深入开发宗日文化探秘、黄河峡谷探险、石藏寺朝圣、碧水丹霞观光等系列旅游产业,全力打造高品质的宗日文化旅游景区和黄河天峡旅游景区。目前,同德石藏丹霞国家地质公园综合服务区建设项目已落实资金7520万元,分别为投资2720万元河北乡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1500万元的同德县石藏丹霞旅游景区建设项目;投资1500万元的石藏丹霞国家地质公园保护展示设施建设项目;投资1800万元的地质展馆设施项目。目前,综合服务区建设正在有序推进中。
采访手记:
推动生态文旅深度融合
安普雪
丹霞地貌形成过程复杂,时间漫长,且岩石往往是红色砂岩,质地不够坚硬,一旦破坏,很难恢复甚至无法恢复。同时,它是大自然为我们人类创造的天然旅游资源,具有极强的观赏价值,更有很高的经济效益。
这样的自然美景,既带给人们美的享受,也是人类走向未来的依托。同德县在依托典型的高原景观和独特的地质景观、人文景观,在取得保护与发展平衡的前提下逐步完成石藏丹霞国家地质公园景区的建设,使之成为同德县绿色发展的重要引擎。
“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同德县在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的主基调的同时,积极构建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生命共同体,围绕“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生态文化旅游正为区域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在新时代发展理念下,同德生态旅游正迎来光明前景。
这样的自然美景,既带给人们美的享受,也是人类走向未来的依托。同德县在依托典型的高原景观和独特的地质景观、人文景观,在取得保护与发展平衡的前提下逐步完成石藏丹霞国家地质公园景区的建设,使之成为同德县绿色发展的重要引擎。
“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同德县在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的主基调的同时,积极构建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生命共同体,围绕“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生态文化旅游正为区域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在新时代发展理念下,同德生态旅游正迎来光明前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