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倾情帮扶爱撒高原

作者:才让本颜军索南扎西 来源:海南报 时间:2022-06-30 09:32:25 点击数: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中学和青海省海南州第五民族高级中学,这两所相距几千公里的学校,因为教育人才“组团式”援青而有了血脉联系。
       苏青一家亲。2021年8月,2019年7月,江苏省第三批柔性支援同德教育团队四名队员奔赴海南州同德县,开启新一轮援青工作。
       一年来,戴海泉和尤晓东、黄志秀、董荣辉三名老师与五民中师生融为一体,把学校当成“家”,把自己当成“同德人”,把智慧和汗水洒在同德大地。
       完成对应学科的教学和学科组老师的培训工作是教育人才“组团式”援青工作的重要目标。
       作为挂职副校长的戴海泉,一上任就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发现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与相关部门领导沟通,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2022年秋学期,青海省加入新课改行列,利用江苏省已经参加新课改的实践经验,戴海泉会同射阳中学教学管理处和德育管理处制定应对青海新高考方案的方案。
       教育质量提高关键在教师,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青海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
       在戴海泉看来,教育人才“组团式”援青工作要着重解决的就是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必须从“输血供氧”转变为“造血制氧”,为同德县培养一批带不走的教师队伍。
       戴海泉介绍,为了让教师快速适应并胜任高中教学,团队成员继续推进师徒结对“青蓝工程”,一对一为学校培养年轻教师。
       具体师徒结对中,四名援青教师从如何备课、重难点分解、简教案书写、课件制作、习题解答与讲解等方面进行系统化、序列化指导,提升当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队员们以身作则,上示范课,在实践中探讨,落实江苏新课程教学理念,主动研究适合受援学校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策略。
       值得一提的是,戴海泉结合“学在射阳”、盐城“让学引思”课堂教学理念,充分考虑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了“降低起点、夯实基础、突出训练、当堂检测”的教学准则,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让出时间给学生思考、讨论、计算,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提高学生的学科基本素养和思维能力。
       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戴海泉和队员们利用课余时间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在所教的学生身上,四名援青老师倾注了全部的爱。
       在学习中,戴海泉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他们写学习笔记,黑板上让学生讲解试题,指导学生积累知识,通过课外阅读学习拓宽学生们的视野等,尽量让每个学生都不掉队,还与学生交流,走进学生内心,鼓励学生克服困难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让学生在“爱”的关心中感受关注。
       近一年的时间,在和当地师生、群众的朝夕相处中,戴海泉和队员们用心用情做教育,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效推进,民族团结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戴海泉说,教学中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各级领导和家人的关心支持。在过去的一学年中,他很感谢各级领导对队员们在工作和生活方面给予的关心和支持,为他们配备了制氧机、加湿器,这使各位老师很快适应了高原缺氧、空气干燥、强紫外线、硬水质等不利生活环境,让他们能更从容地工作和生活。
       2010年以来,江苏各援助学校倾力帮扶海南州教育发展,州属高级中学办学水平明显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显著改善,也正因为有了像戴海泉一样热爱教师事业的援青老师的真情付出,如今的海南州教育改革事业迈上了新台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