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海南藏族自治州将形成办学新格局

作者:文宁 薛军 建军 来源:青海日报 时间:2008-12-17 10:08:19 点击数:
海南藏族自治州统筹城乡教育,推进集中办学,3年内,基本形成“州办高中、县办初中、乡办小学、村办学前教育”的办学新格局。
心愿
  入冬以来,当了几十年村干部的共和县恰卜恰镇索吉亥村村主任索南仁青格外欣慰:他企盼多年的“娃娃们都能到县上、州上接受良好教育”的心愿就要实现了。
  海南藏族自治州坚持把教育摆在改善民生的首位,通过深化教育改革,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动公共教育协调发展,积极探索一条民族地区教育科学发展之路:今年起,全州将在3年内基本形成“州办高中、县办初中、乡办小学、村办学前教育”的办学新格局。由此,全州每一个家庭的子女都有享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每一个学生都不会因家庭贫困而失去学习机会。
  目前,海南州学校建设规划已全面完成,首批18所学校的建设工程正在实施。明年9月,这18所学校将正式投入使用。届时,2.7万余名农牧区学生将转移到乡或县一级的寄宿制学校上学。
  心病
  在发展民族教育的长期实践中,海南藏族自治州在寄宿制学校建设、“双语”教学等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但由于牧区条件差、待遇低,中学教师大量流失,直接造成教学质量下降;同时,越来越多的农牧民开始把孩子送到县城、州所在地读书,致使县城中学人满为患,学校超负荷运转,而原有的农牧区中学、小学校舍、设施浪费严重。
  教育资源浪费,让教育部门的人心痛;学生受教育质量不高,让家长闹心。几十年形成的教育格局能否打破,出路何在?
  心智
  州委、州政府经过一年多的深入调查和深刻分析,明确提出了改善办学条件、统筹城乡教育、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决策,以此实现教育工作由过去的分散办学向现在的集中办学转变,由过去的扩大数量向现在的提升质量转变,由过去的城乡失衡向现在的城乡均衡发展转变。
  调整全州中小学布局,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创新思路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及全州干部群众的认同和支持。省里在给予资金、政策等方面支持的同时,将其确定为全省教育布局结构调整的试点地区。海南州则在广征意见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制订了一整套政策性文件和规章制度,先后出台的47个文件涉及农牧区孩子进城读书的方方面面。
  心声
  全州农牧区孩子进城读初中、高中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
  省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负责同志认为,均衡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公平有两种路径:一种是把优质教育资源向农牧区转移;另一种是农牧区中学进城。两者相比,第二种路径的效果更直接、更明显,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农牧区学生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但这位负责人表示,实施农牧区初、高中进城,关键是政府投入,不能搞市场化动作,如果“钱”味过重,有可能增加农牧民负担。
  从事多年教学工作的马延庆老师感慨万千:在牧区,一个老师身兼数职的情况十分普遍,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推动农牧区教育改革,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受益的不仅仅是农牧民的孩子,教师也获得了发展机会。
  农牧民家长为孩子能进城读书普遍持欢迎态度:“县城环境好、老师教得也好、还有管生活的管理人员,娃娃在县里读初中当然要比乡上的中学好,我们放心。”
【编后】改善农牧区办学条件,尽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海南藏族自治州由政府投入,让农牧区上初、高中的娃娃进城,享受和城里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应该说,在我省这样一个欠发达地区,这是探索之路、是创新之举。
  海南藏族自治州结合本地实际,在认真分析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需求不断高涨与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等诸多方面的矛盾,以及影响民族地区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诸多制约因素的同时,提出了全州教育工作重点从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向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行战略转变的思路,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希望海南州在推进教育改革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办学思路,办学举措,使这一改革成果惠及广大群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