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德县民族寄宿制学校 让孩子们感到如家的温暖
作者:扎西东主
来源:青海湖网
时间:2009-11-09 11:47:58
点击数:
贵德县民族寄宿制学校住校生管理值班老师宋英,她正在细心地为几名一年级的女同学整理发辫,同学们偎依在宋老师怀里,就像是在感受妈妈的温暖。(摄影:扎西东主)
11月3日4时许,记者在贵德县民族寄宿制学校采访时看到,这个拥有3000多名学生的民族寄宿制学校内,一幢幢装修一新的楼房拔地而起,新建的塑胶运动场上老师们正有序的组织学生跳锅庄舞、做游戏、诵读课文,整个校园呈现出紧张、有序、严肃、活泼的良好氛围。
贵德县民族寄宿制学校校长索南多杰告诉我们,该校是顺应时代我州教育改革发展的潮流,2008年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的。学校整体撤并贵德县原来18所学校,合并44所学校,现有教职员工340人,专职教师247名,有6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100多名,目前已成为全省最大的一所民族寄宿制学校。学校建有综合办公楼、教学楼、餐饮楼、学生公寓、教师公寓,有标准的400米塑胶跑道的田径场,还有图书室、网络教室、医务室先进的硬件设备,还拥有200台电脑的网络微机房、多媒体教室、“班班通”信息技术设备、生理化的实验室及与之配套的现代化远程教育信息网、高性能千兆校园网,是当地条件一流的九年一贯制民族寄宿学校。
贵德县民族寄宿制学校在州县两级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在日常工作管理方面,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突出人性化管理,以“用素质培养素质,以灵魂塑造灵魂”为工作目标,以提高教师素质来培养学生素质为主要发展方向。大力营造管理安全、环境卫生、文化气息浓厚的校园环境,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张扬个性、突出特长、知识结构健全的素质教育。凸现教师的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全校教职工职责明确,管理灵活,处处营造和谐、长期稳定发展的教育教学环境,努力打造具有特色的民族教育事业。今年5月份,省委副书记、省长宋秀岩在贵德县调研教育布局调整工作时专门到该校视察了学校建设情况。宋省长的到来给该校师生极大的鞭策和鼓舞,为该校积极推进寄宿制学校“两大管理团队”建设奠定了基础。
“我校是新建的寄宿制学校,是刚刚起步阶段,困难重重,管理方面不太完善,相信在州、县两级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能够办好,能够办出特色”校长索南多杰说。索南多杰校长还领我们到学生宿舍和400米塑胶跑道田径场及餐厅。整个餐厅上下两层,比高等学校的餐厅不分上下,不论高年级和低年级同学们在同一时间能吃到可口的饭菜。学生宿舍内被子叠的整整齐齐,洗脸盆、柜子都摆放的错落有致。我们在女生宿舍正好遇见住校生管理值班老师宋英,她正在细心地为几名一年级的女同学整理发辫,同学们偎依在宋老师怀里,就像是在感受妈妈的温暖。宋英老师在基层寄校从事学生管理工作25年,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还学会了一口流利的藏语。宋英老师告诉记者,她2008年调到该校工作,负责一到三年级学生的生活,本来考虑着年龄大了要退休,但来到新学校看到老师们那么忙,看到3000多学生的管理需要人手,就悄悄地把退休报告放回了办公桌。她说,在寄校20多年了,已经和这些藏族学生结下了深厚的感情,真有些离不开他们,学生们能够快快乐乐的成长就是我最高兴的。由于学生们年龄小,刚开始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值班老师们就手把手地教,吃喝拉撒全得要操心,晚上几个管理人员轮流值班都忙不过来,凌晨三、四点还得叫醒他们上厕所。学生尿床现象时有发生,遇到这种事,她们及时换了干净舒适的床单,为学生们营造如家的温暖。索南多杰校长说每天早晨最忙的就是这些女老师们,光给女同学梳头就要花好长时间,刚开学那几天宋英老师一天早晨给28个女生梳过头。把自己的爱心无私地献给自己热爱的学生,慈母一般关心呵护着学生,为来自农村牧区的藏族学生如家的温暖,像宋英老师这样黙黙无闻乐于奉献的老师在贵德县民族寄宿制学校还有很多很多,为了孩子们美好的明天,他们把自己的职责看的比什么都重要。
索南多杰校长说,刚开始好多家长很不放心,经常在校门口吵着要领孩子回家,针对这种情况学校果断“开门迎客”,让家长随时进入学生宿舍允许家长与学生同吃同住,亲身感受学校管理,监督学校的工作,同时采取“一包十”(一名老师负责承包十名学生)的方法让所有老师参与管理,利用多种形式照顾学生。这种方法果然有效,来自常牧的学生家长廓巴大叔说,娃娃们的生活条件比家里好,有这样好的学校、这样的好老师,我们把孩子交给他们绝对放心。
索南多杰校长说:“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对我们的信任的支持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巨大动力,我们将通过正在进行的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转变观念,努力提高“两大团队”建设的水平,把广大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给社会各界一个满意的答复。(青海湖网 特约记者 扎西东主报道)
贵德县民族寄宿制学校校长索南多杰告诉我们,该校是顺应时代我州教育改革发展的潮流,2008年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的。学校整体撤并贵德县原来18所学校,合并44所学校,现有教职员工340人,专职教师247名,有6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100多名,目前已成为全省最大的一所民族寄宿制学校。学校建有综合办公楼、教学楼、餐饮楼、学生公寓、教师公寓,有标准的400米塑胶跑道的田径场,还有图书室、网络教室、医务室先进的硬件设备,还拥有200台电脑的网络微机房、多媒体教室、“班班通”信息技术设备、生理化的实验室及与之配套的现代化远程教育信息网、高性能千兆校园网,是当地条件一流的九年一贯制民族寄宿学校。
贵德县民族寄宿制学校在州县两级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在日常工作管理方面,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突出人性化管理,以“用素质培养素质,以灵魂塑造灵魂”为工作目标,以提高教师素质来培养学生素质为主要发展方向。大力营造管理安全、环境卫生、文化气息浓厚的校园环境,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张扬个性、突出特长、知识结构健全的素质教育。凸现教师的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全校教职工职责明确,管理灵活,处处营造和谐、长期稳定发展的教育教学环境,努力打造具有特色的民族教育事业。今年5月份,省委副书记、省长宋秀岩在贵德县调研教育布局调整工作时专门到该校视察了学校建设情况。宋省长的到来给该校师生极大的鞭策和鼓舞,为该校积极推进寄宿制学校“两大管理团队”建设奠定了基础。
“我校是新建的寄宿制学校,是刚刚起步阶段,困难重重,管理方面不太完善,相信在州、县两级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能够办好,能够办出特色”校长索南多杰说。索南多杰校长还领我们到学生宿舍和400米塑胶跑道田径场及餐厅。整个餐厅上下两层,比高等学校的餐厅不分上下,不论高年级和低年级同学们在同一时间能吃到可口的饭菜。学生宿舍内被子叠的整整齐齐,洗脸盆、柜子都摆放的错落有致。我们在女生宿舍正好遇见住校生管理值班老师宋英,她正在细心地为几名一年级的女同学整理发辫,同学们偎依在宋老师怀里,就像是在感受妈妈的温暖。宋英老师在基层寄校从事学生管理工作25年,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还学会了一口流利的藏语。宋英老师告诉记者,她2008年调到该校工作,负责一到三年级学生的生活,本来考虑着年龄大了要退休,但来到新学校看到老师们那么忙,看到3000多学生的管理需要人手,就悄悄地把退休报告放回了办公桌。她说,在寄校20多年了,已经和这些藏族学生结下了深厚的感情,真有些离不开他们,学生们能够快快乐乐的成长就是我最高兴的。由于学生们年龄小,刚开始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值班老师们就手把手地教,吃喝拉撒全得要操心,晚上几个管理人员轮流值班都忙不过来,凌晨三、四点还得叫醒他们上厕所。学生尿床现象时有发生,遇到这种事,她们及时换了干净舒适的床单,为学生们营造如家的温暖。索南多杰校长说每天早晨最忙的就是这些女老师们,光给女同学梳头就要花好长时间,刚开学那几天宋英老师一天早晨给28个女生梳过头。把自己的爱心无私地献给自己热爱的学生,慈母一般关心呵护着学生,为来自农村牧区的藏族学生如家的温暖,像宋英老师这样黙黙无闻乐于奉献的老师在贵德县民族寄宿制学校还有很多很多,为了孩子们美好的明天,他们把自己的职责看的比什么都重要。
索南多杰校长说,刚开始好多家长很不放心,经常在校门口吵着要领孩子回家,针对这种情况学校果断“开门迎客”,让家长随时进入学生宿舍允许家长与学生同吃同住,亲身感受学校管理,监督学校的工作,同时采取“一包十”(一名老师负责承包十名学生)的方法让所有老师参与管理,利用多种形式照顾学生。这种方法果然有效,来自常牧的学生家长廓巴大叔说,娃娃们的生活条件比家里好,有这样好的学校、这样的好老师,我们把孩子交给他们绝对放心。
索南多杰校长说:“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对我们的信任的支持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巨大动力,我们将通过正在进行的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转变观念,努力提高“两大团队”建设的水平,把广大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给社会各界一个满意的答复。(青海湖网 特约记者 扎西东主报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