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海南州撑开百姓健康保护伞——“金秋海南行”卫生篇

作者:董维良 祁万强 来源:西海都市报 时间:2009-11-30 09:44:06 点击数:

天已经大亮了,同德县巴沟乡曲乃亥村的扎西多杰不慌不忙地发动着摩托车,径直去巴沟乡中心卫生院给孩子万玛本看病。自从巴沟乡建成这个卫生院后,他们就很少往县上跑了。
看病的人不少。乡亲们感受到卫生院的便利,看病还能报销医药费后,有个头疼脑热的,都愿意往卫生院跑。
这喜人的变化,得益于海南藏族自治州医疗卫生事业改革。
探索:困惑中突围
缺医少药,看病难、看病贵,是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共性问题。
这些共性问题,让农牧民就医吃了不少苦头。
贵德县尕让乡二连村的加西回想起前些年买药的困难,连连摇头:“为了能从县里买点比卫生院便宜的药,没少求人。其实,我也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但卫生院的药实话贵得吃不动。”
这些共性问题,在海南州也不例外。
为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突出问题, 2007年秋天,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卫生厅的支持下,海南州专门抽调人员组成调研组,先后深入5个县的36个乡镇,136个行政村和200个医疗卫生单位,问计于民,集中调研和探索。
这次调研,总结出了政府职能缺位、投入不足、新农合运转困难、医药市场混乱等十大问题。当大家把连日来的调研记录整理成报告时,每个人的心头都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沉重——
“少缺慢”。财政资金投入少:由于财政投入的少,全州的各级医疗机构普遍存在医疗器械短缺、设备简陋、陈旧老化等问题。承担农牧区最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村医,每年仅有400元至1400元不等的报酬;卫生人员总量较缺:海南州医疗机构有1134张床位,可医护人员只有863人。而且,受到人员编制严重不足等因素制约,人才队伍出现断层的同时,难以留住高素质人才;新农合推进较慢:受新农合报销额度的限制,农牧民抵御大病风险的能力低,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现象依然存在。
“多乱快”。学校隐患较多:在全州110所寄宿制学校中,仅有6所学校配备了校医,平均每名校医要负责988名学生的疾病防治工作;医药市场秩序较乱:由于药品市场管理机制的不健全,加之对药品采购、配送、使用等环节监管不力,药费居高不下;医疗费用增长较快:部分医疗机构诊疗服务不规范,“大处方”“贵处方”致使农牧民医疗费用负担加重。海南州职工医疗保险管理局局长尕藏端智说,在这片地广人稀的高原上,医疗卫生投入和种青稞一样,要靠天吃饭,中央给多少钱就是多少,基本见不到地方财政配套资金的影子。政府投入不足使得当地医疗卫生事业处于自生自灭的原始状态,农牧民看不上病、看不好病并不鲜见。
改革:希望的种子
改革,刻不容缓!
但是,调研结果出来后,大家目瞪口呆。要改革,就需要投入两亿元,这相当于海南州全年的地方预算收入。
投还是不投?
投!此时不投入,要错失历史机遇。中央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拉动内需、新农合等一批惠民政策,让海南州医疗卫生事业改革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少买一辆车,少盖一栋楼,勒紧裤腰带,集中财力办老百姓的事情。”海南州州委书记旦科作出了这样的决定。
改革,大胆创新!
2008年11月,海南州召开全州卫生工作会议,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及20个配套文件,提出重点建设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四大体系。
进一步提高保障水平,减轻患者就医负担是改革之本[FS:PAGE]州、县财政在原有参合农牧民年人均筹资104.30元的基础上,人均提高补助10元,并且将县、乡两级住院费用补偿比例提高了3个百分点,孕产妇乡级住院分娩补偿标准提高了50元,人均筹资水平及报销比例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医疗单位药品采取统一招标、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的“四统一”模式,率先在全省开展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单位药品零加成试点,农牧民可以买到出厂价的药品;全州381所标准化村卫生室全面建成,覆盖率达到100%,并且每个村卫生室都配有专职村医;实行费用支付“一卡通”,海南州农牧民在全州任何一家定点医院就医,都可以享受垫付直报,不用再像以前,必须回到参合地报销药费。
收获:秋天的歌声
10月14日,我们走进兴海县唐乃亥乡中心卫生院,小院干净整洁。
在这里,院长曹有平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鲍守贵是唐乃亥乡上村的村医,干了26年乡村工作的他,没想到由赤脚医生成了“公家人”,吃上了“财政饭”。现在,他每年除了6000元的工资以外,村卫生室还有2000元的运转资金。
罗常金是共和县恰卜恰镇西台村的村医。通过考试,她成为了一名村医,被分配到离家不远的村卫生室工作。现在,村医的待遇有了提高,她也在附近安家落户了。
鲍守贵、罗常金等,是在基层工作多年或者毕业时间不长的村医。为了解决这一群体的工资问题,海南州专门出台了村卫生室管理办法。乡村医生报酬由财政为他们缴纳养老保险金后,牧区每月600元,农业区每月500元,并随经济发展水平逐年增加。
10月15日,贵南县过马营镇中心卫生院医生何明录和同事刚刚给尕藏卓玛做完阑尾切除手术,估计一个星期后,病人就可以出院了。以前,镇子上的病人都到海南州或者贵德县的医院做手术,现在卫生院有好几名业务能力强的医生,做这些小手术不成问题。
数字,也许是最好的证明。海南州卫生改革工作开展后,陆续选派136名专业骨干进修深造,其中选派40名业务骨干到广州专科培训,430余名乡村医生参加了短期培训,基层卫生院配备了专业技术人才。
目前,海南州标准化村卫生室全面建成,覆盖率达到100%;率先在全省实现了药品零加成;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及报销比例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小病不出村,大病不犯愁,海南州为百姓就医营造了一个和谐环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