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2011年青海黄河鱼类增殖放流活动在贵德举行

作者:贾晓云 来源:青海新闻网 时间:2011-08-17 09:56:00 点击数:


2011年黄河鱼类增殖放流活动在贵德举行(贾晓云 摄)

  8月16日,由青海省农牧厅和贵德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青海省渔业环境监测站承办,以“大美青海生命黄河”为主题的“2011年青海黄河鱼类增殖放流活动”在贵德举行。在当地公证部门的现场公证下,向黄河放流经过标记的花斑裸鲤、极边扁咽齿鱼等土著鱼类鱼苗80万尾。


群众积极参与鱼类增殖放流活动(贾晓云 摄)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具有很重要的水域生态地位,黄河上游青海段分布的土著鱼类有22种。为进一步加大渔业保护力度,我省相继颁布实施了一系列保护渔业资源的法律法规,在黄河上游扎陵湖、鄂陵湖实行封湖育鱼,2007年青海省人民政府下发《关于青海省贯彻实施〈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的意见》,2009年省农牧厅下发《关于规范民间水生生物放生活动的通知》,引导和规范群众环保放生、生态放生。建立了我省河南段、尖扎段、贵德段以及扎陵湖鄂陵湖4个黄河上游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近年来,先后开展了黄河流域鱼类资源本底调查,黄河干流梯级电站拉西瓦、积石峡、班多等水电站,以及青海省引大济湟等大型工程的水生生物监测及环境影响评价。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开展黄河鱼类遗传评价、基因测序和特有功能基因开发利用等基础研究,建立黄河土著鱼类种质遗传档案。2007年在苏只和积石峡修建黄河上游首座鱼类增殖站,省渔业环境监测站通过技术攻关,花斑裸鲤、黄河裸裂尻鱼、极边扁咽齿鱼等黄河珍稀土著鱼类人工繁殖先后获得成功,并在规模化育种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从2009年累计向黄河水域放流花斑裸鲤等土著鱼类鱼苗280万尾,并通过先进生物标记技术进行标记放流,以进一步做好增殖放流跟踪监测与效果评价。实践证明,进行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是改善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恢复渔业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途径,也是实施我省生态立省战略,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养护渔业资源、爱护环境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具体措施。
  渔业资源保护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和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这项工作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大家的齐心努力,需要在全社会营造保护渔业资源、维护水域生态环境安全的浓厚氛围,以大家的实际行动,使黄河上游渔业资源和渔业生态得以恢复和保护,共同构建鱼水相容、人水和谐的美好未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