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情歌翻译专辑《心上的天籁》已出版发行
近日,藏族情歌翻译专辑《心上的天籁》由甘肃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由海南藏族自治州群众艺术馆策划编辑,藏族翻译家、作家久美多杰和多吉仁丹翻译整理。由中共海南州委书记张文魁为该书做序。
藏族情歌——拉伊,作为藏族民歌中的一支奇葩,在海南地区的传唱历史悠久、底蕴丰厚、流传广泛,是海南地区标志性文化之一。2006年,拉伊被列入首批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海南藏族自治州被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拉伊保护项目的实施单位,并在文化部命名的528个“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海南州共和县被命名为藏族拉伊之乡。藏族原生态情歌——拉伊,不但在藏民族文化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而且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中的瑰宝。
《心上的天籁》封面
据了解,2013年在海南州委、州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海南州群众艺术馆搜集、整理和编辑出版了《斯贝勒甘》拉伊文化丛书,该丛书共计10本,种类丰富,数量浩繁,内容涉及爱情生活的各个方面,丛书按照安多拉伊对唱的程序,比较完整的收集了如引歌、问候歌、相恋歌、相爱歌、相思歌、相违歌、相离歌、尾歌等内容,显示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受省内外读者的欢迎,作为后续工作,2014年初海南州文化体育局和州群艺馆组织人员对《斯贝勒甘》丛书内容进行筛选,按照“既反映全貌又突出重点”的原则,把其中一部分精彩内容翻译成汉文,旨在将拉伊文化介绍给更多热爱藏族文化特别是拉伊的读者,展示、传播和弘扬藏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在该书的序言中写道:藏族情歌在安多地区称“拉伊”,其内容多为抒怀藏民族青年纯真诚挚、美好圣洁的爱情,有着鲜明的青藏高原地域特色和浓厚的传统文化特质;其曲调丰富多样,可谓“千里曾相似、百首不同调”,村落不一,部落各风,千曲百调,下自成蹊;其旋律或促或缓,或悲或喜,或戏或谑,抑扬顿挫,极富特色;其歌词多采用比兴手法,借典喻今,借物抒情,借境释怀,全由境起,情由心生。全曲一般以二三阙(段)构成,上半阕借物借境借故,下半阕表情表心表爱,既可运用典籍之词表达,也可随兴编唱发挥,籍此充分展示唱者之智、之喉,充分表达歌者之想、之情,从中听者可以深切感受他们“以前素不相识,今日一见钟情”的浪漫和感动,感受他们“相遇未露一丝笑容,谁知恋人是否变心”的彷徨和忐忑,感受他们“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的凄婉和无奈,感受他们“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的执着和坚守。总之,无论是委婉深情的情意表达,还是诙谐幽默的嬉戏调侃。通过情歌这一窗口,我们更多地看到的是藏族青年借对爱情生活的吟唱,来表现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态度和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同时,这些情歌也透射出藏民族独特的审美价值,以及令人感慨的藏族自由婚姻观老早就扎根于高原的“玉树临风”。尤为重要的是藏族情歌穿透一脉的信念追求,即虔心表达“九九归一”式的“感恩佛赐、感谢生活”的悲智情怀和“珍惜缘分、善待人生”的轮回伦理,这也是藏族情歌在雪域大地生生不息、经久不衰的灵魂所系、根脉所在。
《心上的天籁》内页
在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如格桑花般盛开在草原的藏族情歌,那充满欢乐,像阳光一样明快的节奏,那充满深情,像白云一样悠扬的韵律,即使无法听懂也会令你荡气回肠,充满向往,引发心跳!好在久美多杰、多吉仁丹翻译的《心上的天籁—藏族情歌200首》,就是一本很好的参考典籍,指引你深入其中,聆听高原,聆听情爱,聆听佛光沐浴的天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