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王洛宾音乐艺术馆在青海省海北州隆重开馆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藏族网通 时间:2009-06-29 10:00:50 点击数:
伟大的民族音乐艺术家王洛宾让西部民歌风靡全国、走向世界。他植根于西北人民的生活与风情中,挖掘出人类共同的情感,虽然他的人生艰难而坎坷,但他却把无限的美好与欢乐奉献于世界。王洛宾倾注毕生精力,收集、整理、改编、创作、传播了千余首久唱不衰的西部民族音乐作品。世界上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王洛宾的歌。王洛宾是个纯粹的音乐艺术家,为民歌物我两忘,一生酸甜苦辣,皆因由歌而起,由歌而终,虽两受牢狱之灾,晚年时期又遭少数人贬低否定,但他不抑郁、未沉沦,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歌曲,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她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这首世界名曲就诞生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境内的金银滩草原。
    1939年,王洛宾来到青海,在青海西宁昆仑中学任教。青海自古是羌戎之地、华夏边陲,是历史上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舞台,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是农耕与游牧、各民族文化融合交流最活跃的地区,也是古代边塞诗人吟诵最多的地方,更是浓浓的异域情调与亲切的音乐元素汇集的圣地。无垠的戈壁、高耸的雪山、辽阔的草原、湛蓝的湖水、成群的牛羊、孤独的牧人激发了王洛宾无限的情感与创作激情。1940年春天,王洛宾随电影导演郑君里在青海金银滩草原拍摄《民族万岁》时,创作了不朽之作《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歌曲让中国人如痴如醉,也让西部民歌走向了世界。这一时期是王洛宾音乐创作的高峰,在青海湖畔、祁连山下,王洛宾沉醉在广阔的草原和牧民们的歌声里,草原上只要有什么民间文化活动,他都不怕路途艰险骑马赶去,与少数民族兄弟一起席地而坐,在欢快的歌声里,在奔放的舞步和醇香的美酒中,尽情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王洛宾觉得这里才是他的天地,在这里他找到了自己的音乐生命之路,一首首经典名曲在这里孕育而生。王洛宾搜集、整理、改编、创作了《掀起你的盖头来》、《阿拉木汗》、《半个月亮爬上来》、《玛依拉》、《可爱的一朵玫瑰花》等50余首旋律流畅、曲调清新的西部少数民族歌曲。1945年初,王洛宾先后担任青海地方干部训练团教育科长、教导处长、82军政工处处长及西北行政长官公署文教高参,改编、创作了《花儿与少年》、《送大哥》、《青海青》等一批青海民歌。王洛宾在青海创作的50余首经典歌曲是他留给青海人民的财富。
    今天,海北州人民政府在金银滩草原兴建王洛宾音乐艺术馆,是为了缅怀伟大的民族音乐艺术家,将西部文化发扬光大。建馆过程中王洛宾的子女亲属、生前好友、遗嘱见证人、遗嘱执行律师、王洛宾音乐艺术研究学者都给予了大力支持,艺术馆集中陈列了大量的照片、实物及近百件未经面世的歌曲、歌剧手稿,是国内规模最大的集中体现王洛宾音乐文化和西部音乐艺术的纪念馆。
    王洛宾音乐艺术馆在现有资料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资料征集范围,搜集到第一手宝贵的资料,忠实于事件原貌,以浪漫、活泼、富有民族特色为基调,准确地反映每个时期的真实故事。
    纪念馆布局:纪念馆建筑面积1321.37平方米,共两层,整体造型呈立体方形,正面为一面纪念墙,呈便签纸造型,突出表现世界名曲《在那遥远的地方》从金银滩草原走向世界。纪念馆总体布局由多功能厅、贵宾厅、互动视听房、主展厅四大部分组成。图物展示:照片图片、文字资料、实物、手稿展示。音乐展示:将音乐背景作为展厅的主要特点,根据情节设定背景,让主展线流畅生动。艺术品展示:设计制作主题鲜明、造型独特、艺术水准高的人物雕塑、主题创作油画等展具展品,增强展示的文化性、艺术性、趣味性和观赏性。影视展映和舞台剧展演:展映反映金银滩、王洛宾的影视纪录片、故事片;展演主题突出、观赏性强的舞台剧。纪念物品展示:展出具有珍藏价值的画册、邮册、纪念册、明信片、书籍和工艺品等。多功能厅:纪念馆一层设80人座位多功能影视厅,建筑面积264平方米,用于展映反映金银滩、王洛宾的影视纪录片、故事片及主题突出、观赏性强的舞台剧。贵宾厅:纪念馆一层设建筑面积46平方米的贵宾厅;互动视听房:观众互动区;主展厅:由“走向音乐圣地”、在“音乐圣地的多彩绽放”、“矢志不渝的音乐追求”、“西部音乐的传歌者”、“乐缘情未了”五个篇章构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