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阿尼玛卿神山本命之年迎来大量信众纷纷朝拜

作者:才让昂德 来源:青海湖网 时间:2014-02-26 09:29:00 点击数:

  今年是藏历木马年,在迎来藏历新年的同时,迎来了藏族同胞心目中神山“阿尼玛卿雪山”的本命年(尼地)之年。阿尼玛卿山又称玛积雪山或玛卿岗日,海拔6282米,位于果洛州玛沁县西北部,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十大山峰之一。阿尼玛卿山,山势巍峨磅礴。山体由砂岩、石灰岩及花岗岩构成,由13座山峰组成。平均海拔5900米以上,最高的一座叫“玛沁保木拉”山峰呈锯齿重叠形。1926年曾有一位美国人在攀登到阿尼玛卿4900米时, 他估计此地距顶峰大约还有3600米,后来他还著书说玛卿主峰有8500米,甚至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由于地势高峻,因而气候多变,冰峰雄峙,冰川面积约126平方公里,有冰川57条,其中位于东北坡的哈龙冰川长7.7公里,面积24平方公里垂直高差达1800米,是黄河流域最长最大的冰川。


磕头朝拜的信徒在“达却山口”合影

  “玛卿”是藏语,是黄河源头最大的山之意。阿尼玛卿大藏文书中意为活佛座前的最高侍者,被藏族视为神山,“格萨尔王传”史诗称阿尼玛卿山神是“战神大王”,说他是史诗主人公格萨尔所在的神山。在搜集到的一个异文分部本《英雄诞生》中还说:格萨尔是阿尼玛卿山神与龙女果萨拉姆梦合而生。与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也有较为密切的关系。为求其保佑,安多藏区百姓至今还对其虔心供奉,顶礼膜拜。在青海藏区,经常可以看到阿尼玛卿山神的画像,山神白盔、白甲、白袍,胯下白马,手执银枪,他武艺超群,降魔济贫,拥有无穷的智慧。阿尼玛卿峰有如此大的神威,自然成为朝拜之地。遇到灾难,他们总要呼唤阿尼玛卿,盼望法力无边的山神伸以援手。佳节时分,人们拿出柏香、青稞面、酥油,向山神煨桑顶礼。


徒步磕头转山的信徒

  每逢藏历的“马年”藏语称(尼地)之年,朝拜的人们携带简单的行装、灶具和食物,顶风冒雪、跋山涉水、风餐露宿,绕山朝拜一周,才算尽了虔诚膜拜之心意,达到消除罪孽,灵魂升天的目的,沿途条件艰苦,没有顽强的体力和毅力是难以支持下来的。据说,每12年一遇的藏历马年是“宗教大年”,按照传说中的说法,佛祖释迦牟尼属马,马年也是阿尼玛卿雪山的本命年。因此,马年转山一圈相当于其他年份转山13圈,能额外增加12倍的功德,绕山一周,相当于念完了13亿编六子真言,而且能治百病。所以每年都有大批朝圣者前去虔诚朝拜。特别是今年,“阿尼玛卿雪山”的(尼地)之年,恰逢木马年是一个特别吉祥、特别如意的一年,所以果洛州玛沁县政府特意将今年定位“阿尼玛卿雪山”国际徒步旅游年。今年神山也将迎来大量朝拜者和国内外游客,从春节开始就有大批的朝圣者组成了转山队伍,甚是庞大,有磕头族、有徒步族、自行车族、摩托车族、汽车族等。磕头族一般需要1个月左右才能完成绕山一周,徒步族要4至7天左右,自行车族则需要2至3天左右,摩托车族和汽车族在早起晚归的情况下只需要1天时间就可以绕山一周了。


正在休息的徒步朝拜者

  近日,玛沁县拉加镇洋玉牧委会牧民组成的磕头族已经动身,他们共有60余人磕头朝拜,随从者有50余人为徒步族,主要负责背行囊、背灶具、背食物等,一路侍奉和服务磕头族,同时自己也将完成徒步绕山的朝拜任务,主要组成人员年龄在20岁至40岁之间的青年男女。他们冒着风雪严寒、顶着寒风沙尘,一路风尘仆仆,手上抓着两个木屐,身上裹着破旧的牛皮围裙,黝黑的脸,脏乱的头发,走三步,然后全身趴在地上,朝着神山的方向磕头,用身体丈量着神山周圈的大地。即使遇到雪地或者冰砍,也不避开,没有一点的偷懒,这一切不得不让人敬仰。他们无论多么的辛苦,无论多么的艰辛,三步一叩首,口中念着六字真言,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拜到神山的脚下。只有在天黑的时候,就在路边搭起一个小小的帐篷,风餐露宿,有说有笑,相互帮忙,路途的艰难与困苦在他们眼里、在他们心中不值一谈。不管有多苦、有多难都没有动摇过他们朝圣的信念。(青海湖网通讯员 才让昂德 报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