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甘南舟曲重建困难多 建房补助标准亟待提高

作者:杨旭明 全旦交 来源:甘肃新闻网 时间:2008-07-11 09:37:31 点击数:
记者日前从重灾区舟曲县八楞乡风安山村三户灾后重建试点户家中了解到,该村灾后重建中存在这许多困难和问题。
    风安山是八楞乡冷水泉行政村的一个纯藏族自然村,地处海拔2000多米的高山上,交通不便,自然条件十分严酷。受“5·12”震灾波及影响,全村43户群众的房屋倒塌,使原本就非常贫困的风安山村雪上加霜。自全县抗震救灾工作转入灾后重建阶段以来,县上将该村确定为原地重建试点村。从目前风安山村试点建设工作总体进展来看,由于该村灾后重建存在着巨大困难和问题,目前该村重建工作进展相对滞后。
    在风安山村灾后重建示范户付其家、陈木朗、付三宝家中,记者详细了解重建试点工作开展情况,县委、县政府领导同县交通局工程技术人员和八楞乡、风安山村干部一道,认真细致地测算了灾后重建成本,全面分析制定了该村灾后集中连片、专业+群众联建的重建实施方案及群众当前建房中突出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该村交通条件极差,灾后重建物资运输困难相当大。虽然县上为保证该村灾后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已投入资金,经过交通部门16天的连续抢修,打通了通往该村的6公里公路,实现了该村多年来不通公路的历史。但由于山高坡陡,地势极为险要,且多处存在滑坡泥石流,时常出现交通阻断,县上虽进行了多次抢修,但险要的路情和时断时通的路况仍然给风安山村群众灾后重建中物资运输带来极大困难;二是风安山村自然条件极其严酷,群众自筹能力极差,灾后重建困难大,成本高。该村地处高山,全村没有能促进群众持续增收的特色主导产业,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十分落后,全村人均纯收入仅为1140多元,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贫困村,因此建房中群众自筹资金实难解决。尽管国家能为每一倒房户补助2万元,但该村建房所需的砂、石等严重缺少,大部分建材及物资均需群众从距离山底近30余公里外的陇南市宕昌县沙湾镇购运,使得运输成本翻倍增加,仅1立方米砂子运到村上就需180多元,一块砖则需1.5元,在风安村修建一座符合抗震防震要求的砖混结构房屋,每平方米造价则高达 1560元,盖3间60平方米的房子则需资金93300元。资金缺口太大,国家拟提高补助标准,另外,群众普遍希望贷到6 至7万元的贴息贷款,通过劳务输出等途径逐步还款。第三,灾后重建中采取了技术指导、党员帮建、群众互帮等措施,因当地文化教育落后、群众基本没有技术,急需一批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援建,现场进行技术指导。第四,由于同时建房,劳力严重不足,因经济限制无法雇工,入冬前主金进新房很难实现。面对严酷的自然条件、贫困落后的生产生活条件、高昂的建房成本、施工技术的缺位和劳力严重不足等困难,风安山村的灾后重建工作陷入了困境。
    受震灾影响,目前舟曲县35个受灾村群众建房普遍存在上述问题,但广大群众充分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努力克服“等、靠、要”和依赖政府的不现实思想,变“要我干”为“我要干、主动干”,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坚强地从废墟上站起来,以顽强的意志和奋斗精神,积极主动地投身恢复生产和灾后重建中去,用自己勤劳的双手重建新家。当前舟曲受灾群众重建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应当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力争提高高山、半山建房补助标准,从根本上解决群众建房困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