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路巴·完代克:洮河是勒秀的灵魂(组诗)
作者:岗路巴·完代克
来源:青海湖网
时间:2025-11-20 08:12:31
点击数:
麻木索那
人间第一村,麻木索那躺在神的怀抱里
无数次目送日出与日落
众神路过的村庄
是三面环山,把伸向远方的路
紧紧地揣在自己的怀里
像神的孩子一样
从远方赶来,途径此处
只想召唤你歇息片刻
雨中的加茂贡巴
把阳光藏在一处安静的空间里
除了雨水,还有古老的记忆
我也深信,雨——
尤其是寺中的雨
把尘封的心,能够清洗干净
被秋雨淹没的半山坡上
静静的寺院,像磐石——
又像智者一样,在雨中沉思
下村记
收获了许多的笑容
也硬塞给了一堆抱怨
一座座闭塞的村落
常有一些牛羊出没
更多的还是走不尽的山路
下村回来
开始整理琐碎的词语
也让简陋的世界,遍地开花
老人和半个世纪的往事
在午后的洮河岸边
听老人讲出了三件往事
三棵树,两条河
还有,一座木桥的故事
他说:只能讲出半个世纪的往事
栽两棵树的人,已经走了
两条河,也不知流淌了多少年
那座桥,冲走了很多次,却没有倒下
夏天,缓缓落入洮河里
高处的天空和山峰相互对峙
彩色的夏天,也缓缓落入洮河里
听见缓慢的河流
带着一声声远古的呼唤
赶往神的领地,像极了扑火的飞蛾
翠绿的山坡上
一群长到一半的植物
停在地面上,吹着野蛮的口哨
安果桥和安果岗
也编织了一种深情
一快一慢的节奏,向西边迁徙
安果岗,抬头可见的净土
化作了一种距离
挽留了人们的遗憾和梦幻
安果桥和安果岗
只是一高一低的角度
一个在云端,另一个在水上
创作谈:勒秀镇,我诗中的遗憾与梦幻
岗路巴·完代克
一
初到勒秀,我被麻木索那村这座地标深深吸引。这是“人间第一村”,确实,她就像躺在神的怀抱里,每日目送着日出从山巅跃出,又看着夕阳沉入河谷。村子被群山温柔相拥,伸向远方的路仿佛被它紧紧揣在怀里,连众神路过都会在此驻足。那时便觉得,勒秀的每一寸土地都带着神性,让人不自觉地放慢脚步,与自然、与时光温柔相待。
二
基层工作远比想象中琐碎。下村的路总是漫长而曲折,清晰记得一座座闭塞的村落散落在群山之间,每次下村回来,我都会在宿舍整理那些琐碎的词语,试图将这些见闻与感悟记录下来,让那些简陋却鲜活的世界,在文字里遍地开花。洮河是勒秀的灵魂,也是我工作之余最常驻足的地方。记得有一个午后,夕阳还未落山,我在洮河岸边遇见一位老人。他坐在高处的河边上,望着河水缓缓流淌,脸上满是岁月的痕迹。闲聊间,他给我讲了三件往事:三棵树、两条河,还有一座木桥。他说,自己只能讲出半个世纪的往事,栽树的人早已离世,河流不知流淌了多少春秋,木桥被洪水冲走了很多次,却总能在乡亲们的合力修建下重新屹立。老人的话语平淡,却带着穿越时光的力量,让我忽然懂得,勒秀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故事,每一件事物都蕴含着坚韧的生命力。
勒秀的四季各有色彩,最难忘的便是深秋同三五朋友来到加茂村口的饭馆就餐。看见窗外秋雨淅淅,阳光被寺院妥帖藏进静谧之处,而雨水敲打着屋檐,也仿佛在清洗着人的心灵,那些工作中的疲惫、生活里的烦忧,都在这雨雾中渐渐消散。半山坡被秋雨淹没,寺院像一块磐石,又像一位智者,在雨中沉思。
三
安果桥和安果岗是勒秀最独特的地标。安果桥横跨两条河流,一快一慢的水流在此交汇,带着各自的节奏向西迁徙,仿佛在编织着一种跨越地域的深情。而安果岗则是抬头可见的净土,它化作一段温柔的距离,挽留着人们心中的遗憾与梦幻的高地。站在安果桥上眺望安果岗,一个在云端,一个在水上,一高一低的角度,却构成了勒秀最和谐的画面。我常常在傍晚时分来到这里,看彩色的夏天缓缓落入洮河,听河流带着远古的呼唤,向着神的领地奔去,那执着的模样,像极了扑火的飞蛾。河对面的山坡上,那些长到一半的植物肆意生长,仿佛在吹着野蛮的口哨,张扬着生命的活力。离开勒秀后,我时常会翻看那些文字,每一个词语都能勾起一段清晰的回忆:麻木索那村的日出、加茂贡巴的秋雨、洮河边的闲谈、安果桥的暮色。如今,我知道,勒秀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工作过的地方,它是我精神的故土,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作者简介:
岗路巴·完代克,藏族,1997年10月生于甘南合作,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藏人文化网文学频道主编。作品散见于《诗选刊》《民族文学》《西藏文学》等各类刊物,现任教于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文学院。
文章来源:藏人文化网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