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塔拉
作者:张强
来源:《青海湖》2025年第9期
时间:2025-10-16 09:01:56
点击数:
草原上的秋天要来得早一些,当风把草尖吹黄的时候秋天就来了。从花土沟镇向东南方向走大约50公里就到了乌南油田,乌南油田再往远处走些,看不见采油井的时候就到了切克里克草原。
赶在明天办好退休手续前,我一个人驱车再一次来到了切克里克,时值初秋,浅黄仿佛细腻的丝绸轻轻覆盖在绿意之上,远眺而去,黄绿交错的画卷绵延至远山之巅。高原上的风总是带着寒意,这一丝丝的寒意让我没有完全投入回忆中,即便如此,泪水还是落了下来。陈磊的电话打了过来,他问我:“晓果,你跑哪里去了?”
我回道:“切克里克。”
“切克里克”这四个字堵住了陈磊后面的话,他在电话中顿了顿安慰道:“我也很想她,你早点回。”
似乎从塔拉去世后,她便没了名字,成为陈磊口中的“她”。我想,大概是因为一旦念出她的名字,思念就会喷涌而出,尤其是我自己。
1992年的夏天,整个海西州的雨水要比往年多一些,花土沟地处柴达木盆地,大部分地区都是干燥的戈壁滩和丹霞地貌,植被极少。雨水与沙土交织,迅速将地表转化为一片泥泞。
“天上即便下刀子,也必须去巡井!”班长陈磊根本看不见我一副极不情愿的样子,他一边喊着一边披着雨衣去发动皮卡车。
我紧随其后,花土沟的雨并不大,高原的一切都有着寒意,雨水也不例外,几滴冰冷的雨滴打在脸上,让我瞬间清醒了许多。
我快步上了车。陈磊一脚油门,车子开出了驻地。他边开车边自顾自地说道:“一到这种天气,偷油贼就跟老鼠一样冒了出来。”
柴达木盆地里最值钱的就是我们从地底采出来的石油,这些来自亿万年前的矿产不断驱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偷油贼通常白天隐匿不出,专挑夜晚行动。白天他们暗中摸清管道走向,夜里则借着夜色掩护,迅速掀开覆盖管道的沙土,接着,由技艺高超的钳工一点点打磨管道,直至管壁薄如蝉翼,再装上阀门,猛力一震,石油便冲破管壁,一个偷油阀就此制成。他们一般只敢把阀门开得很小,原油一点点地流出来,一旦开得大了,前后两个管输站压力不平衡就知道管道泄漏了。
“雨天他们不敢打孔,但说不准会来收油。”陈磊在车上时不时地念叨着。我们说是采油工,除了维护抽油机和注水泵外,还得是一名战士,保卫石油的战士。陈磊的念叨是对敌情的分析。
“他们一般都远离采油区。”陈磊一边说着,一边把车往切克里克草原开去,这里是我们厂的边缘区块,也是输油管最容易被打孔偷油的地方。陈磊早已把输油管线的位置记得一清二楚,他顺着往前开,忽然在大雁滩过一个小山丘时车被卡住了。陈磊死命地踩着油门,我透过后视镜看见汽车后轮掀起的泥点子像是天女散花一般,即便如此,车子仍旧纹丝不动。
他吩咐我下去推车,我下车,使出全力推,泥点子簌簌地落到我头上,车子还是不动。
陈磊下车,我俩面面相觑几秒后异口同声地说道:“完球蛋!”
雨还没停,雨线交织在天地间,看得不远,目及之处都是草原,我们进入了无人区了。回去求援也没有车,只能在这里等着单位派人来找。
车子上带着水,装了满满一桶,那时候连驻地都没有接通水管线,所有用水都靠车拉,所以出野外的车准备的水都是充足的,但是唯一的问题是车上没有食物。等待救援的日子少则一两天,多则一周。我和陈磊在第一天就没熬住,出来的时候只是吃了早饭,到了夜里我俩的肚子响声就跟交响曲一样,此起彼伏。那是我第一次体会到饿得睡不着。
我和陈磊坚持了两天,第二天夜里我在半醒半睡间看见了一大盆水煮羊肉,我无法分辨这是梦还是现实了,直到无法抓起任何一块热腾腾的羊肉,我才意识到这是梦。饥饿已经开始影响我的判断了,天还没亮我就从车里出来,我必须去找一些吃的,车里还有几本厚厚的书,如果能抓到一只兔子就能烤着吃,最差也要找到一些野蘑菇。
雨水断断续续下了两天后,在我去寻找食物的这一天天空终于放晴,日出的光芒一瞬间熨帖了草原,每一株草都顶着露水闪着光。饥饿让我无力,我仿佛走了很远,可是回过头才发现陷车的那个小山丘就在不远处。泄气的我坐下来,就在这时,我看见有人逆着光,骑着一匹马。
我拼尽全力,嘶吼着:“救命!救命!”生怕我的声音被风吞噬,无法传到远方。我调动起身体最后的力气,猛地一跃而起,双手在空中挥舞,仿佛这样就能让远处的人看见我的绝望与求助。直到我看见人影慢慢放大,我又瘫坐了下来。
人影近了,我才看清,是个藏族姑娘,她用并不熟练的汉语问道:“怎么了?”
我领她到车跟前,陈磊从汽车驾驶室探出头来有气无力地说道:“晓果,你怎么找了个姑娘回来,姑娘可不顶饿!”
姑娘听到这话,从身上掏出几条风干牛肉扔给我们,让我等着就骑马走了。不一会儿,她牵着几头牦牛回来,用绳子一头套住牦牛一头绑住车,把车拖了出来。
她得知我们已经三天没有吃饭,便邀请我们去她家的帐篷。在路上,我知道了她的名字,塔拉。
在帐篷里,塔拉一家人盛情款待了我们,满满炖了一大锅的羊肉,当时我们饿得饥肠辘辘,家中唯有塔拉通晓汉语,其余人均不通汉语。他们面带笑意地望着我们,我们却无暇顾及,只顾埋头猛吃。不到一会儿,一锅肉就被我们两个人吃完了,肥美的羊肉让每个人的嘴都油乎乎的,塔拉拿来帕子我俩擦嘴。
我和陈磊没有想太多,擦了嘴准备记下塔拉家的地址往后再来道谢。我俩着急赶回驻地,“消失”这几天,单位领导和同事一定很担心。
可是当我们走出塔拉家的帐篷的时候,塔拉张开手臂拦住了我们,塔拉的爷爷也从帐篷里出来,他怒目瞪着我,像是我犯了天大的错误。塔拉的爷爷看着我们一脸木然,用手指了指帐篷里桌子上,我刚刚用过的那个帕子。
那是一张洁白的帕子,与桌上其余的帕子都不一样。
塔拉说,那是她自己的帕子,只能给心爱的人用,谁要是用了她的帕子就要娶她。
慌张,像是刚刚那些拉车的牦牛都向我跑来,我无处可躲。陈磊的脸上从满脸笑意急转成严肃,他拍了拍我的肩膀。
我静下心神,看着塔拉的爷爷说:“毛主席说过,全国各族人民都是一家人,既然是一家人,就不能强迫婚姻。”
我说完这句话,拉着陈磊就往车那走,塔拉拦着我们的手臂渐渐收了起来,我们来不及回头就走了。
塔拉对我的情谊成为我和陈磊心照不宣的一个秘密。当我从“劫后余生”的疲惫中缓过来后,我一直在想塔拉的样貌是什么样?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塔拉为什么对我这个陌生人一见倾心?
当时的状态让我很难记得塔拉的样貌,只是记得她那两条长长的麻花辫。我无数次地对着镜子看自己,样貌平平,与帅气两个字搭不上边。没有结果的思索在一日日繁忙的工作中越来越淡,塔拉的名字却像是花土沟的风一样,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无处不在,还经常到访。
当初的落荒而逃让我一段时间内回避去切克里克巡检,代价就是班组其余的活都分给了我。陈磊知道原因,他几次见到我欲言又止,我没有给他说出来的机会,我除了工作上的事情跟陈磊说话,其余时间也在回避他。
强烈的紫外线,缺氧的环境,还有一眼望不到边的荒凉戈壁与雅丹地貌,恶劣的自然条件让花土沟的采油工进化成了“候鸟”,在这上两个月班可以轮休一个月,不过候鸟穿梭的是冬天与春天,而我们穿梭的是谋生的他乡与温暖的故乡。我是四川人,在花土沟,唯有舌尖的麻辣才能传来巴蜀的气息。宿舍墙上挂着的日历,在提醒着我归家的日期。
在轮休前的最后一个夜班,陈磊换了跟我搭班的同事,我诧异之余也明白有些事情避无可避。陈磊一直是整个班组的热心大哥,除了工作上对所有班员的照顾,更是关心班员的家庭情况与个人情绪,他和我欠了塔拉一个人情,我可以骗过自己不再去管,可我知道,他不可能。
夜班的工作主要是关注几口重点采油井就行,巡检的路线比白班短了很多。汽车引擎的轰鸣声成为夜里最主要的声响,我和陈磊都在沉默,直到后半夜,陈磊说道:“你轮休了,先别着急回家,咱们去看看塔拉。”我说:“好。”
那夜,星星在闪烁,旷野的风在我的心底吹起了层层涟漪。
车子还是沿着当时巡线的道路行进,塔拉放牧时要迁移牧场的,夏牧场、冬牧场不在一起,还好轮休的时候尚未到冬天,我们顺利找到了塔拉家的帐篷。我们从车上拿出水果和面粉,感谢塔拉上次的搭救。
塔拉处之自然,我们到的时候时间已晚,夜色将落,塔拉一家人要留宿我和陈磊,晚饭依旧丰盛,只是桌上不再见到手帕。晚饭后,塔拉让我跟她出去走走。
落日染黄山脉与草原,塔拉找了一处山坳,说这样别人就看不见我们了。
塔拉郑重地问我:“你为什么不喜欢我?”
我看着塔拉,高原阳光映照下,她的脸颊泛起红晕,放牧岁月雕琢出她粗糙的肌肤,身上还隐约散发着酥油的醇香,我也如实回答:“因为你长得不好看!”
塔拉听到我这么说,脸一下涨红了,生气地冲我喊:“胡说!我们藏族人都说我是个大美女!”
我继续说道:“那可能我这个汉人看不出来。”
塔拉听到我这么说,转身离开,一边走一边大哭,嘴里说着我听不懂的藏语。塔拉的哭声很大,草原很空,帐篷里的人都出来了,我跟在塔拉身后,大伙看了一眼就又默默返回帐篷了。
我以为这次拒绝会深深伤害塔拉,等到告别的时候,她问我哪年出生的,又用手掰算了一番说:“你比我小,以后就叫你‘汉娃子’吧!”
我们离开的时候,陈磊以为我和塔拉的关系就结束了,他不知道我答应了塔拉一件事,就是常常要来看她。
我告诉塔拉,我这次要休息一个月才能回来,而那时她已经赶着她的牛羊去了冬牧场,我们再见只能是明年夏天了。
塔拉把那张当初的白手帕掏了出来,说:“这个你留着,你上次走了我就又做了一个新手帕,这个手帕你用过了就是你的了。”
四川的冬天极少下雪,许久未见的父母与亲戚们对我格外热情,走家串户的日子稍纵即逝,直到春日临近,我收拾行李准备返回花土沟的时候看见了那条塔拉送我的白手帕,我看着白手帕愣了几秒,我想,在遥远的切克里克应该下雪了吧?
等我返回采油厂的驻地的时候,塔拉一家还没有返回切克里克。我对塔拉的承诺就像是一根无形的丝线,总是会牵扯出一些思念。我等到四月,就常常去塔拉上次搭帐篷的地方看,一日未见便隔几日再去。
终于,我见到了塔拉的帐篷,我兴冲冲地跑过去的时候塔拉正在做酥油,木槌碰撞盛满鲜奶的木桶发出咕咚咕咚的声响,她根本没有注意到我已经站在她身边。忽而她像是发现了什么,皱着眉头,抬起头。
她的眼神从厌恶过渡到欢喜,她笑着骂道:“哪里来的呛人的石油味,原来是你这个汉娃子来了!”
我辩解道:“石油是香的,酥油才呛人!”
她伸手打我,我没躲,她温热的拳头轻轻落下,那一刻,承诺牵起的思念落了地。
我把塔拉回来的消息告诉了陈磊,上班时候工作繁忙,没有机会去找塔拉,我就约了陈磊等到我们轮休的时候一同再去找塔拉。原因是塔拉一家人知道我惹了塔拉不高兴,怕自己面子上挂不住更怕对塔拉的名声有影响。
轮休的日子很快到了,我们装了一车的蔬菜和米面粮油准备送给塔拉,这些对于放牧的塔拉来说是不易获得的物资。等我们到塔拉帐篷的时候,他们一家人早已站在门口等我们。
塔拉说,我们的汽车声在草原上是独一份,隔了老远就能听见。
塔拉不客气地接下我们的物资,并且要求我们在这里帮她放牧,她说,今年草长得好,家里那几头母牛的牛奶产得多,根本喝不完,我俩正好留下来可以把这些牛奶喝完。
见我们没有回话,塔拉冲着山头喊道:“森格!”,不一会儿一头像是小狮子的藏獒就跑了过去。她对这条健硕的藏獒继续说道:“森格,这两个人要是逃跑,你就把他们拽回来!”
森格像是听懂了塔拉的话,冲着我们“汪汪”地叫了两声。
那个夏天,我见到了最美的草原。我从没有想到雪山融雪的水能滋养出这么大的一片草原,翠绿的颜色仿佛化不开,风和阳光格外偏爱这片绿色,风让翠绿有了轻盈舞动的身姿,而阳光让这片绿越发蓬勃。我们帮塔拉放牧,就住在塔拉家的帐篷里,跟他们一起喝酥油茶,吃糌粑,也和他们一样在大雨天赶着牦牛回家。
夜晚时分,我们围坐在篝火旁,向塔拉诉说着开采石油的艰辛与盗油贼的狡猾,而塔拉的爷爷则用那悠扬的藏语,向我们讲述着藏族古老而神秘的传说。塔拉在一旁细心地翻译,让我们仿佛看见了雪域十二丹玛女神的奇幻与格萨尔王的英勇无畏。
那时候,放牧让我长了不少见识。一次下大雨,我跟牛群在山下,因为雨势太大,我就在山下找了个山洞钻进去躲雨。那时,我与陈磊、塔拉各自负责一群牛羊的分开放牧任务。雨势渐大,我与陈磊商量,决定等雨势稍减再返回营地。谁知道,这雨越下越大。我们蜷缩在山洞中,既畏惧雨水的侵袭,又担心引领牛群会迷失方向。
没过一会儿,就听见有人喊,汉娃子!汉娃子!我知道,那应该是塔拉。我走出山洞,塔拉在对面的山上冲我招手,看我没有过去的意思,她着急地往我这跑,一边跑一边喊着:“汉娃子,汉娃子快过来!”
我拉着班长也往塔拉那边跑,雨水彻底把我们浇成了落汤鸡,塔拉急切地催促我们上山避险,她主动承担起驱赶牛群的任务,并警告道,大雨倾盆,洪水将至。
我爬到山上的时候,回头看,塔拉和牛群在雨幕下像是一个个黑色的小点一样,我心生愧疚,可是塔拉一边赶着牛还一边喊着:“汉娃子,快爬!快爬!”
那声音就跟当初她的哭声一样,能穿透这草原、这雨幕。
我只能继续爬,等到我们赶回帐篷的时候,山洪也没来,但是塔拉那着急的模样和急促的声音让我心生恐惧,而在这恐惧中又有一丝坚实的温暖。
那个夏天我没有回到四川,等到该上班的日子到了,塔拉非要送我们一程,我们把车开得慢,塔拉骑着马在一旁,虽然知道只是短暂的离别,但这一段时间的相处,已经让我们从陌生到熟悉再到亲切,塔拉比我大几个月,而陈磊比塔拉大,我们从暴雨中平安返回后三人就喝着青稞酒,认了彼此为兄妹。塔拉虽不解汉人“拜把子”的深意,却也欣然加入我们,共饮青稞,同声大笑,在草原上肆意奔跑,无拘无束。二十多岁的我,仅剩的青春也在这片草原生了根,长成了一株随风摆动的草。
等到大地变成干涸的戈壁滩时,不再能看见一点绿色的时候,我和陈磊才把塔拉劝了回去。塔拉胆怯地试探着问我们,能不能来看我们?我们知道采油区的安全要求,拒绝了塔拉的请求。
塔拉并没有按照我们的要求不到油区来,她带来了盗油贼的消息。那日,塔拉骑着她的马,狂奔进入油区,看见住宿的板房就大喊:“汉娃子!汉娃子!”我从房子出来后,她从马上跳下来,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道:“盗油贼!”
我们跟着塔拉赶到切克里克的时候,盗油贼早就不见了踪迹,只剩下一个已经打好的盗油阀。塔拉紧咬着嘴唇,眼里含着泪水,我和陈磊无奈地叹着气准备往回走,塔拉不放弃,她喊来森格,让森格去闻着残留的气味去寻找盗油贼。森格好像明白主人的着急,低头嗅了一会儿,突然向着一个方向跑去,塔拉骑着马追了上去。
我和陈磊跟在后面,大约跑了十几公里,我们果真看见了停着的盗油贼装满油桶的货车,塔拉从马上跳下来,顺手拿起自己的乌朵(藏族特殊的投石工具),装了石头就往货车上甩去,我和陈磊也拿着扳手从车上赶下来。盗油贼听到响声准备发动汽车继续逃跑,可惜车子的一个后轮陷在坑里,半天开不动,我冲到驾驶室旁边,用力砸开车窗,森格跳上去一口咬住了司机的胳膊,司机疼得哇哇大叫放弃了抵抗。
因为塔拉我们擒获了两名盗油贼和十桶原油,陈磊打了报告给采油厂,详细说明了塔拉的英勇事迹。厂里制作了锦旗,我和陈磊带着厂领导赶到塔拉的帐篷给她颁发了锦旗。
塔拉接过锦旗的那一刻,她看着我,笑得格外灿烂,我那一刻才发现这个质朴勇敢的藏族姑娘,笑起来格外美丽。
在蒙古语中,“塔拉”一词可以理解为美丽的女神,正如佛教中用以指称女性化身的菩萨,象征着智慧和慈悲。
我懊恼自己迟钝了这么久,才发现这美丽。
秋风一来,塔拉一家就要赶着他们的牛羊前往冬牧场,而我到了轮休要回自己的故乡。我和塔拉并不难过,我们知道来年,我们还会相见。
我回到四川的第四天就开始咳嗽不止,拖了几日才去医院,医院的检查做了一遍又一遍,最后诊断书才下来:肺癌早期。必须手术。
当巨大的挫折降临的时候,根本来不及让人反应。我像是一个提线木偶般在家人的陪伴下住院、检查、等待手术。
自住院之日起,我便如同与世隔绝,昼夜更替、阴晴变换皆与我无关。手术那日,母亲轻声告诉我,窗外阳光明媚,是个好天气,让我放宽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对常常阴天的四川来说,晴天无疑是个吉兆。
手术很成功,手术之后是接踵而来的化疗,等到我走出医院的时候,我曾经茂密的头发已经稀疏不堪。脱落的头发带走了我的病痛也带走了那些曾经的多愁善感。
出院后,因为摘除了一片肺叶,所以再去高原工作已不可能。我联系了陈磊,告诉了他我的情况,至于工作的事情,他让我别操心,他会去跟领导说。他问我,是否要把我生病的事情告诉塔拉?
塔拉笑靥灿烂的面容闯入我的脑海里,结冰的情感破冰开始缓慢流动。我说,不要告诉她,她肯定会哭的。
生命这本书,翻到生病这一页后,之后味同嚼蜡,匆匆而过,很快那写着年龄的脚注来到了30岁。因为身体原因,油田照顾下我被调动到油田大后方敦煌工作,成为一名锅炉工,敦煌依旧干燥多风,但海拔较低,对我的身体并无太大负担。
在我刚到敦煌的时候,陈磊还没有调离花土沟,他每次跟我联系的时候都会说到塔拉。
塔拉家多了很多牛羊。
塔拉一家人冬天没有去冬牧场,而是去了西藏,他们去冈仁波齐转山,塔拉转了二十多圈,她虔诚地向神山祈祷我的平安。
塔拉的狗森格因为吃了得了鼠疫的老鼠死了,塔拉哭得很伤心。
……
陈磊的讲述不断给我脑海中模糊的草原涂满新的色彩,我无数次在梦里看见塔拉站在她的帐篷旁,朝阳照亮她的身影,她在向我挥手。
可是,我很难再看见她了,这浓烈的忧伤在我心上划下了一道无法愈合的伤口。
再后来,陈磊离开了油田,选择南去自己做生意,而我在敦煌成了家,妻子是小学老师,她上班的小学就在我上班的锅炉房旁边,随着油田的发展,日子也越过越好。我在妻子的鼓励下,拿下了在职研究生的学历,我也从锅炉房到了油田的机关。
机关管理岗位的人每年都会去花土沟检查工作,我因为身体原因最初大家都不让我去,后来我坚持锻炼身体,身体越来越好,在油田长跑比赛中还取得了前十名的好成绩。同事们渐渐也把我曾经患病的事情淡忘了。终于,前往花土沟出差的事情落到了我身上。
我在出发前的一夜,彻夜难眠,我想到了采油厂更想到了切克里克的草原,还有草原上美丽的塔拉。
出差的行程安排得很满,查阅资料,座谈,写报告,一堆的事情根本没时间去切克里克。越是没有时间去,这个愿望越是急切,最终我逃掉了一个晚宴,借了一辆车,直奔切克里克。
等我到切克里克的时候,天已经彻底黑了,除了汽车的车灯的亮光之外周围都是黑暗,我停下车,走到路边,伸手抓住了一小把干枯的草,我知道已经到了切克里克了。我站在路边大声喊着:“塔拉!塔拉!”,空旷的草原,没有回声、没有回应,黑暗吞没了我的声音。
这次出差在格尔木的时候获得了收获,在与政府人员座谈的时候,我听到了别人说到了塔拉的名字,我不知道是不是我要找的塔拉,顾不上面子把我的电话号码留给了那位说到塔拉名字的公务人员,并拜托他如果有机会见到塔拉,一定要让她给我打个电话。
接到塔拉的电话,让我多少有些意外。塔拉的声音里透出一种莫大的喜悦感,她在电话里说,汉娃子,咱们终于联系上了。这多少年了。我抬头望着天,青海的天一向很蓝,蓝得让人把思念酝酿得更浓烈。我跟塔拉已经10年没见了。在我离开青海返回敦煌前终于联系上了她。
等我返回家里,我喜悦的神色让妻子一眼就看出来了。我从没有给妻子讲过塔拉的事情,可是如今在电话里我得知塔拉跟我一样也已经结婚,还有了三个孩子。昔日模糊的情愫,终被命运拨弄,各自踏上了不同的人生轨迹。我决定再去看看塔拉,把这中断的联系接续上。出发前我跟妻子商议带些什么给塔拉,商场里昂贵的礼品都显得生疏而刻意,妻子说,塔拉不是有几个孩子嘛,你给孩子们买几套衣服。
我听从妻子的建议,去商场买了几套小孩子的衣服。赶去见塔拉,一路从花土沟赶往塔拉现在所在的乌图美人乡。戈壁过后,便是大片的草原,看见草原我就想起了塔拉的那原本记忆中模糊的容貌清晰了起来:圆脸,一头浓密的长发,脸颊微红,总是笑得很灿烂。
塔拉见到我一点生疏感都没有,我也是。塔拉把我引进她的家,那是一套朴素而宽敞的四合院平房。塔拉说:“这些年,国家政策好,你瞧我早已不住帐篷了。”
塔拉的喜悦,让我由衷高兴。塔拉不等我说话,又说:“汉娃子,牛羊现在都有专人照顾了,我现在的生活可好了。大家还推举我当上了我们祥和村党支部书记呢。”我能从家里的摆设看出塔拉的生活已经十分富足。我有些局促地拿着手里简单的衣物,有点不好意思送出手,塔拉的两个儿子跑出来,围绕在我身边。塔拉一共有三个儿子,最小的还不会说话不会走路,最大的那个也不过五岁。我把衣服递给塔拉,塔拉热情地接过衣物,没有丝毫犹豫,麻利地为孩子们换上了新衣。
她问孩子们:“漂亮不?喜欢不?”
孩子们一个劲点头笑着。
塔拉指着我说:“那还不快点谢谢舅舅!”
我听塔拉这么说,也笑了起来。
这一声“舅舅”是我和塔拉的默契的约定,更是过去诞生的不亚于血亲的亲情。
我本以为自此以后我和塔拉不会再走散,现在有了手机、交通也发达、我们不会再像过去那样“失联”了,可是没有想到命运给我们开了个天大的玩笑。
在我和塔拉取得联系后的翌年夏日,我和妻子已经收拾好行李准备前往乌图美仁乡找塔拉,塔拉答应我要再去一次草原。可是塔拉打来电话,告诉我们乌图美仁乡连日的暴雨让车辆很难进来,她让我再等等,等雨停了再来。
我们没有等到雨停了再去,我们从新闻中得知,连日的暴雨引发了洪水。由于道路被泥石流淹没,地面车辆无法进入灾区开展救援工作。
我顾不上妻子的反对,担心塔拉的安危,一人赶往乌图美仁乡,可是刚刚赶到格尔木市就得知已经不允许普通车辆再进入乌图美仁乡。
我在格尔木焦急地等待了整整三天三夜,最终等到的却是塔拉失踪的噩耗。
塔拉为了帮助被困的牧民,前往洪水最严重的地方,等到救援队来的时候从被救的牧民口中得知,塔拉书记在寻找最后一户牧民的帐篷时候,被洪水冲走了。
我联系了陈磊,陈磊昼夜不停地赶到了格尔木,我俩疯了一样地联系车辆,联系人员去寻找塔拉。
我和陈磊同乘一辆车,从乌图美仁出发,一路颠簸前往昆仑山腹地。洪水虽已退去,但四周仍是一片荒芜的泥沼。白天靠着得到的讯息,沿路寻找,晚上困了只睡一小会儿。陈磊和我熬红了眼睛,找了三日没有结果,短短的三天时间耗尽了我们的体力,也让我们的着急与悲伤达到了顶点。
夜里,陈磊趴在汽车方向盘上休息,他只睡了一会儿,我就听见了呜呜的哭声。我从后排起来,拍了拍他的肩。陈磊狠狠砸了一下汽车方向盘,他大声喊着:“为什么找不到!为什么!”
他猛地回过头,红肿的眼眶里泪水如泉涌般滑落,顺着脸颊不断滴落。
我看着他这样,原本坚定塔拉没事的信心在这一刻也崩溃,我哭着喊道:“狗日的洪水!狗日的我,为什么不早点!”
塔拉的尸体最后被救援队找到的时候,已经是洪水退去的十天后。
我和陈磊怀着沉重的心情,一同出席了塔拉的火葬仪式。
在藏族的传统信仰中,火葬被视为一种神圣而清净的葬法,它象征着灵魂能够迅速超脱尘世,获得安宁。酥油倒在稻草上,火焰腾空而起,浓烟扶摇直上,我仰起头,看着那浓烟往天空深处飘去。
我想起塔拉说,缘分就跟草原上的草一样,黄了,枯了,只要有惦念,就会复苏。
我知道,塔拉说的缘分,就是我们一直是一家人,是一直。
赶在明天办好退休手续前,我一个人驱车再一次来到了切克里克,时值初秋,浅黄仿佛细腻的丝绸轻轻覆盖在绿意之上,远眺而去,黄绿交错的画卷绵延至远山之巅。高原上的风总是带着寒意,这一丝丝的寒意让我没有完全投入回忆中,即便如此,泪水还是落了下来。陈磊的电话打了过来,他问我:“晓果,你跑哪里去了?”
我回道:“切克里克。”
“切克里克”这四个字堵住了陈磊后面的话,他在电话中顿了顿安慰道:“我也很想她,你早点回。”
似乎从塔拉去世后,她便没了名字,成为陈磊口中的“她”。我想,大概是因为一旦念出她的名字,思念就会喷涌而出,尤其是我自己。
1992年的夏天,整个海西州的雨水要比往年多一些,花土沟地处柴达木盆地,大部分地区都是干燥的戈壁滩和丹霞地貌,植被极少。雨水与沙土交织,迅速将地表转化为一片泥泞。
“天上即便下刀子,也必须去巡井!”班长陈磊根本看不见我一副极不情愿的样子,他一边喊着一边披着雨衣去发动皮卡车。
我紧随其后,花土沟的雨并不大,高原的一切都有着寒意,雨水也不例外,几滴冰冷的雨滴打在脸上,让我瞬间清醒了许多。
我快步上了车。陈磊一脚油门,车子开出了驻地。他边开车边自顾自地说道:“一到这种天气,偷油贼就跟老鼠一样冒了出来。”
柴达木盆地里最值钱的就是我们从地底采出来的石油,这些来自亿万年前的矿产不断驱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偷油贼通常白天隐匿不出,专挑夜晚行动。白天他们暗中摸清管道走向,夜里则借着夜色掩护,迅速掀开覆盖管道的沙土,接着,由技艺高超的钳工一点点打磨管道,直至管壁薄如蝉翼,再装上阀门,猛力一震,石油便冲破管壁,一个偷油阀就此制成。他们一般只敢把阀门开得很小,原油一点点地流出来,一旦开得大了,前后两个管输站压力不平衡就知道管道泄漏了。
“雨天他们不敢打孔,但说不准会来收油。”陈磊在车上时不时地念叨着。我们说是采油工,除了维护抽油机和注水泵外,还得是一名战士,保卫石油的战士。陈磊的念叨是对敌情的分析。
“他们一般都远离采油区。”陈磊一边说着,一边把车往切克里克草原开去,这里是我们厂的边缘区块,也是输油管最容易被打孔偷油的地方。陈磊早已把输油管线的位置记得一清二楚,他顺着往前开,忽然在大雁滩过一个小山丘时车被卡住了。陈磊死命地踩着油门,我透过后视镜看见汽车后轮掀起的泥点子像是天女散花一般,即便如此,车子仍旧纹丝不动。
他吩咐我下去推车,我下车,使出全力推,泥点子簌簌地落到我头上,车子还是不动。
陈磊下车,我俩面面相觑几秒后异口同声地说道:“完球蛋!”
雨还没停,雨线交织在天地间,看得不远,目及之处都是草原,我们进入了无人区了。回去求援也没有车,只能在这里等着单位派人来找。
车子上带着水,装了满满一桶,那时候连驻地都没有接通水管线,所有用水都靠车拉,所以出野外的车准备的水都是充足的,但是唯一的问题是车上没有食物。等待救援的日子少则一两天,多则一周。我和陈磊在第一天就没熬住,出来的时候只是吃了早饭,到了夜里我俩的肚子响声就跟交响曲一样,此起彼伏。那是我第一次体会到饿得睡不着。
我和陈磊坚持了两天,第二天夜里我在半醒半睡间看见了一大盆水煮羊肉,我无法分辨这是梦还是现实了,直到无法抓起任何一块热腾腾的羊肉,我才意识到这是梦。饥饿已经开始影响我的判断了,天还没亮我就从车里出来,我必须去找一些吃的,车里还有几本厚厚的书,如果能抓到一只兔子就能烤着吃,最差也要找到一些野蘑菇。
雨水断断续续下了两天后,在我去寻找食物的这一天天空终于放晴,日出的光芒一瞬间熨帖了草原,每一株草都顶着露水闪着光。饥饿让我无力,我仿佛走了很远,可是回过头才发现陷车的那个小山丘就在不远处。泄气的我坐下来,就在这时,我看见有人逆着光,骑着一匹马。
我拼尽全力,嘶吼着:“救命!救命!”生怕我的声音被风吞噬,无法传到远方。我调动起身体最后的力气,猛地一跃而起,双手在空中挥舞,仿佛这样就能让远处的人看见我的绝望与求助。直到我看见人影慢慢放大,我又瘫坐了下来。
人影近了,我才看清,是个藏族姑娘,她用并不熟练的汉语问道:“怎么了?”
我领她到车跟前,陈磊从汽车驾驶室探出头来有气无力地说道:“晓果,你怎么找了个姑娘回来,姑娘可不顶饿!”
姑娘听到这话,从身上掏出几条风干牛肉扔给我们,让我等着就骑马走了。不一会儿,她牵着几头牦牛回来,用绳子一头套住牦牛一头绑住车,把车拖了出来。
她得知我们已经三天没有吃饭,便邀请我们去她家的帐篷。在路上,我知道了她的名字,塔拉。
在帐篷里,塔拉一家人盛情款待了我们,满满炖了一大锅的羊肉,当时我们饿得饥肠辘辘,家中唯有塔拉通晓汉语,其余人均不通汉语。他们面带笑意地望着我们,我们却无暇顾及,只顾埋头猛吃。不到一会儿,一锅肉就被我们两个人吃完了,肥美的羊肉让每个人的嘴都油乎乎的,塔拉拿来帕子我俩擦嘴。
我和陈磊没有想太多,擦了嘴准备记下塔拉家的地址往后再来道谢。我俩着急赶回驻地,“消失”这几天,单位领导和同事一定很担心。
可是当我们走出塔拉家的帐篷的时候,塔拉张开手臂拦住了我们,塔拉的爷爷也从帐篷里出来,他怒目瞪着我,像是我犯了天大的错误。塔拉的爷爷看着我们一脸木然,用手指了指帐篷里桌子上,我刚刚用过的那个帕子。
那是一张洁白的帕子,与桌上其余的帕子都不一样。
塔拉说,那是她自己的帕子,只能给心爱的人用,谁要是用了她的帕子就要娶她。
慌张,像是刚刚那些拉车的牦牛都向我跑来,我无处可躲。陈磊的脸上从满脸笑意急转成严肃,他拍了拍我的肩膀。
我静下心神,看着塔拉的爷爷说:“毛主席说过,全国各族人民都是一家人,既然是一家人,就不能强迫婚姻。”
我说完这句话,拉着陈磊就往车那走,塔拉拦着我们的手臂渐渐收了起来,我们来不及回头就走了。
塔拉对我的情谊成为我和陈磊心照不宣的一个秘密。当我从“劫后余生”的疲惫中缓过来后,我一直在想塔拉的样貌是什么样?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塔拉为什么对我这个陌生人一见倾心?
当时的状态让我很难记得塔拉的样貌,只是记得她那两条长长的麻花辫。我无数次地对着镜子看自己,样貌平平,与帅气两个字搭不上边。没有结果的思索在一日日繁忙的工作中越来越淡,塔拉的名字却像是花土沟的风一样,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无处不在,还经常到访。
当初的落荒而逃让我一段时间内回避去切克里克巡检,代价就是班组其余的活都分给了我。陈磊知道原因,他几次见到我欲言又止,我没有给他说出来的机会,我除了工作上的事情跟陈磊说话,其余时间也在回避他。
强烈的紫外线,缺氧的环境,还有一眼望不到边的荒凉戈壁与雅丹地貌,恶劣的自然条件让花土沟的采油工进化成了“候鸟”,在这上两个月班可以轮休一个月,不过候鸟穿梭的是冬天与春天,而我们穿梭的是谋生的他乡与温暖的故乡。我是四川人,在花土沟,唯有舌尖的麻辣才能传来巴蜀的气息。宿舍墙上挂着的日历,在提醒着我归家的日期。
在轮休前的最后一个夜班,陈磊换了跟我搭班的同事,我诧异之余也明白有些事情避无可避。陈磊一直是整个班组的热心大哥,除了工作上对所有班员的照顾,更是关心班员的家庭情况与个人情绪,他和我欠了塔拉一个人情,我可以骗过自己不再去管,可我知道,他不可能。
夜班的工作主要是关注几口重点采油井就行,巡检的路线比白班短了很多。汽车引擎的轰鸣声成为夜里最主要的声响,我和陈磊都在沉默,直到后半夜,陈磊说道:“你轮休了,先别着急回家,咱们去看看塔拉。”我说:“好。”
那夜,星星在闪烁,旷野的风在我的心底吹起了层层涟漪。
车子还是沿着当时巡线的道路行进,塔拉放牧时要迁移牧场的,夏牧场、冬牧场不在一起,还好轮休的时候尚未到冬天,我们顺利找到了塔拉家的帐篷。我们从车上拿出水果和面粉,感谢塔拉上次的搭救。
塔拉处之自然,我们到的时候时间已晚,夜色将落,塔拉一家人要留宿我和陈磊,晚饭依旧丰盛,只是桌上不再见到手帕。晚饭后,塔拉让我跟她出去走走。
落日染黄山脉与草原,塔拉找了一处山坳,说这样别人就看不见我们了。
塔拉郑重地问我:“你为什么不喜欢我?”
我看着塔拉,高原阳光映照下,她的脸颊泛起红晕,放牧岁月雕琢出她粗糙的肌肤,身上还隐约散发着酥油的醇香,我也如实回答:“因为你长得不好看!”
塔拉听到我这么说,脸一下涨红了,生气地冲我喊:“胡说!我们藏族人都说我是个大美女!”
我继续说道:“那可能我这个汉人看不出来。”
塔拉听到我这么说,转身离开,一边走一边大哭,嘴里说着我听不懂的藏语。塔拉的哭声很大,草原很空,帐篷里的人都出来了,我跟在塔拉身后,大伙看了一眼就又默默返回帐篷了。
我以为这次拒绝会深深伤害塔拉,等到告别的时候,她问我哪年出生的,又用手掰算了一番说:“你比我小,以后就叫你‘汉娃子’吧!”
我们离开的时候,陈磊以为我和塔拉的关系就结束了,他不知道我答应了塔拉一件事,就是常常要来看她。
我告诉塔拉,我这次要休息一个月才能回来,而那时她已经赶着她的牛羊去了冬牧场,我们再见只能是明年夏天了。
塔拉把那张当初的白手帕掏了出来,说:“这个你留着,你上次走了我就又做了一个新手帕,这个手帕你用过了就是你的了。”
四川的冬天极少下雪,许久未见的父母与亲戚们对我格外热情,走家串户的日子稍纵即逝,直到春日临近,我收拾行李准备返回花土沟的时候看见了那条塔拉送我的白手帕,我看着白手帕愣了几秒,我想,在遥远的切克里克应该下雪了吧?
等我返回采油厂的驻地的时候,塔拉一家还没有返回切克里克。我对塔拉的承诺就像是一根无形的丝线,总是会牵扯出一些思念。我等到四月,就常常去塔拉上次搭帐篷的地方看,一日未见便隔几日再去。
终于,我见到了塔拉的帐篷,我兴冲冲地跑过去的时候塔拉正在做酥油,木槌碰撞盛满鲜奶的木桶发出咕咚咕咚的声响,她根本没有注意到我已经站在她身边。忽而她像是发现了什么,皱着眉头,抬起头。
她的眼神从厌恶过渡到欢喜,她笑着骂道:“哪里来的呛人的石油味,原来是你这个汉娃子来了!”
我辩解道:“石油是香的,酥油才呛人!”
她伸手打我,我没躲,她温热的拳头轻轻落下,那一刻,承诺牵起的思念落了地。
我把塔拉回来的消息告诉了陈磊,上班时候工作繁忙,没有机会去找塔拉,我就约了陈磊等到我们轮休的时候一同再去找塔拉。原因是塔拉一家人知道我惹了塔拉不高兴,怕自己面子上挂不住更怕对塔拉的名声有影响。
轮休的日子很快到了,我们装了一车的蔬菜和米面粮油准备送给塔拉,这些对于放牧的塔拉来说是不易获得的物资。等我们到塔拉帐篷的时候,他们一家人早已站在门口等我们。
塔拉说,我们的汽车声在草原上是独一份,隔了老远就能听见。
塔拉不客气地接下我们的物资,并且要求我们在这里帮她放牧,她说,今年草长得好,家里那几头母牛的牛奶产得多,根本喝不完,我俩正好留下来可以把这些牛奶喝完。
见我们没有回话,塔拉冲着山头喊道:“森格!”,不一会儿一头像是小狮子的藏獒就跑了过去。她对这条健硕的藏獒继续说道:“森格,这两个人要是逃跑,你就把他们拽回来!”
森格像是听懂了塔拉的话,冲着我们“汪汪”地叫了两声。
那个夏天,我见到了最美的草原。我从没有想到雪山融雪的水能滋养出这么大的一片草原,翠绿的颜色仿佛化不开,风和阳光格外偏爱这片绿色,风让翠绿有了轻盈舞动的身姿,而阳光让这片绿越发蓬勃。我们帮塔拉放牧,就住在塔拉家的帐篷里,跟他们一起喝酥油茶,吃糌粑,也和他们一样在大雨天赶着牦牛回家。
夜晚时分,我们围坐在篝火旁,向塔拉诉说着开采石油的艰辛与盗油贼的狡猾,而塔拉的爷爷则用那悠扬的藏语,向我们讲述着藏族古老而神秘的传说。塔拉在一旁细心地翻译,让我们仿佛看见了雪域十二丹玛女神的奇幻与格萨尔王的英勇无畏。
那时候,放牧让我长了不少见识。一次下大雨,我跟牛群在山下,因为雨势太大,我就在山下找了个山洞钻进去躲雨。那时,我与陈磊、塔拉各自负责一群牛羊的分开放牧任务。雨势渐大,我与陈磊商量,决定等雨势稍减再返回营地。谁知道,这雨越下越大。我们蜷缩在山洞中,既畏惧雨水的侵袭,又担心引领牛群会迷失方向。
没过一会儿,就听见有人喊,汉娃子!汉娃子!我知道,那应该是塔拉。我走出山洞,塔拉在对面的山上冲我招手,看我没有过去的意思,她着急地往我这跑,一边跑一边喊着:“汉娃子,汉娃子快过来!”
我拉着班长也往塔拉那边跑,雨水彻底把我们浇成了落汤鸡,塔拉急切地催促我们上山避险,她主动承担起驱赶牛群的任务,并警告道,大雨倾盆,洪水将至。
我爬到山上的时候,回头看,塔拉和牛群在雨幕下像是一个个黑色的小点一样,我心生愧疚,可是塔拉一边赶着牛还一边喊着:“汉娃子,快爬!快爬!”
那声音就跟当初她的哭声一样,能穿透这草原、这雨幕。
我只能继续爬,等到我们赶回帐篷的时候,山洪也没来,但是塔拉那着急的模样和急促的声音让我心生恐惧,而在这恐惧中又有一丝坚实的温暖。
那个夏天我没有回到四川,等到该上班的日子到了,塔拉非要送我们一程,我们把车开得慢,塔拉骑着马在一旁,虽然知道只是短暂的离别,但这一段时间的相处,已经让我们从陌生到熟悉再到亲切,塔拉比我大几个月,而陈磊比塔拉大,我们从暴雨中平安返回后三人就喝着青稞酒,认了彼此为兄妹。塔拉虽不解汉人“拜把子”的深意,却也欣然加入我们,共饮青稞,同声大笑,在草原上肆意奔跑,无拘无束。二十多岁的我,仅剩的青春也在这片草原生了根,长成了一株随风摆动的草。
等到大地变成干涸的戈壁滩时,不再能看见一点绿色的时候,我和陈磊才把塔拉劝了回去。塔拉胆怯地试探着问我们,能不能来看我们?我们知道采油区的安全要求,拒绝了塔拉的请求。
塔拉并没有按照我们的要求不到油区来,她带来了盗油贼的消息。那日,塔拉骑着她的马,狂奔进入油区,看见住宿的板房就大喊:“汉娃子!汉娃子!”我从房子出来后,她从马上跳下来,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道:“盗油贼!”
我们跟着塔拉赶到切克里克的时候,盗油贼早就不见了踪迹,只剩下一个已经打好的盗油阀。塔拉紧咬着嘴唇,眼里含着泪水,我和陈磊无奈地叹着气准备往回走,塔拉不放弃,她喊来森格,让森格去闻着残留的气味去寻找盗油贼。森格好像明白主人的着急,低头嗅了一会儿,突然向着一个方向跑去,塔拉骑着马追了上去。
我和陈磊跟在后面,大约跑了十几公里,我们果真看见了停着的盗油贼装满油桶的货车,塔拉从马上跳下来,顺手拿起自己的乌朵(藏族特殊的投石工具),装了石头就往货车上甩去,我和陈磊也拿着扳手从车上赶下来。盗油贼听到响声准备发动汽车继续逃跑,可惜车子的一个后轮陷在坑里,半天开不动,我冲到驾驶室旁边,用力砸开车窗,森格跳上去一口咬住了司机的胳膊,司机疼得哇哇大叫放弃了抵抗。
因为塔拉我们擒获了两名盗油贼和十桶原油,陈磊打了报告给采油厂,详细说明了塔拉的英勇事迹。厂里制作了锦旗,我和陈磊带着厂领导赶到塔拉的帐篷给她颁发了锦旗。
塔拉接过锦旗的那一刻,她看着我,笑得格外灿烂,我那一刻才发现这个质朴勇敢的藏族姑娘,笑起来格外美丽。
在蒙古语中,“塔拉”一词可以理解为美丽的女神,正如佛教中用以指称女性化身的菩萨,象征着智慧和慈悲。
我懊恼自己迟钝了这么久,才发现这美丽。
秋风一来,塔拉一家就要赶着他们的牛羊前往冬牧场,而我到了轮休要回自己的故乡。我和塔拉并不难过,我们知道来年,我们还会相见。
我回到四川的第四天就开始咳嗽不止,拖了几日才去医院,医院的检查做了一遍又一遍,最后诊断书才下来:肺癌早期。必须手术。
当巨大的挫折降临的时候,根本来不及让人反应。我像是一个提线木偶般在家人的陪伴下住院、检查、等待手术。
自住院之日起,我便如同与世隔绝,昼夜更替、阴晴变换皆与我无关。手术那日,母亲轻声告诉我,窗外阳光明媚,是个好天气,让我放宽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对常常阴天的四川来说,晴天无疑是个吉兆。
手术很成功,手术之后是接踵而来的化疗,等到我走出医院的时候,我曾经茂密的头发已经稀疏不堪。脱落的头发带走了我的病痛也带走了那些曾经的多愁善感。
出院后,因为摘除了一片肺叶,所以再去高原工作已不可能。我联系了陈磊,告诉了他我的情况,至于工作的事情,他让我别操心,他会去跟领导说。他问我,是否要把我生病的事情告诉塔拉?
塔拉笑靥灿烂的面容闯入我的脑海里,结冰的情感破冰开始缓慢流动。我说,不要告诉她,她肯定会哭的。
生命这本书,翻到生病这一页后,之后味同嚼蜡,匆匆而过,很快那写着年龄的脚注来到了30岁。因为身体原因,油田照顾下我被调动到油田大后方敦煌工作,成为一名锅炉工,敦煌依旧干燥多风,但海拔较低,对我的身体并无太大负担。
在我刚到敦煌的时候,陈磊还没有调离花土沟,他每次跟我联系的时候都会说到塔拉。
塔拉家多了很多牛羊。
塔拉一家人冬天没有去冬牧场,而是去了西藏,他们去冈仁波齐转山,塔拉转了二十多圈,她虔诚地向神山祈祷我的平安。
塔拉的狗森格因为吃了得了鼠疫的老鼠死了,塔拉哭得很伤心。
……
陈磊的讲述不断给我脑海中模糊的草原涂满新的色彩,我无数次在梦里看见塔拉站在她的帐篷旁,朝阳照亮她的身影,她在向我挥手。
可是,我很难再看见她了,这浓烈的忧伤在我心上划下了一道无法愈合的伤口。
再后来,陈磊离开了油田,选择南去自己做生意,而我在敦煌成了家,妻子是小学老师,她上班的小学就在我上班的锅炉房旁边,随着油田的发展,日子也越过越好。我在妻子的鼓励下,拿下了在职研究生的学历,我也从锅炉房到了油田的机关。
机关管理岗位的人每年都会去花土沟检查工作,我因为身体原因最初大家都不让我去,后来我坚持锻炼身体,身体越来越好,在油田长跑比赛中还取得了前十名的好成绩。同事们渐渐也把我曾经患病的事情淡忘了。终于,前往花土沟出差的事情落到了我身上。
我在出发前的一夜,彻夜难眠,我想到了采油厂更想到了切克里克的草原,还有草原上美丽的塔拉。
出差的行程安排得很满,查阅资料,座谈,写报告,一堆的事情根本没时间去切克里克。越是没有时间去,这个愿望越是急切,最终我逃掉了一个晚宴,借了一辆车,直奔切克里克。
等我到切克里克的时候,天已经彻底黑了,除了汽车的车灯的亮光之外周围都是黑暗,我停下车,走到路边,伸手抓住了一小把干枯的草,我知道已经到了切克里克了。我站在路边大声喊着:“塔拉!塔拉!”,空旷的草原,没有回声、没有回应,黑暗吞没了我的声音。
这次出差在格尔木的时候获得了收获,在与政府人员座谈的时候,我听到了别人说到了塔拉的名字,我不知道是不是我要找的塔拉,顾不上面子把我的电话号码留给了那位说到塔拉名字的公务人员,并拜托他如果有机会见到塔拉,一定要让她给我打个电话。
接到塔拉的电话,让我多少有些意外。塔拉的声音里透出一种莫大的喜悦感,她在电话里说,汉娃子,咱们终于联系上了。这多少年了。我抬头望着天,青海的天一向很蓝,蓝得让人把思念酝酿得更浓烈。我跟塔拉已经10年没见了。在我离开青海返回敦煌前终于联系上了她。
等我返回家里,我喜悦的神色让妻子一眼就看出来了。我从没有给妻子讲过塔拉的事情,可是如今在电话里我得知塔拉跟我一样也已经结婚,还有了三个孩子。昔日模糊的情愫,终被命运拨弄,各自踏上了不同的人生轨迹。我决定再去看看塔拉,把这中断的联系接续上。出发前我跟妻子商议带些什么给塔拉,商场里昂贵的礼品都显得生疏而刻意,妻子说,塔拉不是有几个孩子嘛,你给孩子们买几套衣服。
我听从妻子的建议,去商场买了几套小孩子的衣服。赶去见塔拉,一路从花土沟赶往塔拉现在所在的乌图美人乡。戈壁过后,便是大片的草原,看见草原我就想起了塔拉的那原本记忆中模糊的容貌清晰了起来:圆脸,一头浓密的长发,脸颊微红,总是笑得很灿烂。
塔拉见到我一点生疏感都没有,我也是。塔拉把我引进她的家,那是一套朴素而宽敞的四合院平房。塔拉说:“这些年,国家政策好,你瞧我早已不住帐篷了。”
塔拉的喜悦,让我由衷高兴。塔拉不等我说话,又说:“汉娃子,牛羊现在都有专人照顾了,我现在的生活可好了。大家还推举我当上了我们祥和村党支部书记呢。”我能从家里的摆设看出塔拉的生活已经十分富足。我有些局促地拿着手里简单的衣物,有点不好意思送出手,塔拉的两个儿子跑出来,围绕在我身边。塔拉一共有三个儿子,最小的还不会说话不会走路,最大的那个也不过五岁。我把衣服递给塔拉,塔拉热情地接过衣物,没有丝毫犹豫,麻利地为孩子们换上了新衣。
她问孩子们:“漂亮不?喜欢不?”
孩子们一个劲点头笑着。
塔拉指着我说:“那还不快点谢谢舅舅!”
我听塔拉这么说,也笑了起来。
这一声“舅舅”是我和塔拉的默契的约定,更是过去诞生的不亚于血亲的亲情。
我本以为自此以后我和塔拉不会再走散,现在有了手机、交通也发达、我们不会再像过去那样“失联”了,可是没有想到命运给我们开了个天大的玩笑。
在我和塔拉取得联系后的翌年夏日,我和妻子已经收拾好行李准备前往乌图美仁乡找塔拉,塔拉答应我要再去一次草原。可是塔拉打来电话,告诉我们乌图美仁乡连日的暴雨让车辆很难进来,她让我再等等,等雨停了再来。
我们没有等到雨停了再去,我们从新闻中得知,连日的暴雨引发了洪水。由于道路被泥石流淹没,地面车辆无法进入灾区开展救援工作。
我顾不上妻子的反对,担心塔拉的安危,一人赶往乌图美仁乡,可是刚刚赶到格尔木市就得知已经不允许普通车辆再进入乌图美仁乡。
我在格尔木焦急地等待了整整三天三夜,最终等到的却是塔拉失踪的噩耗。
塔拉为了帮助被困的牧民,前往洪水最严重的地方,等到救援队来的时候从被救的牧民口中得知,塔拉书记在寻找最后一户牧民的帐篷时候,被洪水冲走了。
我联系了陈磊,陈磊昼夜不停地赶到了格尔木,我俩疯了一样地联系车辆,联系人员去寻找塔拉。
我和陈磊同乘一辆车,从乌图美仁出发,一路颠簸前往昆仑山腹地。洪水虽已退去,但四周仍是一片荒芜的泥沼。白天靠着得到的讯息,沿路寻找,晚上困了只睡一小会儿。陈磊和我熬红了眼睛,找了三日没有结果,短短的三天时间耗尽了我们的体力,也让我们的着急与悲伤达到了顶点。
夜里,陈磊趴在汽车方向盘上休息,他只睡了一会儿,我就听见了呜呜的哭声。我从后排起来,拍了拍他的肩。陈磊狠狠砸了一下汽车方向盘,他大声喊着:“为什么找不到!为什么!”
他猛地回过头,红肿的眼眶里泪水如泉涌般滑落,顺着脸颊不断滴落。
我看着他这样,原本坚定塔拉没事的信心在这一刻也崩溃,我哭着喊道:“狗日的洪水!狗日的我,为什么不早点!”
塔拉的尸体最后被救援队找到的时候,已经是洪水退去的十天后。
我和陈磊怀着沉重的心情,一同出席了塔拉的火葬仪式。
在藏族的传统信仰中,火葬被视为一种神圣而清净的葬法,它象征着灵魂能够迅速超脱尘世,获得安宁。酥油倒在稻草上,火焰腾空而起,浓烟扶摇直上,我仰起头,看着那浓烟往天空深处飘去。
我想起塔拉说,缘分就跟草原上的草一样,黄了,枯了,只要有惦念,就会复苏。
我知道,塔拉说的缘分,就是我们一直是一家人,是一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