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仁青小说-雪域人家-白色草原
作者:龙仁青
来源:青海湖网
时间:2007-12-09 16:50:43
点击数:
一
太阳就要落山了。
米麦村年轻的村长达日杰从县城回来时,给他七岁的女儿嘎买了一双新皮鞋,这可把卓嘎高兴坏了,立马把皮鞋穿在脚上,在帐篷里走来走去的,连晚饭都没顾上吃。末了还说:“我要到卓江家去一趟,让她看看我的新皮鞋!”
“别胡闹了,这么晚的,你到人家家里干啥去!”达日杰的妻子唬住了卓嘎便求救似的看着阿爸。
“明天再去吧,洛洛①,现在天都黑了,连路看不清了。”达日杰看着女儿,慈爱地说。卓嘎很不情愿,看到这情况,嘴里不高兴地嘟囔了一句什么,赌气地从帐篷男房走女房②里,不吱声了。
达日杰见状,不由回头看看妻子,俩人会心地笑了。
第二天天刚亮,卓嘎便从被窝里爬起来,闹着阿妈给她穿皮袄,穿好了皮袄,她就急急忙忙穿上了新皮鞋,跑出了帐篷。这会儿,她可以无可争议地到卓江家去了。
卓江家和卓嘎家住在同一个帐圈③里,两顶帐篷隔一条干枯了的河床咫尺相望。卓嘎轻松地向卓江家跑去,脚步声清清脆脆的。开始,卓嘎还以为这是因为穿新皮鞋的缘故,等她快跑到卓江家帐篷门口时,才发现草芽上结了一层薄薄的霜,变得不柔嫩了,脚踩了去,有些草芽就给踩断了。卓嘎也顾不上这些,高声喊着卓江的名字,径直跑进了卓江家的帐篷。
卓江还没有起来,只有她的阿妈正在生火做饭,土灶里的牛粪可能不太干,不断地吐出一股股浓烟。卓江的阿妈鼓着腮帮子,正朝着土灶一侧的小洞里吹气。
卓嘎也顾不上给卓江的阿妈打招呼。直直地跑到女房里,朝着卓江大声说:“你快起来看看,我穿新皮鞋了。”
卓江从盖在身上的皮袄里抬起头来,愣愣怔怔地说:“什么事儿啊!”
“我穿新皮鞋啦!”卓嘎向前跨了一步,把她的一只脚直接放在卓江的枕头边上。就在这时,卓江的阿妈被烟炝得猛烈咳嗽起来。
每每搬到夏秋牧场,这硕大一片草原上,除了他们两家外,前后左右没有第三顶帐篷。如此,卓嘎和卓江便成了最要好的朋友。卓江比卓嘎小一岁,却长得人高马大的,那胳膊比卓嘎的小脚还粗。俩人在一起看上去有些不协调,但她们却合作得很默契,玩游戏过家家,一玩就玩一整天,直到大人叫她们去吃饭。
卓嘎长得瘦瘦弱弱的,但每次玩过家家,她都要当新郎,五大三粗的卓江也只好给她当新娘。每次,卓嘎和卓江先唱情歌谈恋爱接着便私定终身,约好某月某日夜深人静之时,让卓江穿好嫁妆在家里等着,卓嘎便骑着马偷偷到卓江家去接她,等卓江家的人发现情况骑马赶来时,卓嘎已经带着卓江翻过了一道道山,越过了一条条河。
每次玩过家家,她俩就从两家帐篷间干枯的河床里捡一些鹅卵石,在草滩上围成两个圈,一个圈是卓嘎家,另一个圈便是卓江家。卓嘎那匹翻山越河的马,是一枝红柳。
卓江对卓嘎每次都让她当新娘曾经表示过不满,有一次甚至还赌气地跑回了家,给她的阿爸告了状,阿爸听了后说:“让你当新娘你就当新娘,人家是村长的女儿,人家说了算。”从那以后,卓江也隐隐约约感到对于嘎提出的要求,她是要无条件地满足的,这就像阿爸要听卓嘎阿爸的话一样。有一次,卓嘎的阿爸要她的阿爸卖掉二十只羊,阿爸虽说不高兴,但最后还是照办了。
从此,卓江便当定了新娘。
卓嘎和卓江玩过家家玩时间长了,俩人就越来越配合默契了。她们从不拖泥带水,总是一气呵成。可是今天,卓嘎却对她通过自由恋爱得来的婚姻有了一些怀疑。
“我都穿着新皮鞋呢,你连一双新皮鞋都没穿,我怎么能娶你呢?”就在卓嘎把卓江翻山越河娶到家里后,看着新娘脚上那双破旧的球鞋,她忽然说。
二
卓嘎和卓江虽然是好朋友,她们两家的大人却不甚来往,每天出牧,迎面相遇时,也只是很客套地打打招呼,有点“鸡犬相闻,不相往来”的意思。宁愿每日与孤寂的荒野相对无言,也不互相走动走动。住在同一个帐圈里,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这种关系的确也有些不正常。究其原因,还要从达日杰还没当上村长前说起。
达日杰没当村长前,米麦村村长是达日杰的阿爸,这有点世袭的味道。在草原牧区,这种事儿还司空见惯,好像是受了旧时代部落世袭制度的影响,也可能是“老子英雄儿好汉”的缘故。
达日杰的阿爸叫多旦,力大无穷的意思,那时候不兴叫村长,统统地都叫队长,藏语的叫法是如本,过去藏军中相当于连长一级的军官就叫如本,如此,如本如本地叫着,让人听起来好像是在叫连长,有那么点儿刀光剑影的意思。
多旦做事也有点军队里如本的味道,雷厉风行,干练果断,时不时能听见他骂娘操祖宗的尖噪门儿在村民们头顶打雷一样炸响,吓得村民们连个响屁都不敢放。那时的村民,改名叫社员,在多旦的带领下,正在离村子不远的一个沟口上修一座小型水力发电站,说是要让村民们结束点酥油灯的历史。
米麦村是个以牧为主的村子,改变不了随季节迁徙,逐水草而居的生活习惯,那个往帐篷里拉电灯的幻想终归成了神话。那座水电站刚刚修了一半,便半途而废了。只留下一个硕大的水坝在沟口上,雄伟但却无用。村民们给这个坝取了个风趣的名字叫“古秀”,意思是没有性能力的男人。
多旦修了半座水电站,把许多的人力、财力、物力打了水漂,他自己却因此被评上了县里的劳模,到省城开了一次会,成了当时米麦村第一个到过省城的人。
多旦到了省城,住进宾馆。宾馆服务员带他走进一个房间,把他“反锁”到房间里,悄无声息地走了。多旦呆立在房间里,两只脚就不会动了。清冷的白色一下子就把他包围了起来:白墙壁、白桌椅、白床单、白被褥。多旦感到一股冷气向他袭来,使他有一种围困在草原雪野中一样的感觉。遥远的家乡,三年一大灾,一年一小灾。这灾就是每年冬天不期而至的白雪。置身于硕大的白色之中,一缕思乡之情便在多旦心中潸然升起,这种心情使他远游省城的那一腔兴奋顷刻间荡然无存。一向不知道痛苦的多旦此刻有了一种欲哭的感觉,他甚至感到有一滴泪珠正在他眼皮底下滚动。
就在这时候,另一件事情也正在他身上悄然发生,并以适当的方式提醒他注意。沉浸在悲哀中的多旦并没有在意这种提醒,等这种提醒慢慢变成警告时,他才意识到他要马上找地方便一下。
以他去过几次县城的经验,他想只要他出了这宾馆的门,在周围的大院里便能找到方便的地方。他冲到门口把门敲得山响。
多旦顾不上回答,再说以他有限的汉语也无法说清楚他此刻的尴尬。便从服务员身旁挤过去,直往门外冲去,吓得服务员尖叫了一声。
那时的服务员比起现在升格叫小组的同行们有责任心。那位服务员从惊愕中回过神来,猜测多旦肯定有难言之隐,便追了几步跟上了多旦。
多旦像个无头苍蝇一样在宾馆附近的大院里撞来撞去,跟在他身后的服务员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了。这不由让她哈哈大笑起来。大笑归大笑,服务员还是把好事做到底了,她把多旦重新带回房间,把他推进卫生间,指着马桶做个动作,又咯咯地笑着,出去了。
多旦蹲在马桶上,面红耳赤地解决了问题,这才发现他蹲着的这个地方干净得一尘不染,甚至还有一股若有若无的清香味儿。就像草原上馒头花的芳香一样。这使多旦立时有了一种尿了床一样的感觉,好像是在不该方便的地方方便了。多旦立马系了裤带。系裤带时看见肩膀上耷拉着一根线绳儿,便随手拽了一下。一声排出倒海般的声音响起,吓得多旦破门冲出卫生间,原来他歪打正着冲洗了马桶。
第二天,那位服务员为他开了房间门,并教会了他开暗锁的方法。
太阳就要落山了。
米麦村年轻的村长达日杰从县城回来时,给他七岁的女儿嘎买了一双新皮鞋,这可把卓嘎高兴坏了,立马把皮鞋穿在脚上,在帐篷里走来走去的,连晚饭都没顾上吃。末了还说:“我要到卓江家去一趟,让她看看我的新皮鞋!”
“别胡闹了,这么晚的,你到人家家里干啥去!”达日杰的妻子唬住了卓嘎便求救似的看着阿爸。
“明天再去吧,洛洛①,现在天都黑了,连路看不清了。”达日杰看着女儿,慈爱地说。卓嘎很不情愿,看到这情况,嘴里不高兴地嘟囔了一句什么,赌气地从帐篷男房走女房②里,不吱声了。
达日杰见状,不由回头看看妻子,俩人会心地笑了。
第二天天刚亮,卓嘎便从被窝里爬起来,闹着阿妈给她穿皮袄,穿好了皮袄,她就急急忙忙穿上了新皮鞋,跑出了帐篷。这会儿,她可以无可争议地到卓江家去了。
卓江家和卓嘎家住在同一个帐圈③里,两顶帐篷隔一条干枯了的河床咫尺相望。卓嘎轻松地向卓江家跑去,脚步声清清脆脆的。开始,卓嘎还以为这是因为穿新皮鞋的缘故,等她快跑到卓江家帐篷门口时,才发现草芽上结了一层薄薄的霜,变得不柔嫩了,脚踩了去,有些草芽就给踩断了。卓嘎也顾不上这些,高声喊着卓江的名字,径直跑进了卓江家的帐篷。
卓江还没有起来,只有她的阿妈正在生火做饭,土灶里的牛粪可能不太干,不断地吐出一股股浓烟。卓江的阿妈鼓着腮帮子,正朝着土灶一侧的小洞里吹气。
卓嘎也顾不上给卓江的阿妈打招呼。直直地跑到女房里,朝着卓江大声说:“你快起来看看,我穿新皮鞋了。”
卓江从盖在身上的皮袄里抬起头来,愣愣怔怔地说:“什么事儿啊!”
“我穿新皮鞋啦!”卓嘎向前跨了一步,把她的一只脚直接放在卓江的枕头边上。就在这时,卓江的阿妈被烟炝得猛烈咳嗽起来。
每每搬到夏秋牧场,这硕大一片草原上,除了他们两家外,前后左右没有第三顶帐篷。如此,卓嘎和卓江便成了最要好的朋友。卓江比卓嘎小一岁,却长得人高马大的,那胳膊比卓嘎的小脚还粗。俩人在一起看上去有些不协调,但她们却合作得很默契,玩游戏过家家,一玩就玩一整天,直到大人叫她们去吃饭。
卓嘎长得瘦瘦弱弱的,但每次玩过家家,她都要当新郎,五大三粗的卓江也只好给她当新娘。每次,卓嘎和卓江先唱情歌谈恋爱接着便私定终身,约好某月某日夜深人静之时,让卓江穿好嫁妆在家里等着,卓嘎便骑着马偷偷到卓江家去接她,等卓江家的人发现情况骑马赶来时,卓嘎已经带着卓江翻过了一道道山,越过了一条条河。
每次玩过家家,她俩就从两家帐篷间干枯的河床里捡一些鹅卵石,在草滩上围成两个圈,一个圈是卓嘎家,另一个圈便是卓江家。卓嘎那匹翻山越河的马,是一枝红柳。
卓江对卓嘎每次都让她当新娘曾经表示过不满,有一次甚至还赌气地跑回了家,给她的阿爸告了状,阿爸听了后说:“让你当新娘你就当新娘,人家是村长的女儿,人家说了算。”从那以后,卓江也隐隐约约感到对于嘎提出的要求,她是要无条件地满足的,这就像阿爸要听卓嘎阿爸的话一样。有一次,卓嘎的阿爸要她的阿爸卖掉二十只羊,阿爸虽说不高兴,但最后还是照办了。
从此,卓江便当定了新娘。
卓嘎和卓江玩过家家玩时间长了,俩人就越来越配合默契了。她们从不拖泥带水,总是一气呵成。可是今天,卓嘎却对她通过自由恋爱得来的婚姻有了一些怀疑。
“我都穿着新皮鞋呢,你连一双新皮鞋都没穿,我怎么能娶你呢?”就在卓嘎把卓江翻山越河娶到家里后,看着新娘脚上那双破旧的球鞋,她忽然说。
二
卓嘎和卓江虽然是好朋友,她们两家的大人却不甚来往,每天出牧,迎面相遇时,也只是很客套地打打招呼,有点“鸡犬相闻,不相往来”的意思。宁愿每日与孤寂的荒野相对无言,也不互相走动走动。住在同一个帐圈里,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这种关系的确也有些不正常。究其原因,还要从达日杰还没当上村长前说起。
达日杰没当村长前,米麦村村长是达日杰的阿爸,这有点世袭的味道。在草原牧区,这种事儿还司空见惯,好像是受了旧时代部落世袭制度的影响,也可能是“老子英雄儿好汉”的缘故。
达日杰的阿爸叫多旦,力大无穷的意思,那时候不兴叫村长,统统地都叫队长,藏语的叫法是如本,过去藏军中相当于连长一级的军官就叫如本,如此,如本如本地叫着,让人听起来好像是在叫连长,有那么点儿刀光剑影的意思。
多旦做事也有点军队里如本的味道,雷厉风行,干练果断,时不时能听见他骂娘操祖宗的尖噪门儿在村民们头顶打雷一样炸响,吓得村民们连个响屁都不敢放。那时的村民,改名叫社员,在多旦的带领下,正在离村子不远的一个沟口上修一座小型水力发电站,说是要让村民们结束点酥油灯的历史。
米麦村是个以牧为主的村子,改变不了随季节迁徙,逐水草而居的生活习惯,那个往帐篷里拉电灯的幻想终归成了神话。那座水电站刚刚修了一半,便半途而废了。只留下一个硕大的水坝在沟口上,雄伟但却无用。村民们给这个坝取了个风趣的名字叫“古秀”,意思是没有性能力的男人。
多旦修了半座水电站,把许多的人力、财力、物力打了水漂,他自己却因此被评上了县里的劳模,到省城开了一次会,成了当时米麦村第一个到过省城的人。
多旦到了省城,住进宾馆。宾馆服务员带他走进一个房间,把他“反锁”到房间里,悄无声息地走了。多旦呆立在房间里,两只脚就不会动了。清冷的白色一下子就把他包围了起来:白墙壁、白桌椅、白床单、白被褥。多旦感到一股冷气向他袭来,使他有一种围困在草原雪野中一样的感觉。遥远的家乡,三年一大灾,一年一小灾。这灾就是每年冬天不期而至的白雪。置身于硕大的白色之中,一缕思乡之情便在多旦心中潸然升起,这种心情使他远游省城的那一腔兴奋顷刻间荡然无存。一向不知道痛苦的多旦此刻有了一种欲哭的感觉,他甚至感到有一滴泪珠正在他眼皮底下滚动。
就在这时候,另一件事情也正在他身上悄然发生,并以适当的方式提醒他注意。沉浸在悲哀中的多旦并没有在意这种提醒,等这种提醒慢慢变成警告时,他才意识到他要马上找地方便一下。
以他去过几次县城的经验,他想只要他出了这宾馆的门,在周围的大院里便能找到方便的地方。他冲到门口把门敲得山响。
多旦顾不上回答,再说以他有限的汉语也无法说清楚他此刻的尴尬。便从服务员身旁挤过去,直往门外冲去,吓得服务员尖叫了一声。
那时的服务员比起现在升格叫小组的同行们有责任心。那位服务员从惊愕中回过神来,猜测多旦肯定有难言之隐,便追了几步跟上了多旦。
多旦像个无头苍蝇一样在宾馆附近的大院里撞来撞去,跟在他身后的服务员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了。这不由让她哈哈大笑起来。大笑归大笑,服务员还是把好事做到底了,她把多旦重新带回房间,把他推进卫生间,指着马桶做个动作,又咯咯地笑着,出去了。
多旦蹲在马桶上,面红耳赤地解决了问题,这才发现他蹲着的这个地方干净得一尘不染,甚至还有一股若有若无的清香味儿。就像草原上馒头花的芳香一样。这使多旦立时有了一种尿了床一样的感觉,好像是在不该方便的地方方便了。多旦立马系了裤带。系裤带时看见肩膀上耷拉着一根线绳儿,便随手拽了一下。一声排出倒海般的声音响起,吓得多旦破门冲出卫生间,原来他歪打正着冲洗了马桶。
第二天,那位服务员为他开了房间门,并教会了他开暗锁的方法。
[FS:PAGE] 三
米麦大队改叫米麦村的那一年,多旦也不再叫如本而重新叫村长了。也就是在那一年,米麦村把原先属于集体但却由个人放养着的牛羊分给了各社各户,随之把草原也承包到户了。这使多旦大惑不解。
“这集体财产就这么着成了个人的东西了?”他跑到乡里,找乡长要问个明白。
乡长听了他的话,过来拍拍他的肩膀说:“这事儿你别问我,你还是回去想想。你当村长的连这形势都跟不上,那咋整?”
“那你把我这村长撤了!”多旦说。
“如果你想不通,还真得这么办。”乡长一点也没客气。
多旦受了乡长的气,闷闷不乐地回到家里,在县城上中学的儿子达日杰从帐篷出来抓住他的马缰绳。
“放假了?”多旦翻身下马,看着脸庞白皙的儿子达日杰,冷冰冰地问。
“没放假。”达日杰说。
“没放假你回来干什么?”多旦一边往帐篷里走,一边问儿子。
“我上完学了。”达日杰说。
多旦一时没反应过来,径直走进帐篷。等他的老婆给他倒了一碗茶,他接过茶碗时猛然反应过来。
“达日杰!”他大声叫还站在帐篷外面的儿子进了帐篷,“你是说,你不再到县城上学了?”“对,我中学毕业了。”达日杰说。
多旦一时愣在那里,方才在乡上受的那股气又在肚子里升腾起来,但他并没有发作,硬硬地把怒气压了下去。
“也好,回来也好。”半晌后他说,“这样还可以帮家里干点活。”
达日杰已经是个十五六岁的少年了,作为村里为数不多的一个中学毕业生,第二天他就脱下了身上的学生装,重新穿起了羊板皮藏袍。
也就在这一天,一大早,多旦就起了床,像往常一样,打开羊栏放出了羊群。此时,老伴也已经开始挤牛奶捡牛粪了,已经解开了牛绳的牛们三三两两地在帐篷周围悠闲地吃草。等老伴挤完最后一头奶牛,多旦便赶着牛群羊群开始了新的一天。直到太阳升到中天,多旦回家吃午饭时,才想起该让达日杰接他的班了。于是,对达日杰说:“一会儿太阳落山,你去把牛羊收回来。”
可是到了晚上,一个严峻的事实使他比受了乡长的气更加气愤:达日杰竟然没有把牛羊赶回家里。事后才知道,这个上了几年学的儿子,已经不知道如何放牧了,他怎么也不能把牛羊群收拢在一起。
多旦无奈,只好让达日杰看管家里的十几头小牛犊──母牛产奶季节,母牛和牛犊是分群放牧的,谁知达日杰接了这活的第一天,就让牛犊和母牛合了群,使那一天的母牛无奶可挤。
儿子的不争气行为,使多旦又气又急,不几天,头上就添了不少白发。更让他接受不了的是,这事在村里传开后,一些幸灾乐祸的风言风语也随之传到他耳朵里。与他家同住一个帐圈的龙本的儿子,与他的儿子年纪相仿的少年尕日麻竟然说了这样的话:“多旦修了一个‘古秀’水电站,还养了一个‘古秀’儿子──连牛犊都管不了,怎么会管得了女人呢!”
多旦咽不下这口气,把儿子达日杰先人老子地臭骂一顿,从此病卧在帐篷了。
这场病却让多旦又去了一趟省城。不过,这次省城之行走得非常漫长:先是在乡卫生院,几天后又到了县医院,从县医院才到了省城。在省城医院的病房里,他又可怕地经历了第一次到省城时,在宾馆里被白色包围的尴尬。并且比第一次更强烈,“下雪了,雪!”他每天都在病床上不断叫着,最后这白色完全吞没了他,就像是一场雪灾吞没一整个草原。
多旦就这样永远留在了省城,他死后不久,有人便认为他是到了天堂了──一个在草原上生活了一辈子的人最后的去处是那样令人神往,他肯定非同一般。
四
就在多旦去世不久,离米麦不远的山坳里有了一座寺院。据说这里本来就有一座寺院。只是后来因为香火旺,慢慢衰败了,阿卡们也作鸟兽散。在“文革”时,那里的残墙断壁上还有一些精美的唐卡图案,都让多旦带领革命群众给砸了,到这座寺院重新修建之前,这里连一点破坏残瓦都没有了。
寺院落成后不久,达日杰便到寺院为阿爸念经超度,在寺院经堂的墙壁上几外艺僧正在勾画一幅巨大的唐卡画,那是一幅白度母图像,慈眉善目的白度母已经有了雏形,她正斜歪着头定情看着达日杰,那深邃的目光透明而又锐利,多旦在那双一动不动的眼睛的注视下,感到有一簇无形的光束正在穿过自己的身体,身体中的一些污垢被清理了出来,在他的身后化为灰烬。达日杰浑身轻松无比,失去阿爸的痛苦没有了,有的只是一股活力。
达日杰从寺院回到家里,年迈的阿妈看着他满面红光的样子,有些纳闷,便有些指责地说:“阿爸死了,你倒好像啥事儿也没发生一样!”说着,眼泪就下来了。
达日杰走到阿妈的身边,说:“阿妈你不知道,今天我遇上大活佛了!”
“遇上大活佛了?”阿妈虽然沉浸在悲哀之中,但这个消息还是让她有些好奇。
“对!”达日杰说,“活佛给我摸了顶不说,还说阿爸的灵魂已经平安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了呢!”
“你说什么?”阿妈睁大眼睛问。
[FS:PAGE] 五
阿爸去世了,家里的事情就由达日杰说了算。牛羊作价归户,上面又提倡增加牛羊的商品率。一些牛贩子就来到了家门口。达日杰便自作主张把几十只羊卖给了羊贩子。拿着厚厚一叠钱,达日杰的心狂跳不已。这是他第一次卖自家的羊,心里隐隐有一种好像当了人贩子一样的感觉。牧民们对自家牛羊是有感情的,作为牧民的后代,达日杰深深明白这一点。但他觉得分给牧民的草场不算大,牛羊吃不上两个月就没有草吃了,与其让它们饿着还不职卖掉一些。就这样一时冲动把羊卖了。
达日杰是在草滩上放羊时把羊卖了的,回到家里,也没敢给阿妈说这事儿。可这事儿神不知鬼不觉地就传遍了全村。达日杰的阿妈知道后,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他的儿子干出的事。
“天哪,你真的把羊都卖了?”
“卖了。”
“天哪,要是你阿爸知道了那还了得呀!”
阿妈喊天叫地地哭开了,让达日杰一时不知所措,如果不是和他家同住一个帐圈的龙本老婆来劝,达日杰不知道这事该怎么了结。
这几天,达日杰是在阿妈的哭声里度过了,每天早上出牧前,阿妈要哭着叮咛他千万不要再做傻事,晚上牧归回来,阿妈又挣扎着到羊圈里去数一数羊少了没有。村里也把达日杰卖羊的事当作一次笑谈。龙本的儿子尕日麻怪声怪气地说:“娃娃是好娃娃,书念坏了。”
达日杰听了这话,心里很是不舒服。本来,他到县城上了学,咋说也认几个字──最起码,他一口汉语讲得连汉人都听不出来他是藏族。可是这么个没上过几天学的人动不动笑话他。这一天,达日杰干脆把家里的一大半羊都卖了。卖羊时他心里想,你尕日麻说我是书念坏了,可上面还提倡卖羊呢,难道上面的人也是书念坏了吗?可当他把一大摞子钱拿在手上时,又一次不知所措了。那一天,他整整在草滩上待到很晚才回了家,可阿妈还等在家里没休息。当他把只剩了一小半的羊群拦到羊圈里时,阿妈走出帐篷,很认真地朝羊圈里看了看。
“羊呢?”
“……”
“羊呢?”阿妈又问了一句。
“卖了……”
“天哪!”阿妈大叫着就倒了下去,在阿妈的叫声中,天上纷纷飘起了鹅毛大雪。
雪灾发生了,这是米麦村十几年未遇的地场大雪。这雪一下就是几天,每天都有三至五次降雪过程,积雪厚度达到了六七十厘米。几天之后,牧民们拦在圈里不能出牧的牛羊开始一个个倒毙。等上面救灾的来到这里时,牧民们每家的多半牛羊已冻死在雪地里了。
与之相比,达日杰家的情况却要好得多。他第一次卖羊得来的钱,都买了饲草饲料,凭这个,他的羊也能吃到冰雪融化,再说,他家的羊被他卖得也没剩几只。
达日杰给羊喂了饲草饲料,站在雪地上,满目耀眼的白色,让他自然而然想起了他在寺院里看到白度母唐卡画的景象。
雪灾过后,达日杰的照片就上了省城的报纸,往后,他顺理成章地就成了村长,就如那个曾经把达日杰的阿爸多旦气坏了的乡长所说:“达日杰就是当村长的料,人家在县城上过学,牧区改革,又能跟了形势,他不当村长,谁当?”
达日杰就这么着成了村长。
达日杰当了村长不久,就娶了个俊美的老婆。一年以后,他们有了孩子,达日杰给这个女孩取名叫卓嘎──白度母,在他的怀想中他的一切都是白度母带来的,白度母用白雪昭示他走到了今天。这话让尕日麻听到了,他毫不犹豫地给女儿取名字叫卓江──绿度母。他说,只有绿色,才是草原的本色。
六
秋天到了。
昨天太阳落山前还绿茵茵的草滩,一夜之间便一片枯黄。卓嘎早上起来,不由在冷风中打了寒颤。但这并没有影响她和卓江的游戏,不大一会儿,她们又在草滩上开始玩过家家了。
正在这时,草滩上传来了汽车的马达声,不一会儿,就看见一辆北京吉普车朝这边开了过来,这让卓嘎和卓江兴奋不已。不由朝着汽车跑了过去。
北京吉普车就在她俩旁边停了下来,车上走下一个人来,用藏语问她俩,“达日杰村长家是哪个?”
卓嘎马上抢着回答道,“我就是达日杰家的。”
“你就是达日杰的女儿呀,叫什么名字?”
“卓嘎。”
“卓嘎,名字真好听!你阿爸在家吗?”
“在!”
那人又窜进了车,车就开到了达日杰家帐篷门口停了下来。
卓嘎也往家里跑去。
“卓嘎,你不跟我玩了?”卓江在她身后喊道。
“不玩了,”卓嘎说,“你们家又没汽车!”
“可我们家里有飞机!”这话不由让卓嘎停了下来。
卓江反身跑到自家帐篷里,不一会儿,拿出了一架玩具塑料飞机。
注:
①洛洛:安多藏语对小孩的昵称,相当于汉语中的宝宝。
②男房、女房:藏语所居住的帐篷,以土灶为中轴线,将帐篷内部分为两半,吃饭待客的一半为男房,做饭、放置杂物的一半则为女房,相当于客厅和厨房。
③帐圈:居住在同一片草场上,距离相近的两顶或者几顶帐篷为一个帐圈,相当于汉语中的邻居。
米麦大队改叫米麦村的那一年,多旦也不再叫如本而重新叫村长了。也就是在那一年,米麦村把原先属于集体但却由个人放养着的牛羊分给了各社各户,随之把草原也承包到户了。这使多旦大惑不解。
“这集体财产就这么着成了个人的东西了?”他跑到乡里,找乡长要问个明白。
乡长听了他的话,过来拍拍他的肩膀说:“这事儿你别问我,你还是回去想想。你当村长的连这形势都跟不上,那咋整?”
“那你把我这村长撤了!”多旦说。
“如果你想不通,还真得这么办。”乡长一点也没客气。
多旦受了乡长的气,闷闷不乐地回到家里,在县城上中学的儿子达日杰从帐篷出来抓住他的马缰绳。
“放假了?”多旦翻身下马,看着脸庞白皙的儿子达日杰,冷冰冰地问。
“没放假。”达日杰说。
“没放假你回来干什么?”多旦一边往帐篷里走,一边问儿子。
“我上完学了。”达日杰说。
多旦一时没反应过来,径直走进帐篷。等他的老婆给他倒了一碗茶,他接过茶碗时猛然反应过来。
“达日杰!”他大声叫还站在帐篷外面的儿子进了帐篷,“你是说,你不再到县城上学了?”“对,我中学毕业了。”达日杰说。
多旦一时愣在那里,方才在乡上受的那股气又在肚子里升腾起来,但他并没有发作,硬硬地把怒气压了下去。
“也好,回来也好。”半晌后他说,“这样还可以帮家里干点活。”
达日杰已经是个十五六岁的少年了,作为村里为数不多的一个中学毕业生,第二天他就脱下了身上的学生装,重新穿起了羊板皮藏袍。
也就在这一天,一大早,多旦就起了床,像往常一样,打开羊栏放出了羊群。此时,老伴也已经开始挤牛奶捡牛粪了,已经解开了牛绳的牛们三三两两地在帐篷周围悠闲地吃草。等老伴挤完最后一头奶牛,多旦便赶着牛群羊群开始了新的一天。直到太阳升到中天,多旦回家吃午饭时,才想起该让达日杰接他的班了。于是,对达日杰说:“一会儿太阳落山,你去把牛羊收回来。”
可是到了晚上,一个严峻的事实使他比受了乡长的气更加气愤:达日杰竟然没有把牛羊赶回家里。事后才知道,这个上了几年学的儿子,已经不知道如何放牧了,他怎么也不能把牛羊群收拢在一起。
多旦无奈,只好让达日杰看管家里的十几头小牛犊──母牛产奶季节,母牛和牛犊是分群放牧的,谁知达日杰接了这活的第一天,就让牛犊和母牛合了群,使那一天的母牛无奶可挤。
儿子的不争气行为,使多旦又气又急,不几天,头上就添了不少白发。更让他接受不了的是,这事在村里传开后,一些幸灾乐祸的风言风语也随之传到他耳朵里。与他家同住一个帐圈的龙本的儿子,与他的儿子年纪相仿的少年尕日麻竟然说了这样的话:“多旦修了一个‘古秀’水电站,还养了一个‘古秀’儿子──连牛犊都管不了,怎么会管得了女人呢!”
多旦咽不下这口气,把儿子达日杰先人老子地臭骂一顿,从此病卧在帐篷了。
这场病却让多旦又去了一趟省城。不过,这次省城之行走得非常漫长:先是在乡卫生院,几天后又到了县医院,从县医院才到了省城。在省城医院的病房里,他又可怕地经历了第一次到省城时,在宾馆里被白色包围的尴尬。并且比第一次更强烈,“下雪了,雪!”他每天都在病床上不断叫着,最后这白色完全吞没了他,就像是一场雪灾吞没一整个草原。
多旦就这样永远留在了省城,他死后不久,有人便认为他是到了天堂了──一个在草原上生活了一辈子的人最后的去处是那样令人神往,他肯定非同一般。
四
就在多旦去世不久,离米麦不远的山坳里有了一座寺院。据说这里本来就有一座寺院。只是后来因为香火旺,慢慢衰败了,阿卡们也作鸟兽散。在“文革”时,那里的残墙断壁上还有一些精美的唐卡图案,都让多旦带领革命群众给砸了,到这座寺院重新修建之前,这里连一点破坏残瓦都没有了。
寺院落成后不久,达日杰便到寺院为阿爸念经超度,在寺院经堂的墙壁上几外艺僧正在勾画一幅巨大的唐卡画,那是一幅白度母图像,慈眉善目的白度母已经有了雏形,她正斜歪着头定情看着达日杰,那深邃的目光透明而又锐利,多旦在那双一动不动的眼睛的注视下,感到有一簇无形的光束正在穿过自己的身体,身体中的一些污垢被清理了出来,在他的身后化为灰烬。达日杰浑身轻松无比,失去阿爸的痛苦没有了,有的只是一股活力。
达日杰从寺院回到家里,年迈的阿妈看着他满面红光的样子,有些纳闷,便有些指责地说:“阿爸死了,你倒好像啥事儿也没发生一样!”说着,眼泪就下来了。
达日杰走到阿妈的身边,说:“阿妈你不知道,今天我遇上大活佛了!”
“遇上大活佛了?”阿妈虽然沉浸在悲哀之中,但这个消息还是让她有些好奇。
“对!”达日杰说,“活佛给我摸了顶不说,还说阿爸的灵魂已经平安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了呢!”
“你说什么?”阿妈睁大眼睛问。
[FS:PAGE] 五
阿爸去世了,家里的事情就由达日杰说了算。牛羊作价归户,上面又提倡增加牛羊的商品率。一些牛贩子就来到了家门口。达日杰便自作主张把几十只羊卖给了羊贩子。拿着厚厚一叠钱,达日杰的心狂跳不已。这是他第一次卖自家的羊,心里隐隐有一种好像当了人贩子一样的感觉。牧民们对自家牛羊是有感情的,作为牧民的后代,达日杰深深明白这一点。但他觉得分给牧民的草场不算大,牛羊吃不上两个月就没有草吃了,与其让它们饿着还不职卖掉一些。就这样一时冲动把羊卖了。
达日杰是在草滩上放羊时把羊卖了的,回到家里,也没敢给阿妈说这事儿。可这事儿神不知鬼不觉地就传遍了全村。达日杰的阿妈知道后,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他的儿子干出的事。
“天哪,你真的把羊都卖了?”
“卖了。”
“天哪,要是你阿爸知道了那还了得呀!”
阿妈喊天叫地地哭开了,让达日杰一时不知所措,如果不是和他家同住一个帐圈的龙本老婆来劝,达日杰不知道这事该怎么了结。
这几天,达日杰是在阿妈的哭声里度过了,每天早上出牧前,阿妈要哭着叮咛他千万不要再做傻事,晚上牧归回来,阿妈又挣扎着到羊圈里去数一数羊少了没有。村里也把达日杰卖羊的事当作一次笑谈。龙本的儿子尕日麻怪声怪气地说:“娃娃是好娃娃,书念坏了。”
达日杰听了这话,心里很是不舒服。本来,他到县城上了学,咋说也认几个字──最起码,他一口汉语讲得连汉人都听不出来他是藏族。可是这么个没上过几天学的人动不动笑话他。这一天,达日杰干脆把家里的一大半羊都卖了。卖羊时他心里想,你尕日麻说我是书念坏了,可上面还提倡卖羊呢,难道上面的人也是书念坏了吗?可当他把一大摞子钱拿在手上时,又一次不知所措了。那一天,他整整在草滩上待到很晚才回了家,可阿妈还等在家里没休息。当他把只剩了一小半的羊群拦到羊圈里时,阿妈走出帐篷,很认真地朝羊圈里看了看。
“羊呢?”
“……”
“羊呢?”阿妈又问了一句。
“卖了……”
“天哪!”阿妈大叫着就倒了下去,在阿妈的叫声中,天上纷纷飘起了鹅毛大雪。
雪灾发生了,这是米麦村十几年未遇的地场大雪。这雪一下就是几天,每天都有三至五次降雪过程,积雪厚度达到了六七十厘米。几天之后,牧民们拦在圈里不能出牧的牛羊开始一个个倒毙。等上面救灾的来到这里时,牧民们每家的多半牛羊已冻死在雪地里了。
与之相比,达日杰家的情况却要好得多。他第一次卖羊得来的钱,都买了饲草饲料,凭这个,他的羊也能吃到冰雪融化,再说,他家的羊被他卖得也没剩几只。
达日杰给羊喂了饲草饲料,站在雪地上,满目耀眼的白色,让他自然而然想起了他在寺院里看到白度母唐卡画的景象。
雪灾过后,达日杰的照片就上了省城的报纸,往后,他顺理成章地就成了村长,就如那个曾经把达日杰的阿爸多旦气坏了的乡长所说:“达日杰就是当村长的料,人家在县城上过学,牧区改革,又能跟了形势,他不当村长,谁当?”
达日杰就这么着成了村长。
达日杰当了村长不久,就娶了个俊美的老婆。一年以后,他们有了孩子,达日杰给这个女孩取名叫卓嘎──白度母,在他的怀想中他的一切都是白度母带来的,白度母用白雪昭示他走到了今天。这话让尕日麻听到了,他毫不犹豫地给女儿取名字叫卓江──绿度母。他说,只有绿色,才是草原的本色。
六
秋天到了。
昨天太阳落山前还绿茵茵的草滩,一夜之间便一片枯黄。卓嘎早上起来,不由在冷风中打了寒颤。但这并没有影响她和卓江的游戏,不大一会儿,她们又在草滩上开始玩过家家了。
正在这时,草滩上传来了汽车的马达声,不一会儿,就看见一辆北京吉普车朝这边开了过来,这让卓嘎和卓江兴奋不已。不由朝着汽车跑了过去。
北京吉普车就在她俩旁边停了下来,车上走下一个人来,用藏语问她俩,“达日杰村长家是哪个?”
卓嘎马上抢着回答道,“我就是达日杰家的。”
“你就是达日杰的女儿呀,叫什么名字?”
“卓嘎。”
“卓嘎,名字真好听!你阿爸在家吗?”
“在!”
那人又窜进了车,车就开到了达日杰家帐篷门口停了下来。
卓嘎也往家里跑去。
“卓嘎,你不跟我玩了?”卓江在她身后喊道。
“不玩了,”卓嘎说,“你们家又没汽车!”
“可我们家里有飞机!”这话不由让卓嘎停了下来。
卓江反身跑到自家帐篷里,不一会儿,拿出了一架玩具塑料飞机。
注:
①洛洛:安多藏语对小孩的昵称,相当于汉语中的宝宝。
②男房、女房:藏语所居住的帐篷,以土灶为中轴线,将帐篷内部分为两半,吃饭待客的一半为男房,做饭、放置杂物的一半则为女房,相当于客厅和厨房。
③帐圈:居住在同一片草场上,距离相近的两顶或者几顶帐篷为一个帐圈,相当于汉语中的邻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