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岛学习的所见所闻
第一次来到青岛,清晰的空气扑鼻而来,窄窄的马路环岛延伸,无论朝哪个方向走,大海始终在眼前,那种与海的亲密接触中,心胸在不断开阔,呼吸在不断顺畅,那湛蓝的天空,恍如家乡的白云,高远圣洁,白色的云朵徜徉在其中,不带任何杂质。深邃的大海、蔚蓝的天空,赋予了青岛人博大的胸怀和宽阔的眼界,这与青海人豪迈热情的性格自成一体,有异曲同工曲径通幽之妙处,让人倍感亲切。
青岛是时尚的,尖顶红瓦的房子,欧式建筑掩映在绿树丛林中,如不是周围都是说青岛话的中国人,还以为是到了那个欧洲国家。保留非常完好的德国建筑,在诉说着那段耻辱和不堪的同时,也展现了青岛人面对历史的坦然,面对未来的信心与勇气。青岛人对德国人修建的下水道、建筑的科学、耐用和实用的赞叹中,也在不断地修正着自身的不足,保留老城区历史的风貌,突出新城区的时尚与现代。作为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学子在青岛学习,亲身感受青岛人民正视历史的客观态度,对外来文化保护利用的扬弃精神,尤其用永恒的建筑文化再现历史生命中那跃动的一幕幕、一瞬间。让人在欣赏中思考更多的是——如何自主驾驭自己的现在,追求未来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做到快乐幸福。
青岛是美的,作为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地区,立足自身优势发展、崛起。从渔业、港口城市到保税区、保税港区、自由贸易区,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黄岛区、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展现着发展的里程,也在讲述着一个个艰难的脱胎故事,一个个成功的喜悦,一次次的凤凰涅槃。据人民网报道,2014上半年青岛游客量2847万人次,旅游收入422亿。数据是抽象的,也是现实的。巨大的差距也给我们理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时时刻刻正确认识自己,知己所长、知己所短,正视自己、了解自己,是找到发展突破口和着力点关键所在。海南州位居中华水塔的三江源区,又是首个国家级生态畜牧业发展试验区,生态——我们的立足之本,也是惠及全国人民的重要屏障。据11月19日互联网报道,雾霾已成为“心肺之患”,水安全问题正在成为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我国水污染问题日趋严重6成地下水水质差。全国十大水系水质一半污染;国控重点湖泊水质四成污染;31个大型淡水湖泊水质17个污染;9个重要海湾中,辽东湾、渤海湾和胶州湾水质差,长江口、杭州湾、闽江口和珠江口水质极差……触目惊心的报道,惊恐之余,庆幸自己呼吸的是新鲜空气,喝的是无污染的水,当我们在千里之外畅谈高原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这份珍贵财富时,我们能有几分的自信,能将这份宝贵财富薪火相接、代代相传……
青岛是文化的,三面环海,一面靠山,海岸曲折,岬湾相间,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有“东方瑞士”之称。同时也被称为海上青岛,青春之城。名字听起来充满了青春气息,洋溢着朝阳活力,似乎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其实青岛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道教的发祥地。早在6000年以前,这里已有了人类的生存和繁衍。青岛又是国内唯一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战火洗礼的城市。经过半个多世纪,青岛现已发展成为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胜地。有秦始皇三次东临、徐福东渡扶桑的启航地琅琊台,西汉五百义士殉葬的田横岛,被誉为石刻瑰宝的天柱山魏碑,春秋战国的齐长城遗址以及地质奇观马山石林等。康有为、闻一多、老舍、王统照等名人故居。仅仅青岛名称的由来,可以从多部典籍文献中查到,也有浪漫的故事。因为在短短的时间内无法深入到青岛人生活中,但从街边静逸的小商店,个性朴素的咖啡馆,整洁安静的小饭馆,以及青岛人的接人待物的每一个细节中透出包容兼蓄的风格,文化的韵味。在中国海洋大学,校门口的保安,对我们的那份真诚,亲切而温暖。他看到我们要出门,总是叮嘱我们居住地的详细地址,打出租时应该注意的事项,出去购物切记不要在哪里购买东西,到景点防止被骗等等。在这冷漠的时代,在外地遇到这样的热心人。我们一行人都说,青岛人很像我们青海人,热情不保留,豪放不做作。深厚的文化底蕴,多样的文化内涵,内修了青岛人的包容兼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