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青海文学创作五年观察|少数民族文学:从“器”到“情”的至真书写

作者:龙仁青 来源:青海省作家协会 时间:2023-12-20 09:51:35 点击数:
       近五年来,我省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取得了巨大成就,标志之一,便是“鲁奖”“骏马奖”等中国文学最高奖的获得以及“徐迟报告文学奖”“华语青年作家奖”等一系列重要奖项的获得。从这些获奖作品,也可以窥探近年我省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整体面貌——青海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不单单是青海文学的半壁江山,也是青海文学的特色和亮点所在。
索南才让在第八届鲁迅文学奖颁奖典礼
       2022年8月,中国作家协会公布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名单,我省蒙古族作家索南才让的中篇小说《荒原上》名列其中。“鲁奖”高度评价和赞誉这篇小说,授奖词称:《荒原上》鼓荡着慷慨凛冽的青春激情,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内在地指引着各民族人民的梦想。这是青海当代文学史上的一次成功突围,是青海作家首次获此殊荣。索南才让的中篇小说《荒原上》描述了生活在祁连山腹地一片荒原上几个年轻人迷茫而惯性地参与草原灭鼠的故事,他们青春勃发,怀揣梦想,爱情的甜蜜与悲痛在他们的现实和精神世界里野蛮生长,滋养和灼伤着他们的身体和内心。小说以大量的篇幅展现了那片荒原的广袤和蛮荒,以及在广袤和蛮荒的细微之处显现出来的丰润和美好。那里有铺泻在天地之间无边无际的野草,野草之间散乱开放着的野花,有苍鹰飞过,有山雀鸣叫。白云在天边翻卷,溪流在远处流淌。当然,那里还有牧人的居所,以及他们的牛羊,还有美丽的牧羊姑娘。我个人认为,这是一部生态文学写作的经典之作,正是作品中所蕴含的祁连山山地的自然风貌、风物人情,以及作者所秉持的朴素的生态文学写作立场,打动了读者,继而打动了评委,从而在青海当代文学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荣获“鲁奖”之前,索南才让的中篇小说《荒原上》屡获大奖,为青海文学带来“高光”时刻的同时——所有奖项都是青海作家首次获得——索南才让自己也成为青海文学的“高光”人物。
       2020年,《荒原上》上榜“2020年度《收获》文学排行榜”,由著名作家宗仁发撰写的上榜理由认为,《荒原上》所讲述的故事一下子把我们从现代生活情境中带回到异常粗粝的荒凉世界里,昂冷草原上各怀心腹事的六位灭鼠队成员,在危机重重的环境中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总有几近崩溃的绝望情绪不时向他们袭来。唯有小伙子卡尔诺追求驻地附近美丽姑娘银措一波三折的过程,能让他们猎取到些许的快乐。然而在这段浪漫伤感的爱情终止之时,他们又被烦躁不安的氛围所笼罩。受到确罗调侃和侮辱的金嘎,毅然决然以死亡来维护自己最后的尊严,这一事件令人们突然意识到自我救赎的代价如生命一样昂贵。索南才让的小说能够抓住的可以说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现实,但小说家就像魔术师一样总能变幻出来无尽的新奇和魅力,并给予那些在命运中挣扎着的人们以一缕微暗的光亮。
第六届华语青年作家奖颁奖现场,右一为青海作家索南才让
       2021年《荒原上》获得第六届华语青年作家奖,授奖词称:索南才让是一位天然的小说家,是一位拥有写作天赋的游牧人。出生青海草原的他,用自己的个性将草原的人物、故事、生活百态以其最真实原始的面貌呈现出来,又凭借自己的写作天分和技巧赋予这份原始场域独特的文学面貌。
       同年,《荒原上》获得第二届青稞文学奖,授奖词称:索南才让是一位在草原成长起来的作家,他把草原的辽阔和寂寞带入小说之中,以自己宽广而又敏感的胸怀去包容草原上的悲喜。《荒原上》以一种神秘、荒凉的气象展现了一个让人深思的沉重话题:人性在恶劣环境的折磨下也会变得粗粝不堪。索南才让以其深沉的文学情怀,直面人心的脆弱,修补被瓦解的尊严,以一种虔诚的姿态将自我救赎的精神播撒在草原上,从而为人们展示了以文学阐释草原精神的无限延伸性。
       同年,《荒原上》获得第三届钟山之星文学奖,授奖词称:六个性格各异的男人组成一支临时灭鼠队走进荒原,冬天过后,只有五个人走了出来。索南才让以草原深处的一组爱情与生死,极其生动地展示了心灵失范、尊严滑落的悲剧过程。“青海长云暗雪山”,一千多年前的诗句在小说中作为挽歌响起,那么遥远却又那么近切,将每个人都置身于精神的荒原上。即使是最不敏感的读者,也能从作者别致而精确的行文中领受汉语言的力与美。
       除了《荒原上》,让索南才让高光不减的还有他的儿童文学创作。儿童小说《哈桑的岛屿》 一经出版,便频频获奖,先后获得 2022 年“第四届青铜葵花儿童小说奖”、2022年“三十四届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华语新人奖”等奖项。青铜葵花儿童小说奖赞誉《哈桑的岛屿》是一部既具鲜明生活质感,又极富质朴想象力的作品。一个孩子与一只羊一起踏上寻找之旅,构成了现实与梦境互动式的关系。那只叫“哈桑”的羊,既是孩子的伙伴,也是另一个自己。作品选材独特,构思奇妙,用一个玄幻的故事来阐释生命的意义,现实和玄幻交叉进行,写法平实又具有较强的可读性,生活气息浓郁,儿童趣味真实且亲切。
       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则认为索南才让是中国西部的蒙古族儿童文学作家,也是一位在严肃文学领域卓有成就的青年小说家。他出生于青海的草原牧区,幼年辍学却热爱阅读,在前进的道路上阅历丰富,却不失童真,难能可贵。他在荒野牧场中见证时代变迁,练就豁达胸怀,用流畅灵动而率真大气的文字谱写成长之歌。他的儿童中篇小说《哈桑的岛屿》书写西部高原的生机与气象、高原牧民的品格与精神,小说情感丰沛,富有哲思,具有儿童小说的高品质,并坚守了一个儿童作家的立场和追求。
       《哈桑的岛屿》通过丹增与他家新出生的黑色小羊羔哈桑前往寻找“玉山”的故事的细致书写,以梦里梦外的手法,将一路的故事娓娓道来的同时,形成现实与幻想之间的衔接与对抗,最终提示和重申了行走与理想、实践与追求,以及饱满丰富的想象力等对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作品构思巧妙,语言生动,对写作现场的描述精确娴熟,体现出了作家浸润在现实生活的现场之中,纷繁又奇幻的实际生活对他的滋养。
       索南才让无疑成为我省作家文学创作的最大赢家。他的小说,以略见先锋的叙事技法,加上一线生活给予他的扎实深厚的生活滋养,在看似传统与现代的差异性着寻求最佳的书写路经,达成了有着极高辨识度的“索南才让式”叙事模式。优秀的,独具个性的语言与独特的,不可复制的底层生活的无缝衔接,也成为索南才让小说作品厚重质朴的特质。
       与索南才让一样,在叙事方式与书写主旨上有着极高辨识度的作家还有藏族女作家梅卓。
梅卓在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颁奖典礼
       藏族作家梅卓的长篇小说《神授·魔岭记》是基于有着“世界上最长史诗”之誉,流传在雪域大地的《格萨尔王传》而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家将藏族民间文学和神话资源引入文本创作,讲述了一个十三岁的少年,氤氲在博大精深的雪域高原民族文化当中,历经艰辛和磨砺,逐渐成长为这部“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遗”传承人的故事。
       长篇小说《神授·魔岭记》的叙事打破了梦境、虚幻和现实之间的壁垒,将虚构的故事与现实的故事交织在一起,亦真亦幻,而创作和想象力的源头依然指向现实世界和民间大地,是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集体记忆基础上的再想象与再创作,折射出了作家个人创作与民间史诗传播之间的高度契合、相互映照的民族文学光芒。对十三岁少年艺人的成长历程及其情感世界和个体生命体验的细腻表达,既有童话的天真又有寓言的深度,从而呈现出更加宽广的文化情怀和人性温度。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我国“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在不同场合发表重要讲话,对“非遗”保护工作提出了殷切希望和要求,先后五次对《格萨尔王传》等史诗及其传承工作给予了赞扬和充分肯定。他曾充满深情地盛赞 《格萨尔王传》《玛纳斯》《江格尔》 等是“震撼人心的伟大史诗”。希望做好“培养好传承人,一代一代接下来,传下去”的工作。《格萨尔王传》的抢救与保护已被列入中宣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长篇小说《神授·魔岭记》正是基于《格萨尔王传》在雪域大地的代代相传和新的传承人不断涌现,以及我国保护“非遗”工作卓有成效的现实依据,以文学的方式对《格萨尔王传》及其传承说唱艺人的生活进行重构,以雪域高原日渐丰盈的现实生活为场景重述史诗,文本本身也是《格萨尔王传》这部世界“非遗”在更为广阔的汉语世界传承、传播的一种尝试,是我国近年来长篇小说创作中的一部独具特色、极具辨识度的作品。
梅卓长篇小说《神授·魔岭记》获首届青稞文学奖
       长篇小说《神授·魔岭记》被列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自主选题项目;2020年8月,获得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2020年12月获得首届“青稞文学奖”。
       提及青海文学创作,已故著名藏族导演、小说家万玛才旦则是一位傲立潮头的弄潮儿。早在2019年,万玛才旦的短篇小说《气球》获得第七届花城文学奖,该奖授奖词写道:万玛才旦是一个贴近民族心脏的写作者,也是一位根植大地、与同胞亲人休戚与共的电影艺术家。小说《气球》是一部关于普通人的史诗,作品用生死繁衍的现实之重和孩子眼中的气球之轻,寻找面向未来的生存与抉择,具有直达生命根本的原始意义,也打开了当代藏区鲜为人知的生活日常。在他的小说和电影里,能够谛听到一个民族隐微却真实的声音。
万玛才旦、龙仁青创作的剧本《天湖》获首届青稞文学奖
       2020年2月在首届青稞文学奖颁奖盛典上,由藏族导演、作家万玛才旦和作家龙仁青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天湖》,被宣布获得首届“青稞文学奖”影视剧本奖。授奖词这样评价《天湖》:以影像化的文学语言,叙说从农区私奔的主人公俞成福和妻子王桂花在湖边草原的帐蓬里种小麦的故事。到哪儿也不要忘了自己是个庄稼人,不要忘了自己的根,一定要在湖边种成一次庄稼……这一庄稼人的梦想,平凡而又惊心动魄。不受祝福的爱情、艰难的命运、霜露般消逝的生命,是梦想的代价。终于种成的庄稼,也是一次希望的收获。苦涩与坚忍,忧伤与诗意,现实与寓言,构成《天湖》明朗的视觉化之下的复杂基调,让人久久萦怀。
       2020年9月,南方文学盛典颁奖礼揭晓了“年度杰出作家”“年度小说家”“年度诗人”“年度散文家”“年度文学评论家”“年度最具潜力新人”六大奖项。万玛才旦凭借2019年出版的小说集《乌金的牙齿》荣获“年度小说家”奖。该奖给予万玛才旦的授奖理由认为,万玛才旦的写作,植根于藏地的风土与传统。独特的生命体验和人类情感,被万玛才旦细心捕捉、悉心刻画,在貌似简淡无华的文笔中,种种微妙的情绪、宽和的心境、明澈的智慧均得以传达。在二〇一九年出版的短篇集《乌金的牙齿》中,万玛才旦写出了藏地人们真实的生活状态和心灵状态,其中既有世俗生存的肌理,又有灵性信仰的气韵。在电影与小说间自如切换的他,成功地为摆荡在传统与现代间的人心定格。
       不论是电影还是小说,万玛才旦的创作始终执着于在更广更大的范围内传播和发扬传统的藏文化所散发出来的朴素纯净和真善美的光芒,在他早期的作品中几近密集地展现了藏族传统文化的各个层面,进入后期,特别是近五年来,他的电影和小说创作更加注重手法和技巧。将厚重繁复的传统文化融入到一种极简风格和灵巧表达中,显示出了他在文学书写上更加趋于纯熟和对文学传播的注重和在意。
古岳长篇报告文学《冻土笔记》获第八届“徐迟报告文学奖”
       藏族作家古岳,在文学创作上独树一帜,他以报告文学写作见长,而这种“见长”的背后,则是他持续深入三江源、可可西里,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原高地采风采访的艰辛与付出,他把不断在一线获得的新鲜素材注入到作品中去,近年来先后写出了《源启中国》《冻土笔记》《杰桑 索南达杰》等一批优秀报告文学作品。他的作品以宏阔的视角淋漓尽致地诠释着青海的大美。2021年,他的报告文学作品《冻土笔记》获得第八届徐迟报告文学奖,这是他继获得“地球奖”、青海五个一工程奖之后,获得的又一荣誉,也是青海作家首次获得此奖,徐迟报告文学奖评委认为,《冻土笔记》内容厚重丰富,作者以一颗善良之心、敏感之心、众生平等之心观察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描写大自然,展现草原上发生的故事和人的生存状况,文笔生动,情感真挚,有着对达森草原冻土生态系统的冷静叙事和深入思考,呈现出更为宏阔长远的自然观历史观,艺术性、思想性和纪实性相结合,是一部具有相当水准的生态文学作品。既延续了作家一贯的主题表达,又在叙事策略上有了新的突破。作品地域色调浓郁,思想视野开阔,诗意书写与深刻思考臻于纯然自在,堪称人与自然和谐与共的时代绝唱。
       近五年来,我省少数民族母语作家用母语创作的文学作品,也频获大奖,成为青海当代文学史上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藏族作家拉先加的短篇小说集《睡觉的水》与梅卓同届获得“骏马奖”。拉先加说,这些短篇小说,试图反映新时期藏族人民对自身发展、文化传承、生存状况等方面的反思,并通过小说中的人和事,来给读者展现一幅当代藏族社会生活的画卷。他还说,这些小说的创作,造就了我远离故乡而生活在别处时,所有的感动与惊喜、美妙,所以我很想把这一切文学的美分享给大家。
2021、2022《民族文学》年度奖颁奖现场,左一为青海作家德吉卓玛
       用藏文写作的蒙古族作家德吉卓玛致力于诗歌、散文创作,在藏语文学期刊竖起了一面辨识度极高的标杆。她发表在《民族文学》藏文版上的散文《生命颂》一经见刊便深受读者喜欢和赞誉,获得了2021、2022《民族文学》年度奖藏文作品奖。授奖词称:德吉卓玛以自觉的性别意识,以恋人耳语般的温暖语调,诉说女性妊娠期的生命体验,赋予生命以高尚、厚重、永恒的意义。德吉卓玛自称这是一篇关于母爱的文字,由此,也把母爱的意义延伸到了一个生命诞生之前的混沌阶段,彰显出人类母性的伟大。
       被誉为藏族的“人民文学”的藏语文学期刊《章恰尔》一直引领着青海乃至整个涉藏地区母语文学写作的前沿。“章恰尔文学奖”则是由《章恰尔》文学期刊推出的一个老牌奖项,由藏族企业家资助创建,每三年评选一次,迄今已是第十届,2022年8月,由万玛才旦公司赞助的喜马拉雅电影杯“章恰尔文学奖”举行第十届颁奖仪式。获奖作者涉及安多、卫藏、康巴三区,青海作家仁旦嘉措、才项南杰、念布、拉龙尖措获奖。
       获得中篇小说奖的母语作家仁旦嘉措的中篇小说《信任与伤口》,把两个不同生境中的人物生活交织在一起,试图通过主题立意和人物塑造,抵达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两个人物各自不同的故事在循序渐进的叙事中形成互补,从而铺排出了生活的艰辛、环境的变化以及人物内心的感受等。意识流、倒叙手法的娴熟运用,更是增加了作品的荒诞感和空灵感。
       获得短篇小说奖的才项南杰的短篇小说《锁》则塑造了一个游走在城市的强迫症患者。面对生活和工作的巨大压力,强迫症已经成为城市人群中一种极为普遍的病症,这种现象也引起了作家们的关注。短篇小说《锁》以藏地城市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年轻人由于强迫症行为而给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带来的两难困境:走在上班路上的“我”忽然怀疑自己没有锁好自家宿舍的门锁,不得不旷工返回家中查看,继而面对宿舍家门、窗户、橱柜等上面的各种“锁”陷入混乱与纠缠之中。小说语言隐忍,克制,采用了适于表现“强迫症”这一主题的意识流手法,从自我的内省和怀疑中,表达出对生活与爱情的迷茫与思考。小说对“锁”赋予了象征意义,极大地拓展了小说的主题深度与隐喻性,增强了小说的表现张力、开掘了母语小说的新领域。
       念布的短篇小说《红色笔记本》获得第十届“章恰尔文学奖”新人奖。小说通过描写一场无疾而终的爱情,把笔触伸向了神秘生活和人类内心的纵深处。在叙事和小说的手法上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获得诗歌奖的拉龙尖措的诗歌 《故乡速写》 通过《理想》《奶奶教授的歌谣》《花白母牛》等短制,以细密的,带着故乡水土气息的意象,传达出了游子对故乡深刻的思念,以及在城市背负着“理想”的重负,艰难前行却又原地踏步时,从故乡吹拂而来的风中获得的些微心灵的安慰。
第二届《西藏文艺》双年奖颁奖现场,左三为青海作家赤·桑华
     《西藏文艺》双年奖是由西藏自治区文联和西藏大学联合主办的藏语母语文学奖项。青海多位母语作家曾获此奖项。2020年12月,西藏颁出第二届《西藏文艺》双年奖,我省母语作家赤·桑华和热巴分别获得中篇小说奖和诗歌奖。
       赤·桑华的中篇小说《雾中风景》通过描写一辆行驶在大雾弥漫的沙路上的桑塔纳轿车,一路上所遇到的各种琐碎事件以及车上人们的谈话和回忆,营造出一种宛若大雾一样飘忽不散、时隐时现的叙事效果。轿车在路上遇到一次他人的车祸现场,车祸现场引发车中主人公想起一起杀人事件。通过对车祸现场与杀人事件的交织描写,作者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与尊重。作品中对后视镜的意象化描写,让这篇小说有了一种穿越时空的自由与流畅。
       热巴获奖的诗歌《武汉,武汉》直面新冠疫情发生现场,殊途同归的是,这首诗歌同样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与尊重。
       2022年12月,第三届《西藏文艺》双年奖开奖,我省母语作家德本加、青年诗人叶西杰分别获得中篇小说奖和诗歌奖。
第三届《西藏文艺》双年奖颁奖现场,左一为青海作家德本加
       德本加是我省著名藏语母语作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迄今在《章恰尔》《西藏文艺》《民族文学》《青海湖》《文学巷》《西藏文学》等报刊发表中短篇小说一百余篇,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静静的草原》《衰》,中短篇小说集《梦寻三代》《老人与牛》《藏獒》《无雪冬日》《德本加中篇小说集》,汉文版长篇小说《悲鸣的神山》和中短篇小说集《人生歌谣》《德本加小说集》,日文版中短篇小说集《哈巴狗收养记》,法文版小说集《狗,主人及其亲友们》等。德本加此次获得中篇小说奖的作品是《生活游戏》,这篇小说依然不改德本加小人物叙事的路数,通过扎实的现实生活描写和极具时代色彩的牧区小镇现场的展示,把当代牧区波澜壮阔的生活融入到了静流的潜水一样的平实和朴素之中,读来耐人寻味。
       叶西杰的诗歌《父爱似山 母爱似水》获得诗歌奖。评委认为这首诗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了在嘈杂、混沌的现实面前,每一个热爱生活固守传统的人们不知所措的面孔。
       在中国文坛,青海少数民族作家构成了一道有着高原形体的独特形象,是青海文学的引领者和代言人。2019年12月,第八届青海省文学艺术奖颁出,获奖的24部文学类作品中,少数民族作家作品占半数以上,获奖少数民族作家有藏族作家万玛才旦、德本加、古岳、曹有云,孔占伟、才加,蒙古族作家索南才让、傲登,回族作家冶生福,土族作家刘大伟、李卓玛,撒拉族作家韩文德等。这便是一个佐证。
       总之,近五年来,我省少数民族作家坚持现实主义创作,通过“深扎”不断体验和理解生活,把书写的笔触融入时代的潮流当中,写出了一批立意高远、质量上乘的作品。作品不但面向生命、爱情、故乡、童年等文学永恒的主题,关注生态、书写“非遗”也成为近五年我省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一大亮点。从自然山水的“器”世界,深入到人文历史的“情”场域,青海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正在向一个更深更广的前方挺进。


作者:龙仁青 ,汉藏双语作家、翻译家。先后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收获》《十月》《民族文学》等报刊发表原创、翻译作品300余万字,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散文选刊》《散文海外版》等转载,入选多个年度选本及学生辅导教材。出版《咖啡与酸奶》《孔雀翎上的雪峰》等作品30余部,曾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中国汉语文学“女评委”大奖、三毛散文奖、青海省文学艺术奖等。有作品被译为英、意、日等文。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林业文联生态作协副主席,青海省作协副主席,青海省自然文学协会会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