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青海广电系统诗人出版发行诗歌作品集

作者:拉吉卓玛 来源:青海湖网 时间:2009-09-02 15:27:05 点击数:
日前,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春天 从不起眼的地方出现——高原声屏诗人作品选》一书正式面世。青海省副省长、著名诗人吉狄马加为该诗集撰写序言,字里行间表达了吉狄马加副省长对诗歌和青藏高原的那份执着和热爱,并对该诗集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该诗集收录了13位青海省广电系统诗人的107首诗歌作品,13位诗人分别是:巨伟、多杰仁青、达佤扎西、葛建中、昂旺文章、龙仁青、郭国庆、程强、马忠荣、才贡、齐培福、多智合和马晓彬。

《春天 从不起眼的地方出现——高原声屏诗人作品选》封面
巨伟,男,汉族,1959年出生于青海省乐都县,现供职于广电部门。曾出版过诗集《百草集》,文集《希望在黄土山坳升腾》、《青海开发之路》等。
    多杰仁青,男,藏族,1956年出生于青海贵德。1974年毕业于青海民族学院藏语言文学专业,同年分配到青海人民广播电台。主要作品有广播剧《六月婚礼》;译著《影响世人的101故事》、李瑛长诗《祖国》、屈原长诗《离骚》;短篇小说《母亲的心》等
    达佤扎西,藏族,笔名牧子。1966年6月出生于黄河源头的大武草原,1984年开始文学创作并发表诗歌、散文作品,著有诗集《天湖》,先后从事过文学杂志编辑、电视记者编辑等,目前供职于青海广播电视局。主要作品有《雪梦》、《寻梦呼伦贝尔》、《最后的净土》、《青海,绿色的海》、《越过季节和浪漫遐想》等,作品曾多次获奖并入选多种选集。
    葛建中,男,汉族,1985年大学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曾任中学教师、宣传干事、研究人员、公务员。现供职于青海电视台。作品曾获青海省“五个一工程奖”;青海省政府文艺创作优秀作品奖;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二等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青海省青年文学奖;全国报纸副刊作品年赛奖;四川电视节“金熊猫”奖国际纪录片评选社会类短片入围奖;青海新闻奖一等奖;青海广播电视新闻奖一等奖等。
    昂旺文章,男,藏族,1964年2月出生于玉树巴唐草原,目前供职于玉树州电视台,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青海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青海作家协会会员。出版诗集有《朝歌夕唱》;作品《妈妈的羊皮袄》获青海省第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第九届入选作品奖;2004年被青海省委宣传部授予“四个一批”优秀人才;2006年被青海省广播电视局授予青海省首届十佳编辑称号。主要作品有:歌曲作品专辑《妈妈的羊皮袄》、《遇上你是我的缘》、《爱琴海》、《流行西藏》等。
    龙仁青,男,藏族,1967年出生于青海湖畔铁卜加草原。1990年开始文学创作,用汉藏双语。作品见诸于《人民文学》、《中国作家》、《上海文学》、《章恰尔》、《文汇报》等汉藏文报刊。著有传记文学《仓央嘉措秘史》,小说集《光荣的草原》、《锅庄》等。翻译出版有《端智嘉经典小说选译》(藏译汉)等。作品多次获奖,入选《2006中国短篇小说年选》、《2006中国短篇小说经典》、《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6年短篇小说选》、《新时期短篇小说选》、《<章恰尔>20年精品集》等汉藏文选本,及《小说选刊》、《中华文学选刊》等选刊类杂志,并译介至国外。中国作协会员,青海省作协第五、六界主席团委员,省影视家协会理事,省诗歌学会常务理事。
    郭国庆,男,汉族,1958年出生,60年代随父亲从中原来到青海。下过乡,做过工,当过文学杂志编辑,现从事影视编导工作,供职于青海电视台影视部。80年代接触文学,并开始坚持业余文学创作,写诗亦邪小说,尤其喜好散文诗这种形式灵活、不拘一格的边缘文学,出版过散文诗集《孤独的风景》,发表过《醉雪》等多部中篇小说。
    程强,男,藏族,1964年生人,籍贯青海大河之阴冈察部落(贵德)。嗜书为文。浅尝辄止。心仪“水流境界,花落意闲”之逍遥。诗观:穷而后工。
    马志荣,男,回族,1968年9月出生于青海省大通县,1990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从事过中学语文老师、电视新闻记者等工作,目前是报纸编辑,供职于青海广播电视报社。喜爱文学,常常以写诗见长,亦有零星散文、小说作品及文学评论散见于省内及全国多家报刊杂志。2004年出版诗集《心的纺车》(中国文联出版社)。有多(部)篇文学作品获得过省内和国内奖项。文学评论《青海回族文学:微弱而坚韧的声音》获得首届“青海文艺评论奖”三等奖。系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青海省诗歌协会理事。
    才贡,男,藏族,贵德生人,1991年毕业于青海民族师专藏语言文学专业,现为青海人民广播电台藏语节目主持人。
    齐培福(佩夫),男,汉族,1968年生,青海互助人,1986年参加工作,从事过教师、县委宣传部干事、电视新闻记者、电视新闻编辑等工作,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为青海电视台新闻中心评论部副主任,主任记者。
    多智合,男,蒙古族,1970年出生于西藏昌都地区,9岁随父亲迁至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县,1995年毕业于青海师范大学中文系,同年分配到青海电视台藏语中心工作至今。出版有诗集《新感觉》,影视代表作品有大型纪录片《十世班禅大师》,六集藏语电视连续剧《莫娃怕洛》(担任副导演),2008年编剧兼导演拍摄八集藏语电视连续剧《昨天的故事》。
    马晓彬(临酒期邀),男,汉族,70年代生人,籍贯河州积石,生长于河湟西宁,现在本埠某视听传媒供职,从事编辑记者工作。  
[FS:PAGE]
春天 从不起眼的地方出现
吉狄马加
诗歌从来就是各民族最为古老的文学形式,是人类表达内心情感的最初手段,它来源于人们的社会生产实践,也发自于诗人的内心深处,因而它是人类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诗人肩负着表达人民群众的情趣、追求、理想、希望,并表达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神圣职责。
    青海不仅法院了黄河、长江、澜沧江等闻名世界的大江河,有着中华水塔的美誉,同样,她也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有着伟大的诗歌传统。
    诞生于青海境内的昆仑神话,堪与古希腊、古罗马神话相媲美;这里曾发掘出了我国最大的原始公共墓地,出土了一大批精美绝伦的彩陶,被人们称为彩陶的故乡;这里至今还传唱着世界上最长的英雄史诗《格萨尔王》;广泛流传着被数十个民族所喜爱的山歌“花儿”……多民族在此共生、多元文化在此相融,构成了青海民族风情画上最艳丽的色彩。
    造化的神奇,自然的独异,形成了举世无双的世界“第三级”奇观。
    青藏高原被联合国认定为全球四大超洁净地区之一,其生物物种独特,具有不可复制的原生态价值。
    面对青海气象万千的河流山川、源远流长的高原文化、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举世瞩目的生态地理,古往今来有无数诗人、作家为此吟唱、唱诵。
    两千五百年前的《山海经》这样写道:“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
    屈原也在诗歌中说:“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
    古人云“河出昆仑”、“江源如帚”。
    在2007年8月召开的首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上,来自世界三十多个国家的200多位杰出诗人共同向世界发布了《青海湖诗歌宣言》,《宣言》中庄严承诺:“我们将以诗的名义,把敬畏还给自然,把自由还给生命,把尊严还给文明,把爱与美还给世界,让诗歌重返人类生活!”如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已成为世界七大国际诗歌节之一。
    这本汇辑了青海省广播电视系统诗人的诗歌作品集无疑是青海诗歌创作和出版的新收获。这些从事广播电视工作的诗人们从现实生活出发、描绘、表现生活中的真善美,这充分体现了他们具有作为诗人和作为新闻工作者共同的社会责任感。他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之余,把对生活的体验、感悟诉诸笔端,把对青藏高原的热爱融入诗篇,为我们展示了他们眼里的高原风情,同时也展示了青海广电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而以《春天 从不起眼的地方开始》命名该诗集,也说明了青海省广播电视工作者对精神生活的孜孜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是的,青海之大美需要有更多的人去赞美和弘扬,青海之神奇需要有更多的人去发现和创造。
    是为序。
                                                             2009年4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