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和心灵的契合
作者:曲青山
来源:青海湖网
时间:2009-04-15 11:46:19
点击数:
文字和心灵的契合
——格桑多杰诗歌研讨会上的发言
——格桑多杰诗歌研讨会上的发言
各位来宾,各位作家、诗人朋友们:
在这春情萌动、春意盎然的美好季节,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青海人民出版社、省作家协会、省诗歌学会共同举行格桑多杰作品研讨会,这是我省文坛的一件喜事,象征着青海的文学事业正像春天一样,焕发着勃勃生机。在此,请允许我代表省委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首先,我想说的是,格桑老既是我很喜欢的著名藏族诗人,也是我很敬重的老领导。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时,我就知道他,并拜读过他的诗,了解到他在果洛工作时,诗名不仅为青海所知,在全国也有很大的影响,被誉为“马背上的诗人”。后来,格桑老到省委宣传部工作,我从原来“闻其名、知其人”,到在他领导下工作,进一步了解和熟悉了他的作文和为人。作为一名少数民族领导干部,他不仅诗写得好,而且为人亲和、作风朴实、品德高尚,有人格魅力,有很高的领导水平和能力。因此,我是十分高兴也是十分乐意来参加这个研讨会的。
格桑老在从事繁重的政务工作之余,坚持文学创作40余年,发表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并出版诗集《牧笛悠悠》、《云界的雨滴》,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他的《喳曲的传说》、《黎明分娩的新城》、《你是阳光的婴儿》等一批代表作,在全国、全省获得大奖,产生重要影响,诗人非凡的艺术气质和才华由此可见一斑。今天,在座的专家、作家和诗人朋友还要对他的作品发表评论,大家都是文学创作方面的行家里手,我就不再多说了,但作为一位多年来关注他诗作的读者,每每读他的诗,我总是不自觉地被他的激情所感染,被他时刻关注这片土地的情怀所打动,被他深情的讴歌和赞美所震撼。我深深地感觉到,作为青海高原藏乡的歌者,格桑多杰一路走来的路程,充满着苦难与艰辛、希望与光明,正是“苦难中新生”的切身感受,使他的诗歌充满了对党、对社会主义、对民族团结和藏族人民新生活的由衷歌颂和赞美,表现了诗人对真善美的向往与追求,给读者以光明、以温暖、以希望;正是他长期在雪域草原工作,了解和熟悉藏族人民的生活,感知和体会到草原翻天覆地的新变化,为创作找到了丰富的源头活水,使他的诗歌充满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具有强烈的艺术感召力;正是他深爱着脚下的这片土地,家乡、牛羊、帐房、牧人以及高原大美的自然风光等等,一切都成为他诗意触发的切入点,使他的诗歌充满着浓烈的民族特色,透露出一个民族特有的真性情。从格桑多杰的创作中,我们能够感觉到,一名诗人所具有的浓郁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类最根本的精神,只有被人文精神充分滋润的人,他创作的诗歌才会出自心声,源自真诚,来得自然,爱与责任贯穿始终,激情与柔情无声流淌,人性与诗性共生共长,处处闪耀为时为事而作、有感而发的现实主义光芒。其诗歌的精神世界和心灵空间才会表现出一片清明、清新和独立、独到的情感魅力和人文张力。
文字和心灵之间,究竟有着多远的距离?我一直认为,情动于衷而形诸于言,是文学的原始动力。文学就是要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任何虚伪、矫情、卖弄,都逃不过读者的火眼金睛。因此,我们青海的诗人、作家要以心中之真情,写出性灵之文章,在创作上有一个大的提高和飞跃,就应当学习格桑多杰等老一辈诗人和作家,学习他们以人为本的理念,学习他们朴实无华的作风,学习他们的大爱情怀,关注当下社会,关注人类的命运和生活,关注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发展,主动融自我到时代大潮当中,主动投入到群众当中去,从人民群众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吸收和补充创作营养,创作和生产更多的优秀文学作品。要立足青海文化发展的实际,不断发掘和利用青海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放眼国内外文学发展潮流,认真研究文学创作的新动态、文学活动的新变化、文学传播的新途径,努力创作出既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又富有青海独特魅力的优秀文学作品,并以有效的传播方式,让世人了解、喜爱和接受,从而为推动文化青海建设,为扩大青海文化的影响力发挥更大的作用。
经过40多年的磨砺和修养,格桑老文学创作的思想和理念更加成熟,文化人格和审美境界更加完善。仁者寿,我们祝福格桑老身笔两健,在继续关心和支持我省宣传文化事业发展繁荣的同时,再为我们写出更多更好的新作,为读者奉献更优美更动人的诗歌!
在这春情萌动、春意盎然的美好季节,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青海人民出版社、省作家协会、省诗歌学会共同举行格桑多杰作品研讨会,这是我省文坛的一件喜事,象征着青海的文学事业正像春天一样,焕发着勃勃生机。在此,请允许我代表省委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首先,我想说的是,格桑老既是我很喜欢的著名藏族诗人,也是我很敬重的老领导。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时,我就知道他,并拜读过他的诗,了解到他在果洛工作时,诗名不仅为青海所知,在全国也有很大的影响,被誉为“马背上的诗人”。后来,格桑老到省委宣传部工作,我从原来“闻其名、知其人”,到在他领导下工作,进一步了解和熟悉了他的作文和为人。作为一名少数民族领导干部,他不仅诗写得好,而且为人亲和、作风朴实、品德高尚,有人格魅力,有很高的领导水平和能力。因此,我是十分高兴也是十分乐意来参加这个研讨会的。
格桑老在从事繁重的政务工作之余,坚持文学创作40余年,发表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并出版诗集《牧笛悠悠》、《云界的雨滴》,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他的《喳曲的传说》、《黎明分娩的新城》、《你是阳光的婴儿》等一批代表作,在全国、全省获得大奖,产生重要影响,诗人非凡的艺术气质和才华由此可见一斑。今天,在座的专家、作家和诗人朋友还要对他的作品发表评论,大家都是文学创作方面的行家里手,我就不再多说了,但作为一位多年来关注他诗作的读者,每每读他的诗,我总是不自觉地被他的激情所感染,被他时刻关注这片土地的情怀所打动,被他深情的讴歌和赞美所震撼。我深深地感觉到,作为青海高原藏乡的歌者,格桑多杰一路走来的路程,充满着苦难与艰辛、希望与光明,正是“苦难中新生”的切身感受,使他的诗歌充满了对党、对社会主义、对民族团结和藏族人民新生活的由衷歌颂和赞美,表现了诗人对真善美的向往与追求,给读者以光明、以温暖、以希望;正是他长期在雪域草原工作,了解和熟悉藏族人民的生活,感知和体会到草原翻天覆地的新变化,为创作找到了丰富的源头活水,使他的诗歌充满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具有强烈的艺术感召力;正是他深爱着脚下的这片土地,家乡、牛羊、帐房、牧人以及高原大美的自然风光等等,一切都成为他诗意触发的切入点,使他的诗歌充满着浓烈的民族特色,透露出一个民族特有的真性情。从格桑多杰的创作中,我们能够感觉到,一名诗人所具有的浓郁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类最根本的精神,只有被人文精神充分滋润的人,他创作的诗歌才会出自心声,源自真诚,来得自然,爱与责任贯穿始终,激情与柔情无声流淌,人性与诗性共生共长,处处闪耀为时为事而作、有感而发的现实主义光芒。其诗歌的精神世界和心灵空间才会表现出一片清明、清新和独立、独到的情感魅力和人文张力。
文字和心灵之间,究竟有着多远的距离?我一直认为,情动于衷而形诸于言,是文学的原始动力。文学就是要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任何虚伪、矫情、卖弄,都逃不过读者的火眼金睛。因此,我们青海的诗人、作家要以心中之真情,写出性灵之文章,在创作上有一个大的提高和飞跃,就应当学习格桑多杰等老一辈诗人和作家,学习他们以人为本的理念,学习他们朴实无华的作风,学习他们的大爱情怀,关注当下社会,关注人类的命运和生活,关注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发展,主动融自我到时代大潮当中,主动投入到群众当中去,从人民群众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吸收和补充创作营养,创作和生产更多的优秀文学作品。要立足青海文化发展的实际,不断发掘和利用青海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放眼国内外文学发展潮流,认真研究文学创作的新动态、文学活动的新变化、文学传播的新途径,努力创作出既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又富有青海独特魅力的优秀文学作品,并以有效的传播方式,让世人了解、喜爱和接受,从而为推动文化青海建设,为扩大青海文化的影响力发挥更大的作用。
经过40多年的磨砺和修养,格桑老文学创作的思想和理念更加成熟,文化人格和审美境界更加完善。仁者寿,我们祝福格桑老身笔两健,在继续关心和支持我省宣传文化事业发展繁荣的同时,再为我们写出更多更好的新作,为读者奉献更优美更动人的诗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