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探寻《哪吒2》背后的青海元素(五)

作者:吴梦婷 来源:西海都市报 时间:2025-03-04 09:18:53 点击数:
青海湖开湖为何被称为“龙宫在奏乐”
                     ——探寻《哪吒2》背后的青海元素(五)

  在电影《哪吒2》中,神秘而壮观的龙宫,令人印象深刻。龙宫场景里,水晶宫殿巍峨耸立,流光溢彩,气象万千。现实中青海湖的开湖景象,就像神话照进现实——当青海湖湖面吹起大风,数米高的冰块如同千军万马一般,相互撞击,层层堆叠。岸边形成一座连绵不绝的冰坝,宛如龙王阅兵时布下的冰雪堡垒,让人不禁感慨自然的壮观。
  每年,青海湖的冰封季和开湖季都会吸引市民和网友的关注。青海湖的冻结期长达5个月。从每年11月中旬开始,湖面开始出现零星的结冰现象,标志着冻结期开始。随着气温持续下降,结冰范围逐渐扩大,直至次年1月下旬,整个湖面完全冻结,呈现出一片银装素裹的壮美景象。
  到了春季,气温逐渐回升,3月份湖面开始慢慢解冻,冰块逐渐融化,湖面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到4月中旬,湖面完全消融,碧波荡漾,水鸟陆续飞抵青海湖。
  为何说起西海龙宫,人们就会联想到青海湖?这就要从青海湖的开湖景象说起。
  青海湖开湖分为“文开”和“武开”。“文开”是指随着气温升高,冰面逐渐融化的过程。“文开”时,湖面由冰冻状态逐渐消融,重现碧波连天的景象。“武开”更为壮观,冰面在大风影响下碎裂、相互挤压,冰层堆积到湖边,发出震天巨响。
  青海湖的“文开”或是“武开”,都与青海湖流域气象因素密切相关。气象专家介绍,影响开湖的主要因素是气温,风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湖冰消融的过程中,随着气温升高,消融速度加快。此时,如果风速较低,冰面渐渐消融,就叫做“文开”;若风速增大,湖面的冰会被吹裂、吹散,形成较多、较大的冰面裂缝,加速湖冰的消融,就叫做“武开”。
  根据《青海省志·青海湖志》记载,青海湖封冻之初,如值夜晚气温骤降,冰体常炸裂形成许多裂缝,裂缝一般宽度为0.2米至0.3米,在距岸边较远处,也出现过宽10余米的裂缝。而在局部地段,因冰体相互挤压,常沿裂缝方向起拱形成冰棱。冰体炸裂时,发出巨响,似滚雷连绵不断从湖心传来,夜深寂静,听之甚是惊人。古代当地牧民不解其故,说是水底龙宫在奏乐。
  春天,当气温回升后,湖冰开始融化,冰盖表面逐渐融成蜂窝状,冰体结构酥松,遇大风,湖面冰层即被吹裂,出现清沟和大块浮冰,随即解冻,因冰块相互挤压塌陷,也能发出巨大轰鸣声。如果风力强劲,则能将近岸冰块吹上湖岸达数十米远,沿途土坎不平处一扫而光。若遇陡岸,冰块即簇拥峭立而过,其势迅猛,锐不可挡,场面惊心动魄,甚为壮观。解冻日期一般在3月18日至4月21日,浮凌10天左右,冰期即结束。
  《西宁府新志·青海凝冰》记载:“每岁长至(冬至)前数日,水无纤冰,一夕,闻轰轰大炮声作自海中,震天动地,诘朝视之,满海凝冰,如万顷琉璃。迨至立夏前数日,轰响如前,一宵冻解。水光澄碧,曾无点澌,其节气之验若此。”《西宁府新志》中提到的湖面封冻期为冬至前数日至立夏前数日约130天,而现在湖面多年平均封冻天数为112天,这说明现在的湖面封冻期较200年前缩短。
  2024年,青海湖是何时进入冻结期的?根据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卫星遥感监测显示,2024年12月24日,青海湖东部的尕海、耳海水面已完全冻结,布哈河、沙柳河等河流入湖口均有浮冰,冻结面积占湖泊总面积的8%左右。12月25日,青海湖整体冻结面积已超过湖泊总面积的10%。受冷平流影响,我省大部气温持续低迷,12月27日至28日,青海湖冻结面积进一步增大,除湖泊中部外,其余水域均有湖冰覆盖。
  每年4月,当春风轻拂高原,青海湖冰封许久的湖面开始慢慢消融,以开湖的方式唤醒了沉睡一冬的高原春天。随着大湖冰消,湖面逐渐恢复碧波荡漾,青海湖也迎来了万鸟翔集的壮丽景观。
  青海湖湖畔,随着风势堆积在岸边的冰层,在阳光的照射下开始消融。成群的水鸟仿佛被这秀美景色所吸引,飞抵于此,这样的景象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西海秘境”。
  近年来,青海湖的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监测到了东方白鹳的优雅身影,并记录下了雪豹的清晰影像。12.03万吨青海湖裸鲤逆流而上,展现着生命的赞歌;282种、60.6万只栖息水鸟与落霞齐飞,构成了一幅幅动人的生态画卷。
  更值得一提的是,荒漠猫、白唇鹿等珍稀物种重新回归人们的视野,普氏原羚、岩羊等物种的分布范围进一步扩大。以往难得一见的黑颈鹤、黑鹳、大天鹅也频频亮相青海湖畔。它们或悠然觅食,或翩翩起舞,为这片高原湿地增添了无尽的生机与活力。
  如今,青海湖国际重要湿地已经成为大美青海一道亮丽的生态风景线,高原独有的“水—草—鱼—鸟—兽”共生生态系统更加趋于平衡,展现着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好。

(西海全媒体记者 吴梦婷 整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