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迦格言
作者:
来源:青海湖网
时间:2007-12-04 14:36:45
点击数:
前 言
《萨迦格言》在西藏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在藏族中广为流传,而且在国内外都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萨班·贡嘎坚赞(1182--1251) 是萨迦教派的第四代祖师,出生于后藏萨迦王室,自幼受严格的释典、经学教育,曾投名流释迦室利为师,成为当时著名的学者,号称萨迦班智达。他一生有很多著述,《萨迦格言》是他的主要著作之一。
《萨迦格言》产生的时代,正是西藏社会从奴隶制向封建农奴制过渡的时期。九世纪中叶,朗达玛死后,吐蕃王室崩溃,奴隶制度被各地的奴隶起义暴动从根本上摧毁,西藏开始分裂为许多小的地方实力集团。它们之间相互征伐,战争连绵,直到元朝建立中央政府时,才结束了持续三百多年之久的混乱局面,统一了西藏。由于社会生产自身发展的要求,再加受到内地封建经济制度的影响,在十三世纪前后,藏族地区社会经济中的封建成分逐步增加,封建农奴制的经济结构已经逐渐形成。此时,曾被朗达玛一度摧毁的宗教,又因各地方势力的崇奉和提倡兴盛起来。某些地方统治者一面不断派人前往印度修习佛法,一面又从印度迎请有名的佛教大德到西藏宣扬教义。由于传承的不同,加之各不同地方政治势力的需要,佛教便形成了甲当、噶举、萨迦和宁玛四大主要派别。各派之大喇嘛为了扩大本派的势力范围,便兴建寺庙,广收徒众,著书立说,用文学形式争相宣传本派教义或主张。因此,佛教哲学一时呈现繁荣景象。
《萨迦格言》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不少格言至今仍能给人以教益。在艺术上,《萨迦格言》突出的成就是运用极为丰富的比喻推理来说明主题。这些比喻包括鱼鸟兽虫、花卉草木、山川日月、刀剪钗环以及许多典故、故事、谚语等。把深奥难懂、枯燥无味的伦理,以简炼的语言、浅显易懂的形式表现出来,形象生动,色调鲜明,寓意深刻,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它不仅为我们研究西藏文学史、思想史提供了可贵的资料,同时,也可作为文艺创作的借鉴。
《萨迦格言》原书共九章四百五十七首,后人白登曲吉等添著释文故事五十一个。从中选发部分章节。由次旦多吉、王之敬、丁有希、贾湘云、廖东凡、平措朗杰同志翻译、整理。
第一章 观察学者品
声学者要掌握知识宝库,
必须汇集珍贵的格言;
大海要成为水的宝库,
必须汇集所有的江河。
人们是不是有学问,
在于能否明辨是非;
与尘土混合的铁粉,
只有磁石才能分开。
格言是学者智慧的结晶,
愚昧的人则难以理解;
当阳光普照大地的时候,
猫头鹰则变成了瞎子。
学者勇于改正过错,
愚者怎能做到这点;
大鹏能啄死毒蛇,
乌鸦则不敢如此。
智者如受挫折,
也能更加奋力;
雄狮一旦饥饿,
也能杀伤大象。
学者不经过考问,
怎能了解学问的深浅;
乐鼓不经过敲击,
怎能区别音质的好坏。
即使明晨就要死去,
今天仍要坚持学习;
虽然今生成不了学者,
但知识仍归来世己有。
只要是知识渊博的学者,
自然会有人汇集在你周围;
只要是香气四溢的鲜花,
自然会有成群的蜜蜂飞来。
学者研究所有的知识,
精通后就能造福世界;
庸人虽然了解很多,
只不过是一丝星光。
即使具有渊博的学问,
仍要吸取别人的长处;
如果能这样坚持下去,
就会通晓所有的知识。
学者用智慧保护自己,
敌人再多也不能把他伤害;
乌仗那婆罗门的儿子,
只身一人降服了所有之敌。
当愚人间不合而争吵时,
只有学者才能使他们安宁;
当河水混浊不清的时候,
只有澄水宝才能使它澄清。
学者无论处于什么困境,
也不会去走庸人的道路;
燕子无论渴到什么程度,
也不会去喝地上的脏水。
学者即使遇到欺骗,
也不会上当受蒙蔽;
蚂蚁虽然没有眼睛,
却比有眼虫走得快。
两个学者一起商量,
就会有更好的主张;
姜黄和硼砂配合好,
会变成更美的颜色。
英明而福德俱全者,
只身也能战胜一切;
勇猛之狮和转轮王,
均无需别人的帮助。
善于使用智慧和计谋,
征服大人物也很容易;
鹏鸟飞翔的本领虽大,
却成了黄衣仙人坐骑。
欲得今生来世幸福,
就要靠自己的智谋;
聪明智慧的国王达瓦,
救了晨桑的今生来世。
虽有本领有胆量,
没有智慧难成就;
虽有金银和财物,
没有福气难保全。
是非本来就清楚,
如果相混只有学者才能明辨;
水奶本来就分明,
如果相融只有水鸭才能分开。
若经常鞭打和教训,
就是牲畜也会听话;
不用驱使而能自悟,
就是聪明人的标志。
对智者不用多指点,
看表情他就能明了;
红果的味道怎样,
看颜色就能知道。
学者在自己的家乡,
不如在外地更受尊敬;
珠宝到处被人珍视,
在海岛上算得了什么?
求学就得历尽艰辛,
贪图安逸成不了学者;
迷恋眼前安乐的人,
永远得不到长远之福。
有智谋的人那怕再弱小,
强大之敌也无法征服他;
勇猛的狮子是兽中之王,
却被小兔子送掉了性命。
有德操修养的人,
能与众和睦相处;
同一种类的牲畜,
都能够聚集成群。
即使事情肯定成功,
事前也要再三考虑;
事后再去左思右想,
那就是愚蠢的表现。
通晓智者研究过的知识,
才能称得上是学者;
老牛小牛傻瓜也能分辨,
那能算得上是学问。
大海不会嫌水多,
王库不会嫌宝多;
人们不会嫌财富多,
学者不会嫌知识多。
为了能学到有益的知识,
那怕是小孩子的话也要听;
为了能够得到奇异的香料,
哪怕是野兽的肚脐也要取。
[FS:PAGE]
第二章 观察贤者品
贤者高尚的品德,
靠贤者替他传颂;
摩罗耶檀香气味,
靠和风替它散布。
委任贤者做官办事,
百姓就能得到安康;
宝贝供在经幢上,
自然会造福迎祥。
被暴君统治的百姓,
特别想念慈祥的法王;
被瘟疫缠身的牲畜,
特别渴望纯净的雪水。
被暴君残害的百姓,
法王就会特别护佑;
被邪魔纠缠的众生,
只有密宗才能解除。
贤者有点过失也会改正,
小人罪孽再大也不在乎;
奶酪沾点灰尘也要去掉,
酿酒还要特意放进曲粉。
正直的人即使贫困,
品德也会显得高尚;
尽管火把朝下低垂,
火舌仍然向上燃烧。
贤者虽然身居远方,
也能关照他的亲友;
雨云虽然飘在高空,
却使庄稼获得丰收。
活在世上名声要好,
死了以后福德要全;
若无两者纵有钱财,
绝不会使贤者欢悦。
对未来要远见卓识,
受阻难要忍让宽心;
如此努力坚持不懈,
仆役也能变成大臣。
乐善好施的美名,
像风一样吹遍四方;
如同乞讨的穷人,
召来了更多的施主。
布施了的东西不再索回,
小人的轻侮也甘心领受;
别人的好处永记不忘,
这就是高尚人的标志。
贤者若将学问隐藏,
他的名声仍在世上传扬;
把兰花装在净瓶里,
它的香气还是飘往十方。
国王只能在本地显示威风,
贤者却到处受到尊敬;
鲜花只是当天的装饰,
顶饰珠宝却永远都是珍品。
低垂的果树总是果实累累,
温驯的孔雀总有漂亮翎尾;
只有贤者才具谦逊美德,
只有骏马才能行走如飞。
贤者与常人作为虽然相同,
得到的结果则大不一样;
撒在地里的种子虽然相同,
得到的收成则大有差异。
为贤者办事那怕再小,
也能得到优厚的报答;
仅仅献上了一颗酸楂,
就获得太子般的赏赐。
高贵的身分靠德行保持,
行为堕落就失去了高贵;
芬芳的檀香人人喜爱,
烧成了灰还有谁稀罕。
贤者暂时遇到困难,
人们不必为他担忧;
月亮若被天狗吃了,
很快就会得到解脱。
贤者对敌仁慈,
敌人也会被他征服;
谁对众人施恩,
众人就会立他为王。
高尚的人再艰难,
也决不取违义之财;
兽王狮子再饥饿,
也决不吃肮脏食物。
贤者即使在生死关头,
也不会失去高贵的品德;
纯金无论怎样烧炼,
也不会改变本来的颜色。
小人向贤者大发雷霆,
贤者决不会计较;
狐狼发出傲慢的叫声,
狮子可怜它无知。
显赫者常常受到挑剔,
卑贱者有谁会去注意?
红玛瑙总是被人鉴赏,
拔火棍有谁会去评议?
对赞扬不表示高兴,
对轻蔑不表示愤怒;
专心致志追求学问,
才是学者应有风度。
用卑劣手段得来的财富,
谁能说它是真正的财富;
猫和狗吃饱了肚子,
还会做出丢丑之事。
使自己的百姓得到幸福,
难道不是首领的荣耀?
将骏马装饰得光彩夺目,
难道不是主人的骄傲?
君王对自己的臣民,
施以仁慈和护佑;
臣民对自己的君王,
也必定尽忠效力。
圣人所在的地方,
有谁重视其它学者?
天空太阳升起的时候,
有谁会看见星星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