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青海共和县隆宝赛钦神山

作者:黑错•达布老 来源:青海湖网 时间:2025-09-19 08:37:18 点击数:
  隆宝赛钦神山(བློན་པོ་གསེར་ཆེན།),其位于今青海恰卜恰镇与青海湖的分界线上。也就是说,其地处青海湖南岸群山的最东端,这条山脉东西长22公里,主峰“隆宝赛钦”海拔4535米。是环湖地区一座历史文化名山,也是传说中观音菩萨用法力催生出的三神山即阿妈索格(ཨ་མ་ཟོ་དགུ)、隆宝赛钦(བློན་པོ་གསེར་ཆེན།)和尕尔当匝(དཀར་ལྡིང་རྫ།)之一,又是环湖藏族信众千年供奉的著名神山之一。而且,在民间流传着很多有关“隆宝赛钦”与“噶尔东赞宇松”(མགར་སྟོང་བཙན།禄东赞)的传说。相传,唐高宗乾封二年(667年),吐蕃大论禄东赞(བློན་སྟོང་བཙན།)在这座山的山麓病故,遂其魂魄附于此山。后来,环湖藏族儿女尊称该山神为“隆宝赛日钦”(བློན་པོ་གསེར་ཆེན།)。这也是为吐蕃王朝建立过丰功伟绩的大贡论禄东赞所树立的丰碑,并寄托其世世代代护佑生活在环湖草原上的芸芸众生。而今,隆宝赛钦又是恰卜怡镇加拉(རྒྱལ་ར།)、尕赛(རྐ་གསར།)、东巴(དུམ་པ།)、郭密香卡(སྒོ་མེ་ཞིང་ཁ།)以及倒淌河镇拉乙亥麻村(རིག་སྨོན་གྲོང་རྡལ་ར་འོག་མ།)和廿地乡切察村(ཨེར་སྟི་ཞང་ཆོས་ཚ་སྡེ་བ།)等等藏族村落共同祭祀的神山。每逢藏历五月初五,恰卜怡镇的广大信众前往祭祀煨桑、插箭等活动。
  隆宝赛钦山神祭文曰:“伏惟山神,威灵显赫,统御群峰,护佑苍生。主宰青海湖畔之风调雨顺,掌管日月山川之生灵安泰。昔者文成公主远嫁,松赞干布迎亲,神山见证汉藏和亲之盛举;巍峨隆宝赛钦,金冠映照九霄,如大象托举须弥,似孔雀开屏展祥;今朝高原儿女虔诚,煨桑诵经,祈愿山神永赐丰年之福泽”。
  隆宝赛钦神山颂赞(诵):“您是三界之巅的持明尊者,身披雪甲,手持金刚橛,足踏黑牦牛,眼观十方疾苦。您的眉间射出智慧光,照破无明黑暗;您的呼吸化作四季风,滋养环湖草原芸芸众生”。
一、“隆宝赛钦”之名的由来
  “隆宝赛钦”之意较多,有说:“金冠大臣”;也有说:“重金之臣”,但都在说是吐蕃大论“禄东赞宇松”(མགར་སྟོང་བཙན།)。前者据相传,吐蕃大相禄东赞在世时,平素喜欢戴一顶金色的唐徐帽(一种圆盘高顶涂有油漆的帽子),人们誉称为“隆保赛钦”,久而久之“隆保赛钦”也就成了这座神山的名称,故其名意为“金冠大臣”。后者据传说:当年吐蕃大贡论禄东赞及其众子率二十万大军东征,将盘踞青海环湖地区的阿夏王慕容氏(汉史称“吐谷浑”)驱赶到湟水北岸时,禄东赞的军营就驻扎在今称哈拉(ཤ་ལ།)的一处台地之上,而且,驻扎了很长时间。在此期间,禄东赞的夫人生了一位公子,为该子的出生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庆典。并且在此山顶上按照吐蕃远征军在被征服地区的高山顶上插箭立碑的习俗,禄东赞出资十六两黄金建立了这处“拉则”(ལ་རྩེ།)。遂该山被称作“隆宝赛钦”(བློན་པོ་གསེར་ཆེན།),故其名意为“重金之臣”。
二、隆宝赛钦神山与禄东赞的渊源

  传说,吐蕃大贡论禄东赞东征时,在这座山的山麓阵亡,遂魂附此山。后来,藏族人民为纪念这位吐蕃王朝建立过伟大功勋的大贡论,在此山顶,为其建立了“拉则”(ལ་རྩེ།),定时祭祀插箭,并称这座山为“隆宝赛钦”(བློན་པོ་གསེར་ཆེན།)。该传说虽与历史记载有所出入,但准确说明了这座山与吐蕃功臣禄东赞之间的渊源。据敦煌藏文文献《编年史》17条:“至虎年(666年),赞普驻于斯日之堵那(ཟྲིང་གི་ལྡུ་ནག་སླད་མ།)后方。大论东赞自吐谷浑境返,于斯日谷口(ཟྲིང་མདར།)患瘰疬病(ཐོང་མྱིག།འབྲས་ཀྱི་ནད་ཚ།)。一年”。又据《编年史》18条:“至兔年(667年),赞普巡幸沃尔芒(འོར་མང་།)。大论东赞卒于日布(རིས་པུར)地方。一年”。以上记载说明,大论禄东赞患瘰疬病卒于日布(རིས་པུར)地方。日布(རིས་པུར)是否是在“隆宝赛钦”山麓,暂无从考证。但其病世于青海,是大家公认的。
  说起禄东赞的生平,其曾辅佐过松赞干布和芒松芒赞两代赞普。首先为松赞干布迎娶了大唐文成公主,为唐蕃和亲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大唐永徽元年(650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驾崩后,拥立年幼的芒松芒布为吐蕃赞普,亲自辅政,专掌国权,继承松赞干布的建国事业,推动吐蕃进入更加强盛的时期。据《旧唐书》载:“永徽元年(650年),弄赞卒。高宗为之举哀,遣右武候将军鲜于臣济持节赍玺书吊祭。弄赞子早死,其孙继立,复号赞普,时年幼,国事皆委禄东赞。禄东姓薛氏,虽不识文记,而性明毅严重,讲兵训师,雅有节制,吐蕃之并诸羌,雄霸本土,多其谋也”。随后,自唐显庆元年(656年)十二月,大相禄东赞又亲率12万大军讨伐白兰开始,吐蕃东扩的步伐没有停止。据《册府元龟》卷九百九十五《外臣部·交侵》记载:“显庆元年十二月,吐蕃大将禄东赞率兵一十二万击白兰氏,苦战三日,吐蕃初败后胜,杀白兰千馀人,屯军境上以侵掠之”。又据《唐会要》卷九十八记载:“显庆中,白兰为吐蕃所并,收其兵以为军锋”。大相禄东赞征服白兰部族后,率领大军移居多麦娘章尧特哇岗(སྙིང་དྲུང་གི་གཡོ་ཐལ་བ་གོང་།)的地方修整。敦煌吐蕃《编年史》8条:“至蛇年(657年),赞普驻美尔格(མེར་ཀེ)。大论东赞夏季驻于宁中(སྙིང་དྲུང་།)之耶泰巴工(གཡོ་ཐལ་བ་གོང་།)。一年”。 
  公元659年(土羊年,芒赞十年 唐显庆四年),大相禄东赞屯兵于青海湟源。吐蕃占居整个湟水南岸和青海黄河段。据敦煌吐蕃《编年史》10条;“至羊年(659年),赞普驻于乍之鹿园(སྤྲགས་ཀྱི་ཤ་ར།)。大论东赞驻吐谷浑。达延莽布支(ད་རྒྱལ་མང་པོ་རྗེ།)于乌海‘东岱’(མཚོ་ནག་སྟོང་རུར།)处与唐廷苏定方(སུ་དྀན་ཕན།)交战。达延战死,苏定方亦以八万之众败于达延一千之众(བརྒྱད་ཁྲི་སྟོང་ལ་རྡུགས་ཕར)。一年”。当时,吐蕃大论禄东赞的军营就驻扎在今隆宝赛钦神山山麓。据《资治通鉴》记载:高宗显庆五年(公元660年)“八月,吐蕃禄东赞遣其子起政(论钦陵)将兵击吐谷浑,以吐谷浑内附故也”。唐龙朔三年(663年),吐谷浑内附,禄东赞重返吐谷浑故地(吐蕃占领区),吐谷浑(འ་ཞ།)大臣素和贵(སོ་ཧོ་གེ)投奔吐蕃,将吐谷浑的虚实全部告诉了大相禄东赞。禄东赞开始对吐谷浑展开大规模进攻,尽占其北境。据《新唐书西域传》记载:“(吐谷浑)既而与吐蕃相攻,上书相曲直,并来请师,天子两不许。吐谷浑大臣素和贵奔吐蕃,言其情,吐蕃出兵捣虚,破其众黄河上”。又据《新唐书·吐蕃传》记载:“吐谷浑内附,禄东赞怨忿,率锐兵击之……慕容诺曷钵与弘化公主引残落走凉州,诏……左武候大将军苏定方为安集大使,为诸将节度,以定其乱”。唐麟德元年(664年),吐蕃赞普芒松芒赞在北方的相如(བྱང་རོལ།)地区巡视。大相禄东赞在大唐边境设立驻军,以防吐谷浑复国。此时,吐蕃东、北部的边沿与大唐完全接壤。大唐乾封元年(666年)三月,吐蕃老臣禄东赞以病身率军进攻唐朝边境,大破唐在党项羌地所置都、流、厥、调、凑、般、匐、器、迩、锽、率、差等十二州(生羌十二州),悉罢之。最终,为吐蕃王朝鞠躬尽瘁,于大唐乾封二年(667年),病世于阿夏地区(汉史称吐谷浑地区)。
三、禄东赞与青海湖的传说

  在民间流传的有关禄东赞的传说中,说“青海湖”的形成与禄东赞有关。据传说,当年禄东赞被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挖取双眼发配去青海。遂与其弟兰巴德都(གླེན་པ་གཏི་ཐུག也有说其子的)来到青海的一处大草原时,非常疲惫。禄东赞问其弟“现在我们到哪里了”。兰巴德都(གླེན་པ་གཏི་ཐུག)说“到一个看不见边的大草原上”。随之,禄东赞说:“那我们在这里休息一下,我有点渴,找点水给我喝”。兰巴德都(གླེན་པ་གཏི་ཐུག)说:“没有水”。禄东赞又问:“草原上没有牛羊吗?”。兰巴德都(གླེན་པ་གཏི་ཐུག)说:“远处有成群的牛羊”。那么,牛羊在喝什么?兰巴德都(གླེན་པ་གཏི་ཐུག)过去观察了一会发现,有一头牛用蹄子拨开一块石板,石板下面冒出一股水来,牛喝完后,又把石板推回原处就走了。他把这个情况告诉给了大哥禄东赞,禄东赞说:“那么,你去给我们取点水来,取了后把石板原样盖好”。兰巴德都跑过去推开石板喝足了水,又给哥哥取了点水,却忘记了盖上石板。当禄东赞喝完拿来的水后,听到有河水翻滚的巨大声音,就问弟弟你刚才是不是忘记盖盖子了,兰巴德都便说“奥,就是”,这样禄东赞让其弟弟背着自己往高处跑。其弟问往哪里跑?那里高就往那里跑!南面有座大山,遂往南山跑。跑到山腰处停下来休息了一下,禄东赞问现在怎么样了。兰巴德都说:“有一个僧人将袈裟缠在腰间在大浪中跳来跳去,在忙什么”。禄东赞便说:“这样就好了”。原来那个僧人是莲花生大师的化身,大师看见数万生灵正在葬于大海中,遂将印度的“玛哈代哇山”(མ་ཧྭ་དེ་ཝ།)的山头取来压在该井口上,这样就阻止了湖水的上涨,遂形成了今天的青海湖之海心山(མཚོ་སྙིང་མ་ཧྭ་དེ་ཝ།)。又据传说,当时此附近有一魔女,为阻止莲花生大师堵住井口,拿来“甘珠德钦石山”(བཀའ་འགྱུར་སྟག་ཆེན་བྲག)的山头,砸向大师时,莲花生大师施法将其掉落在湖水中,今称其为“白石魔女”(འདྲེ་མོ་བྲག་དཀར།)。后来,禄东赞在青海湖之南山山麓病世,其魂魄附于南山,遂称南山为“隆宝赛钦”。
  相似的传说,在道帏多吉的《神话里的日月山以西》中说:“相传,噶尔旦巴父子跋山涉水,到了野摩塘地方,渴得无法忍受时,儿子看见一只鹿用角顶开一块石板前蹄跪着喝水,鹿喝完水又把那块石板盖好。儿子把鹿喝水的情况讲给了父亲,噶尔旦巴再三嘱咐儿子打完水后一定要盖好石板,孰料儿子很健忘,打完水后忘了盖石板。原来这是大海的天窗,只见浪声滔滔,顷刻间这里变成了一片汪洋。这时,只见空中喷发的水柱上有一个小喇嘛,撩起宽大的袈裟,不停地拍打着汹涌的浪花,附近还有一只灵鹫也在用翅膀拍打水头,一会儿工夫不再喷涌了,后来井口处耸立了一座山头。据传,那个小喇嘛是观世音菩萨化身,那只灵鹫是莲花生大师化身,他们从印度搬来一座叫玛哈德哇的山头,堵住了大海的天窗”。
四、关于禄东赞的民间传说
  以上的传说之外,禄东赞还在民间有很多传说,自唐贞观十三年(641年)入唐迎娶文成公主时,以过人的智慧应对大唐皇帝的发难。此后,在文成公主进藏途中他的传说不断。特别是后来被发配到青海的传说更多。虽然,这些传说与实事不相符,但牵引出很多不为人知的民间风俗与文化。下面就罗列几例相关禄东赞的民间传说:
  传说一:相传,当年禄东赞被赞普松赞干布颁旨挖取双眼发配去青海,一路上由其弟兰巴德都(གླེན་པ་གཏི་ཐུག)服侍,兰巴德都(གླེན་པ་གཏི་ཐུག)是个莽汉,但对禄东赞服侍得很好。到青海后他们就居住在今隆宝赛钦神山的山麓。后来,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筑建大昭寺(也有说修建布达拉宫)时,遇到设计上的一系列问题,不得不向远在青海的禄东赞求教,遂派两名非常聪明,而且还能用脚写字的使臣前往青海寻找禄东赞。当他俩找到禄东赞时说:“赞普筑建大昭寺时遇到很多难事,希望您能出个设计方案”。禄东赞说:“说一说设计方案是可以的,但你们不能做记录,只能听,能记住就带回去”。禄东赞本身也不识字,但他智慧过人,出口成章,善于建筑等工程设计。时他们俩个满口答应,遂禄东赞吩咐兰巴德都(གླེན་པ་གཏི་ཐུག)监督他俩不准做记录,并向他俩口述了大半天的大昭寺设计方案,其中一位却暗地里用脚做记录,兰巴德都未察觉。听完之后,他俩走了。之后,禄东赞感到刚才还是好像有纸的声音,便叫兰巴德都赶快去追回我的“洛”(བློ།意为刚才他们所做的记录),兰巴德都快马加鞭很快就追上了他俩就说:“你俩快把我哥的‘洛’(བློ།)留下”。其中一位说:“谁稀罕你哥的‘洛切’(གློ་ཆད།),要的话给你!”说着把一条马的腹带(马鞍上用的)扔在他面前,兰巴德都捡起马腹带就回去交差。这使禄东赞很无奈(注:该传说,流传于甘南等地)。
  传说二:相传,“隆宝赛钦山神”是从外地流浪到此处的。所以,该山神对迁徙到此处或无依无靠的牧户格外地护佑,因此,从外地来到这里的人们遇到什么难事或不顺心时,随时向“隆宝赛钦山神”煨桑祈求。据说,非常灵验。该传说,仍然暗示着该山神的原形为来自卫藏的禄东赞。
  另外,在《西藏的一千零一夜•隆宝赛日钦山》也有一个传说:“相传,文成公主的父亲是当时的江夏王李道宗,李道宗喜欢收藏刀剑,当时只有十五岁的文成公主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对刀剑知识也颇为了解,特别是遇到好的刀剑时就想给父亲购买并赠于父亲收藏,也正因为刀剑,禄东赞与文成公主在漫长的进藏途中互生爱恋。相传,进藏的路途十分漫长艰辛。途中,禄东赞拿出自己亲手打造的止则刀时,受到了当时只有15岁的文成公主的大加赞识,也正是文成公主的大加赞识,才使得禄东赞有了愿为知己者死的想法。当时文成公主这样赞识禄东赞拿出的刀:“刀锋薄如蝉翼,刀身却厚实沉稳,从刀背到刀口,线条流畅圆润,肯定是经过了长时间的打磨,能做出这把刀的工匠,手劲的拿捏需要极其精准,每一锤下去用什么力度打在什么位置都是极有讲究的,没有三五月是不可能完成的,能用这样的心力去打造一把这样的刀出来,还有什么问题是打造这把刀之人不能处理的呢!”禄东赞听后,非常的高兴,随即将宝刀赠予文成公主。后来,琅琊公主的孙女段碧与禄东赞结婚后,临死前专程请文成公主前来。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段碧告诉文成公主说:“我爱禄东赞,所以嫁给禄东赞,但禄东赞不爱我,他愿意当时娶我为妻,匆忙和我结婚,都是为了能将你继续留在吐蕃,打消松赞干布对你的猜忌,让你过上幸福的生活”。据说,当禄东赞快要离开人世的时候,文成公主将当初那把此则刀交于禄东赞手中时,禄东赞拿起那把二十多年前送于文成公主的这把刀,看看刀刃,依然锋利无比,文成公主解释说,怕刀锈蚀,所以每隔十天就用石头打磨一下。禄东赞解释说,这把刀是自己十八岁时所打造,虽然自己一生打造了无数的刀,但唯有这一把刀是最好一把刀,于是两人互相对视了一下,然后同时会心的笑了。故事过去了一千多年,但是至今青海湖边的人们每逢家中有孩子准备考大学,都会去隆宝赛日钦山去拜一拜这座山,沾一沾禄东赞的睿气”。
五、隆宝赛钦山神之子
  相传,今倒淌河镇以西的“代龙日甘”(གཏེར་ལུང་རི་རྒན།),其意为“伏藏沟大山”。据说,此山山神为隆宝赛钦神子之一,并与隆宝赛钦山一脉相连的一座山峰。也是千木日、吉宁隆各部落信众的保护神。这又让我们联想到当年“大非川之战”(ཇི་མ་ཁོལ།)、“论钦陵与李敬玄会战青海”(又称“第二次大非川战役”)和“素罗汗山之役”(སྟག་ལ་རྒྱ་དུར།)的主帅禄东赞的次子吐蕃战神论钦陵(མགར་ཁྲི་འབྲིང་བཙན།)。也最终,命丧青海。据《编年史》49条:“至狗年(698年),赞普夏季巡幸北方。冬,大论钦陵(མགར་ཁྲི་འབྲིང་བཙན།)引兵至大小宗喀,生擒唐大将都护使(似是瓜州刺史田文献)。于此冬季,对噶氏(家族)治罪。赞普至帕尔。一年”。又据记载,赤都松二十二年(699年 土猪年)春,赞普都松芒波杰驻在帕尔(ཕར།)与大臣论岩合谋,一面托以狩猎之名前往论钦陵的驻地阿夏地区,捕杀其党羽两千余人,一面派使召论钦陵(བློན་ཁྲི་འབྲིང་བཙན།)、赞婆(བཙན་པུ།)回国,论钦陵拒召,欲发兵抗命,赞普督师亲讨,部将却忠于赞普,未战而溃,遂论钦陵在宗喀(今青海湟中)自杀。隆宝赛钦山神之子“代龙日甘”(གཏེར་ལུང་རི་རྒན།)是否与论钦陵(བློན་ཁྲི་འབྲིང་བཙན།)存在渊源,暂未找到相关传说。

参考资料:

[1]《བློན་པོ་གསེར་ཆེན་གྱི་ངག་རྒྱུན་ལ་དཔྱད་པ།》རུ་ཞོལ་ཚེ་རིང་སྐྱབས་ཀྱིས།《བོད་ཀྱི་དམངས་སྲོལ་རིག་གནས།》༢༠༢༠ལོའི་དབྱར།
[2]《敦煌藏文吐蕃史文献译注》编年史 黄布凡、马德(甘肃教育出版社,2000年)。
[3]《旧唐书·吐蕃传》国学网。
[4]《新唐书•吐蕃传》欧阳修、宋祁(中华书局出版社,1975年2月1日)
[5]《唐会要》(卷九十八)国学网。
[6]《资治通鉴》司马光等人著,古诗文网。
[7]《新唐书•西域传》欧阳修、宋祁(中华书局出版社,1975年2月1日)
[8]《册府元龟》(卷九百九十五)之《外臣部·交侵》古诗文网。
[9]【西藏的一千零一夜】隆宝赛日钦山,原创 Joe,升腾新世纪音乐剧,2017.06。
[10]《一部宏大的文化地理叙事(外两篇)》作者:道帏多吉,青海湖网,2023-01
相关推荐